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站在人群边缘,摇摇头。
这闹剧实在荒唐,他懒得参与,悄悄绕过混战的人群,径直走向自己的房间。
明天转炉测试才是正经事,这些鸡毛蒜皮的破事,跟他有什么关系?
……
四合院的闹剧还在继续,林舟却早已关上房门,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他的房间简单整洁,一张木桌,一把靠椅,一个书架,一张单人床,没有多余的装饰。
唯一显得与众不同的,是桌上那个小巧的电水壶,这是他用厂里废弃的零件自己做的,在这个年代算是稀罕物。
林舟倒了杯热水,从抽屉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茶叶。
这是他托人从带回来的龙井,虽然不是顶级,但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已经算是难得的享受了。
他缓缓将热水注入茶杯,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开来,仿佛能听到它们轻微的沙沙声。
这个简单的动作让他感到一丝宁静,暂时忘却了外界的嘈杂。
"明天转炉测试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之后的计划。"林舟小声自语道。
林舟取出一叠图纸和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摊开在桌上,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专注。
今晚,他要规划的是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107毫米火箭炮的批量生产线。
"如果炼钢炉明天测试成功,厂里就有了高效率、高质量的钢材生产能力。再加上数控车间已经正式运行,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了。"林舟喝了一口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现在的国家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尽管外部环境看似平静,但暗流涌动,国防建设刻不容缓。
107火箭炮作为一种威力巨大、成本相对较低的武器,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林舟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火箭炮的技术参数:
口径107毫米,最大射程8000米,最小射程500米,发射重量18.8公斤的高爆弹头,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目标区域形成高密度火力覆盖。
"先从整体结构开始。"林舟拿起铅笔,在一张大图纸上勾勒出火箭炮的基本结构:炮管、底座、支架、瞄准装置、发射系统。
每一个部件他都标注得非常详细:炮管长度、壁厚、内膛结构;底座的材质、承重能力;支架的可调角度范围;瞄准装置的精度要求;发射系统的电路图和机械结构。
"炮管是最关键的部分,需要特殊钢材,内壁还需要特殊处理,以保证发射精度和使用寿命。"
林舟在图纸上重点标注道,"这部分可以利用新型炼钢炉生产的高强度合金钢,经过冷拔工艺成型。"
他仔细计算着每个部件的尺寸和公差,确保所有零件都能完美配合。
在现代,这些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完成,但在这个年代,全靠手工计算和绘图,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林舟并不着急,他知道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花了整整两个小时,他才完成了火箭炮主体结构的设计图。接下来,他开始规划生产线。
"生产线需要分为几大模块:原材料预处理、零部件加工、组装测试、包装入库。"林舟在另一张图纸上画出流程图,每个环节都详细标注工艺要求和质检标准。
原材料预处理环节,主要是将新型炼钢炉生产出的钢材进行切割、热处理、初步成型。
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厂里现有的设备,只需稍加改造。
"钢材从炼钢车间出来后,先进行光谱分析,确保成分达标。然后送入热处理车间,根据不同部件的需求进行淬火、回火、正火等处理,使其获得所需的机械性能。"林舟一边写一边画,笔下流畅,思路清晰。
零部件加工环节是整个生产线的核心。
这里将充分发挥数控车间的优势,通过自动化机床加工出高精度、高一致性的零部件。
"炮管的加工是关键,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先是锻造成型,然后是粗车外圆,钻孔,精镗内孔,拉膛,最后是外表面的精加工和防腐处理。"
林舟详细规划着每一道工序,考虑到了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热处理变形等各种可能影响质量的因素。
他特别注重工艺的简化和标准化,尽量采用通用设备和工具,以便于在当前条件下实现批量生产。
对于一些特殊工序,他设计了专用工装夹具,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质量稳定。
"底座和支架部分,主要是钣金加工和焊接。这部分可以设计成模块化结构,便于装配和维修。材料上可以采用低合金高强度钢,兼顾强度和重量。"林舟细致地规划着每一个细节。
组装测试环节,由于自动化程度有限,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操作。
但林舟设计了一套标准化的装配流程和专用工具,大大提高了效率和一致性。
"火箭炮的组装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每个螺栓的紧固力矩都有明确要求。关键部位需要做无损检测,确保没有微小缺陷。"林舟在图纸上标注着各种检验方法和标准。
最后是包装入库环节。考虑到火箭炮的特殊性质,包装必须防潮、防震、防磁,同时便于运输和存储。
"每门火箭炮出厂前必须进行实弹测试,确保性能达标。测试数据要详细记录,作为产品档案保存。"林舟强调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完成了主体结构和生产线的规划后,林舟开始设计火箭弹的生产线。
这部分更为复杂,涉及到弹壳加工、火药装填、引信安装等高危工序。
"弹壳可以采用冲压成型,材料使用高强度铝合金,既轻便又坚固。壁厚必须严格控制,公差不超过0.1毫米。"林舟设计着弹壳的结构和工艺。
由于火药装填涉及安全问题,这部分必须特别谨慎。
林舟设计了一套半自动化的装填系统,尽量减少人工直接接触火药的机会。
"火药装填间必须严格控制温湿度,操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服装,所有设备必须做防爆处理。"林舟认真记录着各种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