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这些,林舟停下笔,再次看向那架静静躺在地上的无人机,眼神中充满了骄傲和希望。
"接下来,我要让你飞得更高,更远!"他轻声自语。
然而,熟悉电子技术的林舟很清楚,自己的设计已经触及了当前技术条件下的天花板。
凭借分立晶体管手工拼凑出的简陋逻辑电路,虽然能实现基础的飞行控制,但功能实在有限,可靠性也有待提高。
"如果能搞到集成电路芯片,哪怕是最基础的TTL或CMOS系列芯片,这架无人机的智能化和稳定性都能上一个大台阶。"林舟陷入了沉思。
龙国在集成电路领域刚刚起步,距离真正的工业化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据他所知,龙国集成电路研究所已经成功试制出了一些基础芯片样品,虽然性能有限,良品率也不高,但对他的项目来说已经足够了。
"得想办法联系龙国集成电路研究所,看能否弄到第一批样品。"林舟做出了决定,
"有了真正的芯片,甚至可以尝试编写简单的自动导航程序,实现无人机的自主任务执行能力。"
想到这里,林舟突然有了更大胆的想法。他迅速将无人机和设备重新收好,背起背包,大步向回城的方向走去。
回到城里,林舟直接到了办公室。
林舟深吸一口气,拿起听筒,拨通了一串复杂的号码。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
"谁?"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警惕的男声。
"九号科研人员,林舟。"林舟简洁地自报身份。
电话那头明显愣了一下,随后声音变得恭敬起来:"林同志!有何指示?"
"请帮我接王部长。告诉他,有紧急事项需要当面汇报。"林舟语气平静,但心跳却在加速。
"请稍等。"
电话中传来一阵沙沙声,然后是几次转接的嘀嗒声。大约过了两分钟,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在听筒中响起:
"林舟同志,我是王部长。什么事这么急?"
"王部长,"林舟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郑重,"我有一项重要发明,可能对我国军事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请求您亲自来西郊实验基地观摩。"
"新发明?"王部长的声音明显提高了八度,"具体是什么?"
"电话里不方便详说,只能告诉您,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装备,对于即将到来的边境形势,可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林舟的话显然触动了王部长的敏感神经。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传来王部长压低的声音:
"好,我明白了。你先回实验基地做准备,我会在四小时后带人赶到。"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我会叫上几位军工、科技、情报部门的同志一起来,这种事情,需要集体见证。"
"感谢支持,我会做好准备。"林舟松了口气。
挂断电话后,林舟匆匆离开了地下室,直奔西郊实验基地。
到了基地,林舟出示了特别通行证,顺利进入。
他立刻找到负责人,简单说明了情况,要求准备好场地和设备。
"王部长亲自来?"基地负责人吴主任吃了一惊,连忙答应,"我这就安排,保证一切妥当!"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林舟忙个不停。
他首先检查了无人机的各项参数,做了一些微调,确保能在重要人物面前完美展示。
然后,他又去检查了火箭炮发动机的安装情况——这才是他打算展示的主要成果。
无人机虽然了不起,但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他的改良型高原火箭炮已经完全可以投入实战了。
"八个发射管全部安装完毕,测力装置和数据记录仪都准备好了。"林舟满意地看着测试台上的火箭炮系统,"好戏即将开始。"
正当他做最后调整时,一阵嘈杂声从入口方向传来。
抬头望去,一队黑色轿车浩浩荡荡开进了基地,停在了测试场地附近。
车门打开,一位身材魁梧、头发花白的老人走了下来,穿着普通的中山装,但举手投足间的气势却无法掩饰。
跟在王部长身后的,是七八位同样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子,从他们严肃的表情和敏锐的眼神可以看出,都是各个领域的高级专家或官员。
"林同志!"王部长大步走上前,有力地握住林舟的手,
"我们来了!这边几位是军工的张教授、科技部的李研究员、情报部的赵处长,还有几位是总参的同志,都是听说你有重大发明,特意赶来的。"
林舟一一握手致意,感受到了这些人眼中掩饰不住的好奇和期待。
"多谢各位领导百忙中抽空前来。"林舟郑重地说,"我今天要展示的,是两项可能改变我军作战方式的新装备。"
"哦?两项?"王部长挑了挑眉毛,"你电话里只提到了一项啊?"
林舟神秘地笑了笑:"第二项是个小惊喜,一会儿您就知道了。先请各位随我来看第一项——针对高原环境特别设计的多管火箭炮。"
他引领众人来到测试场的中心区域,那里摆放着一个看似简陋但设计精巧的火箭炮发射架,八根粗大的钢管整齐排列,每个管口都闪烁着寒光。
"各位请看,这是我专门针对高原环境设计的改良型多管火箭炮。"林舟开始详细介绍,"常规火箭炮在高原环境下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空气稀薄,推力不足;二是温度低,火箭燃料性能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对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配方进行了全面改良。"林舟指着发射架说,
"首先是发动机结构,采用了特殊的喷口设计,可以在稀薄空气中获得更大推力;其次是推进剂配方,增加了氧化剂比例,确保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也能充分燃烧。"
王部长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效果如何呢?有数据吗?"
"当然,"林舟胸有成竹地说,
"理论上,这种设计的火箭炮在高原环境下射程可达28公里以上,比现有装备提高至少40%;精度提高30%,有效杀伤半径增加25%。但理论终归是理论,还是实际测试更有说服力。请各位稍退,我们现在就进行点火测试。"
众人迅速退到安全区域,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地做着最后准备。林舟站在控制台前,检查了一遍所有参数,然后对着讲话器说:
"注意,火箭发动机测试即将开始,请所有人员做好准备。5、4、3、2、1,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