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白色神雕和雕背上清晰可见的三道人影,
成了应天城连日来最大的谈资。
百姓们津津乐道,视为祥瑞奇观。
然而,在这喧嚣背后,
一股暗流却在朝堂之上悄然涌动。
翌日早朝,武英殿内气氛凝重。
朱元璋高坐龙椅,目光如炬,扫视着阶下群臣。
还未等皇帝开口,文臣班列中,
一名御史手持笏板,大步出列,朗声道:
“臣,御史台监察御史王珪,有本启奏!”
朱元璋眼皮微抬,声音听不出喜怒:
“讲。”
王珪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
带着一股义愤填膺的架势:
“陛下!臣弹劾太子卫参谋李祺!其罪有三!”
“其一,目无君上,僭越礼制!
李祺身为臣子,竟敢驾驭异兽,
公然飞越皇宫禁地,降于午门广场!
此乃大不敬!
视宫禁如无物,视天威于何地?!”
“其二,行为放浪,有损皇家威严!
昨日,李祺竟公然携临安公主、诚意伯之女刘璟,
同乘妖禽,翱翔于应天城上空!
男女有别,尊卑有序!
公主千金之躯,岂容如此抛头露面,
行此惊世骇俗、有伤风化之举?
此举置皇家颜面于何地?!”
“其三,名器不正,妄自尊大!
李祺不过一太子卫参谋,秩不过五品!
然军中竟有‘骠骑大将军’之称流传!
此乃逾制!
僭越!
其心可诛!
若不严惩,何以正纲纪,明法度?!”
王珪话音未落,又有几名御史和言官出列附议:
“臣附议!
王御史所言句句在理!
李祺恃宠而骄,行止狂悖,必须严惩!”
“陛下!
神雕之说,虚无缥缈,焉知非妖物?
李祺驾驭此物,招摇过市,恐非祥瑞,乃祸国之兆!”
“请陛下明察!严惩李祺,以儆效尤!”
一时间,殿内充斥着对李祺的弹劾之声。
胡惟庸站在文臣前列,眼帘低垂,
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武将班列中,
汤和、傅友德等淮西勋贵眉头紧锁,面露不忿。
李善长脸色铁青,双手在袖中紧握成拳。
刘伯温神色平静,但眼底深处却闪过一丝冷意。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听着,
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
发出沉闷的声响。
待弹劾之声稍歇,他才缓缓开口,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说完了?”
王珪等人心中一凛,硬着头皮道:
“臣等恳请陛下圣裁!”
朱元璋没有立刻回应,
而是从龙案上拿起一份密封的文书,慢条斯理地打开。
“这是咱标儿,让李祺带来的密奏。”
朱元璋的声音平淡无波,却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他目光扫过,然后抬起头,
锐利的目光扫过方才弹劾李祺的几名御史:
“太子在信中说,李祺奉密旨深入昆仑,
寻得雪莲,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此乃大功一件!”
“但是!”
朱元璋话锋陡然一转,
“太子在信中还说了一件让咱心惊肉跳的事!”
他猛地一拍龙案,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李祺在返回途中,于昆仑山口,
遭遇吐蕃与残元联军两千精锐的伏击截杀!
目标,就是他李祺!
还有他带回来的冰山雪莲!”
“什么?”
“两千人伏击?”
“谁泄露的消息?”
殿内瞬间哗然!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呆了!
两千精锐伏击一人?
这简直是必杀之局!
朱元璋的声音继续在大殿中回荡:
“若非李祺神勇无双,于绝境之中奋起反击,
一人反包围两千敌兵,浴血死战,
拖住敌军主力,为标儿大军主力赶到争取了宝贵时间!
后果如何?”
“后果就是!雪莲被夺!
我大明皇后、太子妃将药石无医!
我西征大军粮道被断,后勤辎重毁于一旦!
前线将士将腹背受敌!
咱的标儿,也可能身陷重围!”
“两千精锐!目标明确!
时机精准!
若非有人将李祺的行踪、任务,甚至他可能返回的路线,
提前泄露给敌国!焉能如此?”
“王珪!还有你们几个!”
朱元璋戟指方才弹劾李祺的几人,
“你们口口声声弹劾李祺僭越、放浪、名器不正!
可曾想过,是谁在背后通敌卖国,欲置我大明功臣于死地?
欲断我大明国本?
欲害死咱的妹子?
欲害死咱的儿媳?
欲害死咱的太子?”
一连串的质问,如同重锤,狠狠砸在王珪等人心头!
他们脸色煞白如纸,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
通敌卖国?
谋害皇后、太子妃、太子?
这任何一条都是诛九族的大罪!
“陛下!臣…臣等绝无此意!
臣等只是…只是就事论事…”
王珪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语无伦次。
“就事论事?”
朱元璋怒极反笑,笑声中充满了杀意,
“好一个就事论事!
