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安回想了一下,确实只有以程咬金尉迟恭为首的几个武将腰间插着的是木头勿板,文官那边则只有魏征自己。
想想也确实如此,毕竟也不能真的抽出仪剑砍人,皇帝面前擅动刀兵的罪名可不小。
“下回给我也准备一个,算了,我不需要,谁找我麻烦我就给他直接扔太极宫梁柱上去。”
马车远处传来两声轻咳,李湘拿起一旁的仪剑,牵着张怀安的手便下了马车,帮张怀安重新整理了一下官服和帽子,把仪剑挂在腰间,然后仔细检查了两遍。
李湘忽然四处看了看,然后踮起脚尖,在张怀安嘴上轻轻一点,羞红了小脸说道:“湘儿等着夫君带湘儿回家。”
张怀安就不是个能吃亏的性子,再次搂过李湘,狠狠的吻了下去,良久才分开笑着说道。
“都老夫老妻了,孩子都生了两个了,你还害羞上了。”
“快去吧,马上就要上朝了。”
张怀安穿戴整齐的重新走向朱雀门前,老程看到他回来,居然已经穿戴整齐,只当时前几日给他送官服的时候,确实没准备好别的,现在喊他去拿剩下的东西了。
老程给他指了指一群绯袍中间,示意他的位置在哪里,张怀安看到缓缓打开的宫门,缓缓走了过去,身边的几人虽然都不认识,但能当官的哪个不是人精。
大家都看到了刚刚老程带着他跟一群大佬打招呼的画面,所以非常客气的跟他打招呼。
张怀安一一回应过后,看向自己前面不远处便是薛万彻,而皆是一身绿袍的四小只,这会站的都看不到了。
张怀安走上前几步,捅了捅薛万彻身后的那家伙。
“兄台,换个位置,我跟老薛聊两句。”
那个不知姓名的家伙,原本有些不满,要知道这站队可是按照身份爵位排的,但看到是张怀安,那人笑了笑便让出来位置。
薛万彻笑着跟张怀安拱了拱手,没有吭声,因为队伍前面已经开始往皇城里面走了。
张怀安也只是想找到一个熟悉的人,毕竟大朝会要那么久呢,自己现在的身份还不够,轮不到自己在大朝会上大放厥词。
太极宫下是三十六节石阶,张怀安等人站在下面,根本看不到太极宫的全貌,只能看到那高高翘起的飞檐。
伴随着一声“大朝觐开始,诸臣公觐见。”众人才排着队向那空荡荡如同鬼域一样的太极宫内走去。
不过当众人走进大殿,就开始变得乱糟糟的,张怀安粗略估计一下,太极宫内现在起码有上千人,而宫外还有一大群没资格进来的家伙。
张怀安他们身份不够进来的晚,现在太极宫中的垫子都已经被抢光了,实在是老贼们太多了。
张怀安本想随便找个角落凑合一下算了,结果就看到薛万彻漫不经心的从文官团体那边走了一趟,然后手中便多了两个垫子,走过来递给张怀安一个。
而身后那两个文官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但从强行拽走垫子的力道来看,肯定是那群武将干的好事。
薛万彻对身后骂娘的声音就当没有听到,笑呵呵的跟张怀安讲着大朝会的规矩。
张怀安则是愣愣的看着那两个没了垫子,站在那,指着武将那边吐沫飞溅的两个文官。
然后张怀安便看到不知从哪里飞过来两只靴子,正好命中那两人张开的嘴巴,然后两声惨叫响起。
张怀安分明看到一人牙都飞出去一颗,不过那两人也闭上了嘴,再骂的话,谁知道会有什么东西飞过来。
而且这么多人,谁知道是谁丢的鞋子。
“陛下到,诸臣见礼。”
这是大朝会,所以需要跪拜,伴随着李二威严的声音响彻太极宫。
“众卿免礼。”
然后张怀安便看到身旁的薛万彻已经闭上眼睛开始坐着睡觉。
房玄龄作为文官之首,开始向李二汇报,张怀安只听到房玄龄说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然后他也睡着了。
“陛下,今日关中入夏后滴雨未落,粮食减产已经成为定居,而且臣今日听闻民间百姓讨论,今年可能会有蝗灾发生,房玄龄杜如晦私德有亏,实乃佞臣也。
臣请陛下早日做好赈灾准备,防范蝗灾发生,若是大旱再遇蝗灾,关中恐颗粒无收,隋末易子而食的事情恐怕便要再现。”
张怀安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只听到身边的薛万彻已经开始打呼了。
但这慷慨激昂的声音,还是惊醒了张怀安,他参加朝会不多,还没有老薛等人那么深厚的功力。
不过从这话中,张怀安大概知道这个有些短须面相古板的家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千古人镜魏征是也。
不过这次张怀安没有看到李二恼羞成怒的画面,也知道魏征这老家伙不会死。
“魏卿安心,朕知道你关心黎民百姓的心思,但朕也知,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此事朕早有俺,戴胄,窦静。”
戴胄和窦静被李二点名,马上走出弯腰拱手等待李二开口问话。
“你二人告诉魏卿与众臣,朕前几日吩咐你二人的事情,可有办好?”
戴胄缓缓开口:“陛下前几日令微臣筹集百万石粮食,以备赈灾所用,臣已收购完成,共收集一百零八万石粮食,已经分别安放在长安各大常平仓内,随时可以开仓赈灾。”
“嗯,戴卿做的不错,下去吧。”
窦静这才上前禀报:“陛下,蝗灾之事臣已经查明,如若如此发展下去,只需半月,便会有小规模的蝗灾发生,二十日后,便会发生大规模蝗灾。
不过臣已经做好准备,只等陛下下令,微臣便会遣人在关中各地收购蝗虫,以做药用,磨粉以充军粮。”
李二点了点头,面上没有丝毫意外之色。
魏征听完之后,脸上的表情便放松了下来。
“敢问陛下,蝗虫做药,当军粮之事,是否可行?为何臣从未听说过蝗虫可以食用?此法为何人所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