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后来,阿哥当了太子,做了皇帝,黑公公的身价也跟着涨起来了。
过了片刻,皇帝见也没人说话,便缓缓的提了提精神,一本正经的说道:“既然众位卿家无事,想来国泰民安,那就退……”
“陛下,臣,有本奏。”
六个字,铿锵有力,蹦的皇帝陛下直翻白眼,不由得在心中暗骂此人不懂事。
此人是谁呢?除了御史官宋莫言,又怎么会有第二个人?
皇帝正襟危坐,如临大敌一般说道:“准奏。”
宋莫言跪至殿前,低头行了礼,方才朗声说到:“陛下,前些日子,四皇子平定北疆,大捷而归,为我大晋国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北疆余孽贼心不死,居然纠结余党,分散突击我晋国边境,边城百姓民不聊生,每日都提心吊胆,守城士兵兵力不足且损失严重,还望陛下开恩,派兵前去驻守,同时组织大批大夫,赶往边城救治百姓啊陛下。”
宋莫言一番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大殿之上,竟无人能挑出话中不足之处。
而皇帝听完此番话后,沉思片刻,便开口道:“众位卿家,刚才宋爱卿的话想必各位都听清楚了,有什么主意?说出来听听啊?”
各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想当这个出头鸟。
皇帝见到这种情况,自知需要一个人领头,于是开口说道:“我说丞相大人,你可有什么高见吗?”
晋国丞相,姜沛瑶的父亲大人姜清河,一个十足的老狐狸,此时正现在皇帝陛下右手边,所有大臣的首位。
见到皇帝把这么个大(烫)好(手)机(山)会(芋)丢到自己这里……说实话一点都不意外。
显然已经被皇帝坑习惯的姜清河,在听到宋莫言的奏章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想了。
此时正好有了对策,于是乎便用不急不躁,慢慢悠悠的语气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急。”
“为何?”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所向,乃是国之根本,若是此时,我们不派兵去帮助边境的百姓的话,恐怕民心要散。”姜清河此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当时,四皇子陆蘅钰能那么快就将北疆平定,就是因为边境受袭,北疆的单于(北疆的皇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由于从小有其父亲的庇护,导致其性格懦弱。
而上一任单于由于突染恶疾,不多时便一命呜呼,废柴的他,被赶鸭子上架,当了单于。
所以当他听说陆蘅钰突破他边境的时候,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逃避,并且让所有卫士守在他门口,而他自己却偷跑出去。
最后兵败如山倒。
很明显,晋国的皇帝并不想重蹈对方的覆辙,点了点头同意了丞相的话,并开口道:“言之有理。既然如此,丞相觉得此事应该如何去办?”
姜清河想都没想,便开口回道:“陛下,臣觉得宋大人所说,正是一件好办法,不光要出兵平乱,同时,还应该派出大夫,救治受伤的百姓和士兵。”
“好,就这么办吧。众位爱卿。”皇帝说着扫了一圈大殿,继续说道:“哪位愿意去办这件事啊?”
话音刚落,现在下方的四皇子陆蘅钰便上前一步,开口道:“父皇,此事都因儿臣之过而起,儿臣愿前往平定叛党,安抚民心。”
皇帝欣慰的点了点头正要同意,就听又一个声音传来:“父皇,儿臣也愿前往,平定叛党,救治百姓。”
陆蘅钰寻着声音看去,说话者原来是六皇子陆涪言。
见那陆蘅钰望了过来,陆涪言也是不拒,微笑着说道:“四哥,上次征战北疆,小弟未能给父皇分忧,这次善后工作,不如就交给小弟,四哥劳累多日,还是歇一歇比较好。”
对其这一番话中挑衅的意味,陆蘅钰并没有表现出很在乎的样子,而是冷笑一声:“哼,歇或不歇,你我都决定不了,还是交给父王决断吧。”
说完这番话,陆蘅钰便不管陆涪言的脸色如何,转头面向了皇上,等着皇帝的决断。
此刻,表面上平静如水,实则暗流涌动,只等皇帝开口,分别支持两位皇子陆蘅钰,陆涪言的大臣们,便要为日后自己的大腿发言了。
皇帝没有让他们等许久,便用那平淡无奇,却自带王者霸气的声音说道:“看起来,朕这两位皇子都有心去平乱,既然如此,众位爱卿,你们觉得朕应该让谁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