“混蛋!谢元这王八蛋,对得起我的看重吗?”
光头已经砸烂七八个花瓶,个砚台。
就这,心里的气依然没消停。
“你说,国府哪一点对不起他?我哪一点对不起他?”
站在下方的一众侍从室参谋大气不敢出,戴老板缩在边上踩蚂蚁。
至于办公室内有没有蚂蚁?
这还用问吗?
戴老板说有,那就是有。
这次他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毒蜂终于现身,只是现身的地方就很尴尬。
也是在山河护国军里,还成立了一个什么密谍司?!
兄弟,我们是结拜兄弟啊!
你这样搞我,让我怎么自处?
一会儿大老板让我制裁你,你说我是制裁呢还是不制裁呢?
戴春风觉得脑瓜子疼。
在军统里面你不省心,不在军统里面你更不省心!
“雨浓,上名单,将这两个叛徒的头提回来。”
果然,大老板开始下命令了。
“是!只是现在他们是民族英雄,我们这样做,会不会……”
“……”
是啊!等媒体报道后,这个劳什子山河护国军就成为民族英雄。
他们呢?
丢城失地,只能被反讽。
他都可以想象到,以后的反面教材就有他。
“真不能杀?”
“至少不能明着杀。”
“你们军统不是最擅长暗杀吗?”
“可是现在风口浪尖上,只要他们出意外,屎盆子就会扣我们脑袋上。”
戴春风心想:到时候不止扣我脑袋,更要扣你脑袋。
“那咋办?”
大老板恼羞成怒,居然还有他不能杀的人!
边上的中统徐恩曾开口道:“我建议表面示好,两手准备。”
“万一他们愿意归顺,自然是你好我好。”
“如果不愿归顺,把他们的行踪泄露给日本人,我相信日本人比我们更恨他们。”
听到徐恩曾的话,戴春风瘪瘪嘴。
你对日不行,对内是真狠啊!
还不山河护国军的行踪告诉日本人,怎么不把你屁股卖给日本人?
只是看到大老板一脸满意的神情,他识趣的闭上了嘴巴。
老谢、老王,你俩自求多福吧!
戴老板虽然狠辣,但民族气节并不缺。
让他帮着日本人祸害华国人,他是坚决不干的。
回到沪市已经是第二天,魏子昊马不停蹄的赶往派遣军司令部述职。
近卫武磨已经得到华东派遣军被覆灭的消息,一大早就已经被本土斥责一通。
只是这事也怪不上他太多,毕竟他早已下命令转进。
是吉吾谷翔擅作主张,欲行报复。
然后中了山河护国军的计策,深陷囹囵。
据逃回来的鬼子士兵讲,神秘爆炸,炮弹洗地、全员机枪……
吹得神!
华国有这样的部队,那还会被揍得满地找牙?
“叩叩叩…”
“请进!”
“德川参见近卫司令,近卫司令荣耀。”
“叫舅舅。”
“是,舅舅好!”
“金陵到底是怎么回事?快给我说说。”
“舅舅,对方叫山河护国军,领头的叫谢元,就是上次守四行仓库的那个团长。”
老谢,不要怪我。
不卖你,就只能卖我自己。
反正已经亮明旗号,大家都知道你。
“他?”
“难怪!”
“在来沪市前就听说过那次攻防战,是日军有史以来遭遇到的最强抵抗。”
“要不是后来对方主动撤走,我们根本攻不下来那座仓库。”
“嗨伊!是的。”
近卫武磨挥了挥手,让魏子昊下去休息。
毕竟是自己亲外甥,而且特别行动课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失误的地方,他不可能迁怒于他。
是夜,申报记者王朔收到大量照片和资料,详细的记录了金陵的收复过程。
华东日军的覆灭过程及结局如同历历在目,呈现在他的面前。
没得说,这么振奋人心的战果,必须刊发,而且是大量刊发。
他连夜赶到申报的地下报社,与同事一起赶稿。
其他人也拿着多余的照片给其他报社分发,力争在明早全沪市都看到报纸上的内容。
这个夜晚注定无眠。
当晨曦撕开薄雾,冬日迎来难得的红日。
沪市里大部分人都如往常一样该上班的上班,该买菜的买菜。
消息灵通的人士在讨论金陵传来的战况是真是假,盘算着自己在各自情况下该如何应对。
“卖报、卖报,金陵光复,山河永固。”
“卖报、卖报,还我河山,复我华夏。”
“卖报、卖报……”
大家上,所有报童卖力的呼喊着。
平常卖报是为了生活,但今天他们不在乎收入,只想把这巨大的喜悦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小赤佬,来一份报纸。”
“好勒,大爷。”
“我要一份。”
“来啦!”
“小鬼,金陵真收复了?”
“小姐,你买一份报纸自己看。”
“行,来十份,我们宜春楼里人多。”
“好勒,小姐大气。”
“卖报、卖报……”
“哈哈哈哈…山河护国军,好样的。”
“就是,终于有人可以收拾小日本。”
“筑京观,哈哈哈……”
“汉唐遗风再现,我辈继往开来。”
一家商行内,经理大手一挥。
“今天高兴,半价甩卖。”
“经理,所有商品吗?”
“所有!”
宜春楼里,老鸨穿梭恩客之间。
“各位大爷,今天宜春楼酒水免费,敞开了造。”
无数老少爷们哄堂大笑,点赞道:
“老鸨大气!赏!”
“大家快看,顶上这个头好像是日军的一个中将司令,上次我远远的看到过。”
一个帮会大哥指着报纸上的人头山说道。
“就是他,好像叫什么吉吾…什么的。”
旁边的小头目看了两眼,点头确认。
“太解气了,听说金陵城破后,日军在城内屠杀平民,这下子他们被屠杀,不知道感受如何?哈哈哈……”
“这就是因果报应。”
“不,这是金刚霹雳。”
“山河护国军就是天兵下凡,收他们来了。”
“他们在哪?我要去参军。”一个青年学生说道。
“一起去。”他的女同学也说道。
“老汉我虽然年龄大了不能杀敌,但我可以捐款,我捐1000元。”一个看着像老师的老头说道。
“哟,你这个铁公鸡居然也有大方的时候!”
一起喝茶的几个朋友诧异,调侃道。
“瞧你说的,他们能打鬼子,我自然舍得捐钱。”
“我也捐!”
“我捐3000。”
“我捐500……”
大街上,茶摊里,餐厅内………
到处是拿着报纸,大声讨论金陵的战况的人群。
这一天,金陵和沪市都陷入欢乐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