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四合院:开局给白象云爆弹 > 第364章 疯狂赶工

第364章 疯狂赶工

苏雅看着他认真的眼神,轻轻点了点头:"好。不过你要保证,不是什么危险的事。"

"当然不是,"林舟笑了,"只是一些...超前的技术尝试而已。"

第三周末,林舟神秘地召集了核心小组成员。

"各位,今天我要展示一项重要突破,"

他指着实验台上的一块方形金属块,约30厘米见方,"这是我们的复合装甲试验块,今天要进行抗弹测试。"

李强惊讶地看着那块平平无奇的金属块:"这就是你设计的复合装甲?看起来和普通钢板没什么区别啊。"

"外表是普通的,关键是内部结构,"林舟神秘地笑了笑,"走吧,去靶场。"

轧钢厂后山有一个简易靶场,平时用来测试钢材的各种性能。今天,它将见证一个小小的奇迹。

林舟亲自将那块试验装甲固定在靶架上,然后走到100米外的发射位置,架起一支特制的试验步枪。

"这是什么枪?"小李好奇地问。

"14.5毫米反坦克步枪的改进型,"林舟解释,"弹头采用特殊材料,穿甲能力比标准弹高50%。在100米距离上,可以轻松穿透现役任何坦克的侧装甲。"

他举起步枪,瞄准,扣动扳机。

"砰!"

巨大的后坐力让林舟肩膀一震,但他很快稳住身形,放下枪,招呼大家:"去看看结果。"

众人跑到靶位前,惊讶地发现,装甲块表面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凹痕,弹头完全被阻挡,甚至没有任何穿透迹象。

"这...这不可能!"李强难以置信地摸着那个凹痕,

"14.5毫米穿甲弹在这个距离,应该能打穿至少50毫米的均质钢啊!"

林舟淡定地说:"复合装甲的防护能力,是均质钢的两倍以上。这只是初步验证,接下来我们还会不断改进。"

回到车间,众人还沉浸在震惊中,议论纷纷。

"林工,老实说,这块装甲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李强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

林舟胸有成竹:"特殊的层压工艺,加上一些材料科学的小技巧。详细的工艺参数我会逐步公布,但现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苏雅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林舟自信的样子,心中猜测着那个秘密。

那天夜里她看到的装甲块,与今天测试的明显不同,难道林舟还有其他隐藏的技术?

解决了装甲问题的初步验证后,林舟将目光转向了更棘手的难题——125毫米滑膛炮的炮管。

"常规的炮管制造工艺根本满足不了要求,"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我们需要全新的合金配方和锻造工艺。"

他拿出一份详细的合金配方表,交给轧钢厂的冶金师:"按这个比例配制,误差不能超过0.01%。"

冶金师仔细看了看配方,皱起眉头:"这个锰、钼、钒的比例...从没见过这种配法,确定有把握吗?"

"相信我,"林舟拍拍他的肩膀,"按这个来就对了。"

………

一周后,第一批特种钢锭出炉了。

林舟亲自指导工人们使用特制的模具和精密控制的温度,将钢锭加工成厚壁管坯。

"告诉大家,这是用于新型高压容器的无缝钢管,"林舟对李强说,"实际用途暂时保密。"

在公开场合,这些特种钢管确实在进行各种常规的热处理和机械加工。

但每天深夜,林舟都会偷偷将几根精选的钢管样品带入小世界空间,在那里使用未来工艺进行精密的内膛加工和自紧强化处理。

小世界中的先进设备可以精确控制膛线的每一个细微参数,实现亚微米级的加工精度,这在当前的工业条件下完全不可想象。

"还差最后一步——深孔加工和表面硬化处理,"林舟站在小世界的车间里,看着那根即将完成的炮管毛坯,自言自语,"再过三天,第一根125毫米炮管就能出炉了。"

与此同时,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也在同步推进——坦克的"心脏"和"大脑":发动机与火控系统。

对于发动机,林舟采取了类似的双轨策略。在轧钢厂的机械车间,他带领团队公开研制大功率柴油机的基础部件——缸体、缸盖、曲轴等毛坯。

"这是为重型工程机械设计的新型发动机,"他对工人们解释,"要求更高的功率密度和燃油经济性。"

熟练的铸造工人们按照林舟提供的图纸,小心翼翼地浇铸着精密的发动机部件。

"林工,按你的要求,缸体壁厚减少了15%,但强度测试反而提高了,"机械工程师张伟兴奋地说,"这种结构设计真是巧妙!"

林舟点点头:"材料科学和结构设计相结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接下来试试曲轴的加工精度。"

然而,发动机最核心的部分——高压共轨系统、精密涡轮增压器等,完全无法依靠当前的工业能力生产。

这些部件需要微米级的加工精度和特殊的材料,只能在小世界中秘密制造。

每天,林舟都会找各种借口独自工作几个小时,利用这段时间在小世界中全力以赴。

小世界空间里,未来的CNC数控机床正在高速运转,加工着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零部件——喷油嘴直径精确到0.01毫米,涡轮叶片采用特殊耐高温合金,轴承间隙控制在微米级...

最棘手的难题是火控系统,这是真正的跨时代技术。

当时的坦克射击几乎全靠人工瞄准,而林舟设计的"猎-歼"式火控系统需要精密的光电设备、计算机、稳像装置等,这些都远超当时的技术水平。

在公开层面,林舟让苏雅带领一小组工程师研究基础光学元件和简单电路板,为"猎-歼"概念做理论铺垫。

"车长独立周视镜用于搜索目标,炮长瞄准镜用于精确打击,"苏雅在小组会议上讲解,"这种分工可以大大提高作战效率。"

工程师们对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在颠簸的坦克上,怎么保证瞄准精度?现在的机械稳定装置误差太大了。"

"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苏雅自信地说,"林工有一套全新的稳像理论,我们正在尝试用机械-光学结合的方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