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东写完这三条,把信纸丢给了薛柔。
薛柔赶紧接住,低头看去。
透过这钢劲有力的钢笔字,薛柔能看出刘远东诚意。
她笑了。
抬头看向了刘远东。
刘远东却抬手指着门外:“你不是说,今晚你要在公司里值班吗?”
薛柔知道,他要给刘老大打电话,内容肯定不方便她在旁听。
赶紧站起来。
正要习惯性浪兮兮的样子说什么时,却又猛地意识到了什么。
赶紧端正了态度,欠身:“东哥,您早点休息。”
嗯。
果然是东哥的称呼,远比狗贼两个字更顺耳。
孺妇可教也——
看着薛柔快步出门时,不再故意摇晃的屁股,却依旧本能摇曳出优雅风情的背影,刘远东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拿着电话来到了院子里。
点上一根烟抬头看着星空,来回走动了半晌,拨号呼叫刘老。
“爷爷,我没有打搅您的休息吧?”
刘远东语气恭敬,开门见山:“我妈或者我大伯,已经给您打电话说起过,某个女人要低价采购我一万头猪。大伯要求我,站在刘家的整体利益上,和某位女士利益联姻的事情了吧?”
刘老在那边沉默。
半晌后。
他才轻轻的叹了口气,却没说什么。
今天午后,刘家发生的这两件事,刘老大都给他打电话汇报过了。
第一件事,他很欣慰。
第二件事——
刘老听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气!
却又不得不承认,大儿子说的完全正确。
刘家最近确实遭遇了,从没有过的危机。
那些早就对刘家不怀好意的对手,其实就是打着刘远堂试图非礼一个香江女人、为她讨回公道的幌子,才对刘家展开了围攻!
要不然。
一个香江女人再怎么漂亮,在遭到刘远堂的试图非礼后,也没有资格让那么多人,站出来为她出头。
总之。
刘老站在全局利益上来看事情的话,还是同意大儿子,极力撮合刘白联姻的。
(为了给白瓷留面子,刘老大也特意嘱咐刘老,在刘远东没同意之前,不要对外宣称白瓷倒提亲)。
听到刘老的叹息声后,刘远东就明白了。
说:“爷爷,刚才我和我妈打过电话。我身为刘家子弟,您的嫡孙,我必须得在刘家遭遇困难,需要我做出牺牲时,站出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同意大伯给提的那门婚事。”
唉。
刘老再次叹了口气,却依旧一言不发。
刘老不知道,该和孙子说些什么。
但他肯定很欣慰!
刘远东能深刻体会到这些,笑道:“爷爷,那些人为什么要找机会,攻击咱们家呢?”
这个问题,刘老当然可以畅所欲言的。
大意如下——
在一个大家庭内,兄弟姐妹齐心协力,总算把废墟般的家,重新建立了起来。
他们要把家庭,建设的更加美好时,却遭遇了一个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的难题。
有两个兄长,一个姓资,一个姓社。
姓资的兄长说,家庭要想富强,就必须得跟着他走!
姓社的兄长也说,家庭要富强,就必须跟着他走。
双方争执不下。
姓社和姓资的两个兄长,也各自有一帮兄弟追随,支持。
家里的大家长,虽说是一位高瞻远瞩,德高望重的睿智长者,但此前也没遭遇过这件事。
尽管他心里有了断绝,但因这两个兄长争执的厉害,迟迟无法一锤定音。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大家庭一旦选择了两个兄长中的一个,就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自己选择的路,哪怕前途再怎么坎坷,甚至会有很多人死去,却也得跪着走完!
燕京刘家,也是追随某个兄长的小弟。
刘家追随的兄长,姓资。
这次刘远堂惹祸后,那些打着为薛红衣要说法,来群起殴之的人,则是姓社的追随者们。
双方因选择不同,分处于两个阵营中后,也就成了天然的敌人。
欲把对方除之而后快——
刘远东这才明白咋回事。
别人不知道该支持谁,两世为人的刘远东,会不知道?
“刘家选的路,错了啊。”
刘远东暗中摇头后,轻声说:“爷爷,我觉得这件事,我刘家是不是选择错误了?毕竟我们从废墟中崛起,最大的依仗,就是广大的群众。如果支持姓资的,那么就得像欧美那样,把绝对多数的主要企业,都得私有制。天下是群众的天,而不是资本的天。我们是为群众服务的,而不是给资本服务的。”
“你年纪轻轻的,知道个啥?就敢对这种大事,评头论足?”
刘老不高兴的低声呵斥:“咱们太穷了!欧美为什么发达先进?这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咱们要想摆脱贫困,就必须得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走人家走过的路。”
刘远东——
不等他说什么,刘老就说:“好了,以后不要插手这件事。远东,你长大了,我很欣慰。我现在就给你大伯打电话,好好协商你的婚事。你也做好准备,随时进京和女方见面详谈。”
嘟。
通话结束。
“老爷子还是不让年轻人,随便插手大事的霸道作风。”
刘远东抬手挠了挠后脑勺,再次点上了一根烟,来回走动了起来。
是。
老爷子说的很对,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欧美发达国家走得路,姓资。
问题是——
和华夏的农耕文明不同,那些国家是“强盗文明”!
华夏文明是和天斗,和地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积攒财富。
强盗文明呢?
则是借着工业文明的先进武器,在全球烧杀抢掠,搜刮了全球的财富!
强盗们再用这些钱,来研发更先进的武器,或者各行各业的先进技术,从而确保自己始终,站在世界食物链的最顶端。
日子,能过得不好吗?
以上的道理很简单。
后世网络上随处可见。
但放在当前年代,绝大多数人却被海外的先进富强,给迷住了眼;尤其随着海外文化的数年的洗脑,没有看到这一点。
“你们根本不知道,老人家此时心中已经拿定了主意,只是在密切关注下面的动静。”
刘远东喃喃到这儿时,忽然眼睛一亮。
竟然他“洞悉天机”,那么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写一篇文章好好“出一下风头”呢?
想到做到。
刘远东快步回房。
埋首奋笔疾书——
午夜。
他揉了揉眼睛,收起了反复修改过两遍都是稿子。
稿子全篇紧扣“社会”“特色”两个词汇。
“也许这篇稿子,能彻底改变我和刘家的命运。”
刘远东收好稿子后,走进了浴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