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方青云一直在家埋头修改那份关于中非合作的报告。这份报告是王副司长亲自交代的任务,内容涉及中国与非洲新兴独立国家在经济与技术合作上的前景分析。他翻阅了大量资料,甚至托人从外交部资料室借来了几份内部参考文件,力求做到数据详实、论证严谨。
书桌上的台灯亮到深夜,方青云伏案疾书,钢笔在稿纸上沙沙作响。方母林茹几次端着热茶进来,见他专注,便轻手轻脚地放下茶杯又退出去。方父方铁偶尔也会站在门口看两眼,虽然嘴上不说,但眼神里透着几分赞许。
终于,在周五晚上,方青云完成了报告的最终修改。他长舒一口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将厚厚一叠稿纸装进牛皮纸档案袋里,准备周一上班时交给王副司长。
周六清晨,天刚蒙蒙亮。
方青云比平时起得更早,他换上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对着镜子仔细整理衣领,确保每一处细节都一丝不苟。林茹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笑道:"这么郑重,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去参加外事活动呢。"
方青云笑了笑:"读书会嘛,总得正式一点。"
方婉从里屋探出头来,笑嘻嘻地说:"大哥,你是不是要去见那个周晓姐姐呀?"
方青云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小孩子别瞎打听。"
吃过早饭,方青云推着自行车出门。冬日的清晨寒意逼人,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凝结成霜。他蹬着车子,穿过京城的大街小巷,朝着城东图书馆的方向驶去。
九点整,方青云抵达图书馆。
这是一栋苏式建筑,红砖外墙,高大的立柱显得庄严肃穆。方青云刚把自行车停在门口的车棚里,一抬头,就看见图书馆台阶上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周晓。
她今天穿了一件藏青色的列宁装,脖子上围着一条浅灰色的围巾,乌黑的长发扎成马尾,在寒风中微微晃动。她手里捧着一本书,正低头翻看,似乎没注意到他的到来。
方青云心头一热,快步走过去:"周晓同志!"
周晓闻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方青云?你来这么早?"
"怕迟到。"方青云笑了笑,随即注意到她站在外面,鼻尖冻得微微发红,不由得皱眉,"你怎么不在里面等?外面这么冷。"
周晓抿嘴一笑:"怕你第一次来找不到地方,就在门口等了一会儿。"
方青云心头一暖,连忙说道:"那快进去吧,别冻着了。"
两人并肩走进图书馆,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周晓熟门熟路地带他穿过阅览室,来到一间小型会议室。推开门时,里面已经坐了五六个人,正低声交谈着。
见他们进来,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子站起身,笑着打招呼:"周晓,这位就是你说的方青云同志吧?"
周晓点点头,向方青云介绍道:"这位是外贸部翻译处的李明,俄语组的。"
方青云伸出手与他握了握:"你好,我是外交部非洲司的方青云。"
李明热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久仰久仰!周晓可没少提起你,说你在巴黎待过,法语很好。"
方青云有些意外地看了周晓一眼,她微微低头,耳根泛起一丝红晕。
随后,周晓又向他介绍了其他几人,基本都是近两年刚分配到外交部和外贸部的年轻干部。方青云虽然不认识,但大家都很热情,气氛很快融洽起来。
又过了十来分钟,会议室里陆续又来了四五个人,读书会正式开始。
讨论的主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李明作为主持人,先简单介绍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随后大家轮流发言。有人从文学角度分析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有人讨论书中反映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还有人结合当下的国际形势谈到了革命精神的重要性。
方青云没有急着发言,而是认真听着每个人的观点,偶尔在笔记本上记下几句。周晓坐在他旁边,偶尔低声和他交流两句,她的见解很独到,方青云听得频频点头。
终于,轮到方青云发言。
他合上笔记本,环视众人,缓缓开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如果仅仅把它当作一部革命小说来看,可能低估了它的价值。"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他。
"保尔·柯察金的成长,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奥斯特洛夫斯基写这本书时,正值SL工业化建设的高潮,整个国家都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而保尔所经历的苦难、挣扎和最终的坚定,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无数普通人的命运。"
他顿了顿,继续道:
"我们今天读这本书,不能只看到革命的热血,更要思考一个问题——在逆境中,人如何保持信念?保尔双目失明、身体残疾,但他依然坚持写作,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生命仍有价值。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他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明赞叹道:"方青云同志的分析太精彩了!不愧是外交部的精英!"
周晓看向他的眼神里也带着欣赏,轻声说道:"你说得真好。"
方青云微微一笑:"只是个人拙见。"
读书会结束后,众人三三两两地离开。
周晓收拾好自己的书本,对方青云说道:"你今天讲得真好,大家都被你折服了。"
方青云笑了笑:"过奖了,其实你的见解也很独到。"
两人并肩走出图书馆,冬日的阳光洒在雪地上,映出一片耀眼的白。
"接下来有什么安排?"方青云问道。
周晓想了想:"没什么事,准备回家看看书。"
方青云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道:"要不……一起去喝杯茶?附近有家老茶馆,茶点不错。"
周晓看了他一眼,唇角微微扬起:"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