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初起,万物共振。"
李明远站在蓬莱基地的临时指挥室内,望着墙上巨大的设计图纸,嘴角露出那抹标志性的微笑。"天网"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张部长推门而入,脸上依然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老李,这帮老外全吓傻了!五角大楼都快炸锅了,情报显示他们已经紧急召集了所有火箭专家,甚至从德国人那边调了几个过来。"
"意料之中。"李明远轻轻抿了口茶,眼神却死死盯着面前摊开的图纸,"他们现在还只是惊讶,等'鲲鹏'出海那天,才叫真正的震惊。"
"'鲲鹏'?就是这个...大家伙?"张部长走近图纸,皱着眉头,"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是不太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是船还是飞机?"
李明远伸手在图纸上轻轻划过,仿佛在抚摸未出世的婴儿:"都不是,也都是。这是地效飞行器,简单说就是贴着水面飞的船,或者漂在水上的飞机。正式名称叫'地效航母'。"
张部长挠了挠头:"我还是不明白,咱们搞这个干嘛?按照计划,不是应该先搞核潜艇吗?"
"核潜艇太复杂,而且对材料要求极高,咱们现在的技术水平还不够。"李明远放下茶杯,"但'鲲鹏'不同,它的建造难度低得多,只需要普通船用钢材和航空铝合金就行,技术门槛也低,关键是——"
他指向图纸上的数据表:"掠海高速350公里/小时,航程5000公里,载重3000吨,可搭载20架战斗机或50架无人机。最重要的是,因为贴水飞行,雷达探测范围受限,隐蔽性极强。两大国的海军体系根本没法应对这种新型威胁。"
"这...这是真的吗?"张部长眼睛瞪得溜圆,"那岂不是比航空母舰还厉害?"
李明远笑着摇摇头:"各有所长。传统航母稳定性更好,适合远洋作战;'鲲鹏'速度快、隐蔽性强,更适合近海防御和快速突袭。对我们这种海军基础薄弱的国家来说,这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造价只有航母的十分之一,却能发挥七分威力。"
他伸了个懒腰,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海岸线:"而且,最关键的是建造周期短。传统航母从开工到服役至少七八年,而'鲲鹏',我有把握在两年内让它下水。"
"两年?!"张部长倒吸一口凉气,"这...这怎么可能?"
李明远转过身,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因为我们不按常规出牌。"他拍了拍墙上的另一张图纸,"看这个,模块化建造方案。我们把'鲲鹏'拆分成二十几个独立模块,分散在不同船坞同时建造,最后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这样不仅能大幅缩短工期,还能更好地保密。"
张部长皱眉道:"可是,这么大规模的工程,两大国的卫星肯定会发现..."
"他们会发现很多零散的建设工地,但猜不到我们到底在造什么。"李明远笑道,"而且,我还准备了个烟雾弹。"
他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图纸,展开在桌上:"这是'龙心'核电站,就建在'鲲鹏'总装船坞旁边。"
"核电站?你疯了吗?"张部长声音陡然提高,"我们连普通核反应堆都没完全掌握,你竟然想造民用核电站?"
李明远不紧不慢地品了口茶:"正因如此,两大国的间谍看到核电站的建设,才会更加迷惑。他们会以为我们在搞核潜艇或核动力战舰,注意力全放在核技术上,完全想不到'鲲鹏'的真正性质。"
他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而且,'龙心'本身就是个创新。它采用的是模块化小型反应堆设计,单个功率虽然不大,但安全性高,建造周期短。第一期建成后,不仅能为整个蓬莱基地提供电力,还能为未来的'鲲鹏'充电。"
"等等,'鲲鹏'不是用发动机吗?还要充电?"张部长更迷惑了。
"聪明。"李明远竖起大拇指,"'鲲鹏'的主动力确实是燃气轮机,但辅助系统全部电气化,包括升降装置、武器系统等。未来,我们甚至可以发展全电动的地效航母,那将是真正的革命性突破。"
张部长目瞪口呆地看着李明远,半晌才回过神来:"老李,我有时候真怀疑你是不是...来自未来。"
李明远的手一抖,茶水差点洒出来。他强作镇定,哈哈大笑:"什么未来不未来的,这都是现有理论的延伸应用而已。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罢了。"
他迅速转移话题:"通知各部门负责人,一小时后在作战室开会,我要亲自部署'鲲鹏'和'龙心'的建设计划。"
一周后,蓬莱基地海岸线。
轰隆隆的挖掘机声响彻云霄,数十台推土机、起重机同时作业,地面被犁开一道道深沟,混凝土灌注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与传统造船厂不同,这里没有一个巨大的干船坞,而是同时开挖着十几个中小型船坞和预制场,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建设格局。
李明远站在临时搭建的观察塔上,身边是工程总指挥刘建国。
"李总工,按照您的指示,我们把'鲲鹏'划分为23个主要模块,分别在这些船坞内建造。"刘建国指着地图,"浮体部分在1到7号坞,机翼在8到12号坞,动力舱在13到15号坞,控制舱在16号,武器系统在17到20号,其余为辅助设施。"
李明远满意地点点头:"材料供应情况如何?"
"钢材已经从鞍钢和本钢调拨了第一批,铝合金从西北那边也在陆续运来。"刘建国翻着报表,"不过,高强度钢还是短缺,特别是舰载机起降甲板用的那种。"
李明远思索片刻:"先用普通航空铝合金代替,降低起降频率要求。等第二期再改进。按照计划,'鲲鹏'首先是要证明概念,完美不是首要目标。"
他转身指向远处另一处工地:"'龙心'那边情况如何?"
刘建国脸色变得严肃:"说实话,进展不太顺利。核岛的设计还有很多争议,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材料也是个大问题。很多专家认为我们根本不具备自主建造核电站的能力,建议引进北极熊国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