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五秒,便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此人便是骠骑大将军曹磊,此人十四岁便参军,时至今日已经三十有四,一生征战沙场,杀伐果断,一身杀气,不怒自威,只见其往前一站,便震慑了周围的大臣不敢大声喘息。
“陛下。”曹磊的声音带有一丝尖细,却没人敢笑,只因在其脖颈之上有一道伤疤,乃是一次当今陛下御驾亲征的时候为皇帝挡了致命一击。
受此一击还能战至敌方兵退,一战成名。
“臣以为,此事应当由四皇子去办,只因四皇子平定北疆之时,早已经将那附近地形摸透,如此,便无需准备时间,立刻便能投入战斗当中,也能救下更多的百姓。”
说完站在原地,拱手听命。
而晋国皇帝听完这一番话后,也是很同意。
“陛下臣以为不妥。”说话之人是晋国枢密使刘庆。
皇帝嘴角微微敲起,言道:“哦?有何不可呢?”
刘庆低眉顺眼,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六皇子去办比较妥当,”
“说说理由。”皇帝显然不怎么想废话。
刘庆继续说道:“臣以为,四皇子固然能征善战,但善战者,多冲动,此次北疆余孽行动看来,定然是有谋士出谋划策,只怕四皇子去了会吃亏,更何况……”
说着,刘庆瞄了一旁的一脸无所谓的四皇子,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更何况,此次征战,四皇子还受了些伤,应当安心养伤才是。”
这番话一说完,陆蘅钰的脸都绿了,不由得暗恨姜沛瑶,若不是这个傻女人当时故意上当,自己为了救她反而受了伤,而且对方还一副自己多管闲事的表情。
这般想着,陆蘅钰恨不得立马抽她几个巴掌,虽然有失君子风度,但是解气啊。
暗暗决定,以后一定找个机会整治一下这个傻女人,让她长长记性。
姜沛瑶此刻正百无聊赖的待在自己的闺房,温习着近日的功课。
突然。
“啊切!”
姜沛瑶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擦了擦鼻子,姜大小姐暗自想到“这是哪个小贱人又想着害本姑娘了。”
分了会神,摇摇头把这些杂乱心思摇了出去,继续低头温习。
这边陆蘅钰想着,想着,笑容爬上了他的脸上,仿佛已经看到了,姜沛瑶跪地求饶的悲惨模样。
这笑容看的一旁的刘庆冷汗直流,在他眼里这可是魔王的微笑啊,不知今日过后,六皇子能不能保住自己。
就在此时,又一个人站了出来,那便是镇魂大将军杜瑞。
杜瑞上前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四皇子去,四皇子常年在外,虽说征战沙场,但却有勇有谋,从未冒进,末将追随四皇子征战期间,死伤从未过半,所以,四皇子显然并没有武者的缺点。”
顿了一下,杜瑞斜了一眼刘庆,继续说道:“而且,四皇子身上的伤并不是征战北疆的时候留下的,况且伤口不深,末将以为,这并不影响四皇子的战力。”
“呵呵,说起来。”皇帝笑到:“丞相啊,朕这儿子身上的伤,你可知怎么来的?”
姜清河躬身说道:“臣自然知道,是那日为救小女,被那贼人所伤,说起来,那伙贼人可是被四皇子制住了?可有审讯?”
陆蘅钰面色不变的说到:“死了。服毒自杀。”
现场沉默了一下,刘庆又站出来说道:“陛下,还是先定下有谁出战边境较好。”
皇帝点了点头,言道:“爱卿言之有理,不知各位爱卿可商量好了吗?应该由谁去啊?”
“陛下,应该六皇子去。”这时一位御史官。
“末将举荐四皇子。”这乃殿前侍卫统领。
“四皇子应该养伤,还是六皇子去吧。”
“六皇子不熟悉边境,恐会吃亏,还是应当四皇子去。”
一时之间,各位大臣开始各抒己见,都有自己支持的对象。
文官大多支持六皇子,而武将,却都支持四皇子,他们大都是四皇子的老师或者随着四皇子征战过。
只可惜,支持六皇子的人比较多。
而见到这个场景的陆涪言,不禁红光满面,自信的微笑着,望向陆蘅钰,想在他脸上找到挫败的样子。
可惜,他看到的只有一脸自信,和无所谓畏惧的陆蘅钰,他的眼神直直看着皇帝,这时陆涪言也反应过来,最后有决断权力的还得是自己的父皇。
于是,他的目光也随之望向皇帝。
就在此时,皇帝开口了:“好了好了,不要吵了,吵个没完,还没个结果,我说丞相啊,你有没有什么馊……搜肠刮肚的好主意啊。”
姜清河瞪了一眼差点露馅的皇帝,开口道:“陛下,不如让二位皇子同时去办如何?”
“哦?这倒是个好办法。”皇帝略微沉吟一下说到:“不如这样吧,这些日子一直在议太子之事,就以此事作为考核,谁办的好,就立为太子,好了退朝吧。”
说完不给众人反应的机会,便退朝了。
留下各位大臣面面相觑。
“哼,知道关乎战争,我就算不想当太子也得尽全力吗?这老狐狸。”四皇子小声念叨。
而一旁的陆涪言则想到“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能打败老四的。”
薛盈有意无意的用指甲敲打桌面,面上露出不耐烦的神色:“这么一点小事还要打听这么久,你们这群下人是吃白饭的吗?”
房间内无人说话,下人们只是淡漠的看了薛盈一眼便继续站在一旁。
以前他们愿意听从薛盈的话是因为姜大小姐待她如嫡妹,既然有好处那么为什么不收?
现在嘛……
他们这些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好,不然早晚有一天被大小姐扫地出门。
见没人理她,薛盈更是生气。只是不等她发作,沐安小跑着进来附在薛盈耳边轻声说话:“听说宋四小姐没说几句就被大小姐赶了出去,我们的人手安插不到大小姐房内只能得到这样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