你们弹劾李祺飞越宫禁?
若无那神雕,李祺如何能在遭遇伏击后,
以重伤之躯,在茫茫雪山中将救命雪莲及时送回?
若无神雕,咱妹子和太子妃此刻焉有命在?
你们弹劾他放浪形骸?
若无临安和刘璟那两丫头在后方日夜祈祷,
以死相守,李祺在昆仑绝域,焉能心无旁骛,寻得一线生机?
你们弹劾他妄称‘骠骑大将军’?”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
高大的身影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威压,声音响彻大殿:
“那好!今日,咱就告诉你们!也告诉天下人!”
“李祺!
深入昆仑绝域,寻得雪莲,救皇后、太子妃性命于垂危!
此乃救驾之功!
功在社稷!”
“李祺!
昆仑山口,一人独战两千敌兵,浴血死战,
护住雪莲,护住粮道,护住太子安危!
此乃擎天保驾之功!
功在千秋!”
“如此大功!如此忠勇!
区区一个‘骠骑大将军’,他担不起吗?!”
朱元璋的目光扫过满朝文武,
最后落在李祺身上,声音斩钉截铁:
“传旨!
即日起,授李祺为骠骑大将军!
秩正一品!
赐丹书铁券!
赏黄金万两,锦缎千匹!
加封其母李氏为一品诰命夫人!”
“至于那头神雕!”
朱元璋看向殿外广场上那巨大的白色身影,
“通灵神骏,屡立奇功!
护主有功,救驾有功!
赐号‘护国神雕大将军’!
享三品俸禄!
宫中御膳房,每日按例供应鸡羊鲜肉!”
“陛下圣明!”
刘伯温第一个出列,躬身行礼,声音洪亮,
“李将军功勋卓著,忠勇无双,
当得起骠骑大将军之职!
神雕护主有功,灵性非凡,赐号‘护国神雕大将军’,实至名归!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臣等附议!”
李善长、汤和、傅友德等一众,
敬佩其功绩的大臣纷纷出列附和。
胡惟庸脸色变幻不定,
最终也只能咬着牙,跟着众人躬身道:
“陛下圣明!”
王珪等几个弹劾的御史,早已瘫软在地,
面如死灰,
知道自己这次是踢到铁板,成了弃子了。
李祺站在殿中,
感受着朱元璋那毫不掩饰的护短和滔天霸气,心中暖流涌动。
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臣,李祺,谢陛下隆恩!”
他抬起头,面带笑容,
目光扫过那些面色复杂的武将勋贵,朗声道:
“不过皇伯伯,这骠骑大将军的封号,臣领了。
但这军权…臣觉得还是算了。”
“哦?”
朱元璋挑了挑眉,
“为何?”
李祺咧嘴一笑,带着点小得意:
“回陛下,臣一个人习惯了。
有沙雕在,上天入地,来去如风。
真要统领大军,还得操心粮草辎重,
排兵布阵,协调诸将…太麻烦了!
而且…”
他顿了顿,
嘿嘿一笑:
“臣一个人就能顶一支军队,带着其他人,
反倒是累赘。您说是不是?”
这话一出,武将班列中,一众将领,脸色瞬间涨得通红!
累赘?
他们堂堂武将,竟然被说成是累赘?
可偏偏…看着殿外广场上那只神骏非凡、能载人翱翔九天的巨雕,
再想想李祺在昆仑山口一人“包围”两千敌军的彪悍战绩…
他们张了张嘴,想反驳,
却发现…好像…似乎…大概…真的没法反驳?!
一股憋屈又无奈的感觉涌上心头,
让他们脸色由红转青,精彩纷呈。
朱元璋看着李祺那副“老子天下第一”的狂傲样,
再看看一众武将吃瘪的表情,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洪亮,充满了畅快和得意:
“哈哈哈!好!好小子!
有咱当年的狂劲儿!
行!就依你!
骠骑大将军的封号你挂着,军权…咱就给你留着!
等你啥时候想带了,随时来拿!”
他大手一挥,霸气十足:
“至于那些通敌卖国、泄露军机、欲害我大明功臣和国本的宵小之辈…”
朱元璋的目光骤然转冷,
扫过瘫软在地的王珪等人,
也扫过文臣班列中某些眼神闪烁的身影,
声音森然:
“给咱查!彻查到底!
无论涉及到谁,给咱一查到底!
揪出来!
咱倒要看看,是谁的胆子这么肥!
敢在咱的眼皮子底下玩火!”
“毛骧!”
“臣在!”
毛骧如同鬼魅般出列,躬身应道。
“此案由你亲自督办!
给咱挖地三尺!
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查出来的,有一个算一个,
咱要让他们知道,咱的刀,还没老!”
“臣,遵旨!”
毛骧的声音冰冷,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胡惟庸站在班列中,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头顶,
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他强作镇定,低垂着头,不敢与朱元璋的目光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