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魏公公亲自出马收地,那效果是好得出奇。
平民百姓乃至屯卫军户收到消息之后那都是连忙找来亲友帮忙,赶紧收稻麦搬东西,准备滚蛋。
九千岁魏公公可是出了名的阴险狠毒,哪怕这厮不给钱直接叫他们滚蛋他们也不敢不滚啊。
现如今这厮还给钱,还给建新房子,那自然更没人敢不滚了。
不过,这也就是平民百姓和屯卫军户而已,朝中那些官员又或者已经致仕的官员却有不愿意的。
这些能在京畿兼并田地的身份还都不是一般的简单,有些甚至还是公侯勋贵呢。
若是换做天启朝,魏忠贤这么搞他们是决计不敢吭气的。
但现如今已然不是天启朝了。
当今小皇帝虽然还没摆明了要收拾魏忠贤,但魏忠贤却是不敢胡作非为了,那些上奏弹劾魏忠贤的官员甚至都没事,他们有什么好怕的。
他们只当魏忠贤是因为害怕惹得小皇帝动手将其收拾了,所以不敢收拾那些上奏弹劾的官员了。
谁能想到魏忠贤是为了配合朱觉引诱东林和齐楚浙党来送死才忍着没动手的!
这些个兼并田地的官员里面还有很多是东林和齐楚浙党,他们把消息一传上去,上面人那自然是全力支持他们跟魏忠贤干。
于是乎,次日一早辰时许,传到御书房的奏折明显就比平时厚了将近一半。
朱觉翻开那些奏折一看,不由得冷笑连连。
什么魏忠贤无法无天,到处抢占田地?
什么锦衣卫本是天子亲军,魏忠贤却公器私用,用来欺压百姓?
什么魏忠贤胡作非为,京畿已然沸反盈天?
你们怕是不知道,这地就是朕让魏忠贤去收的。
魏忠贤这黑锅着实背得好,竟然蒙声不吭,压根就不提朕。
朕能听信你们的收拾他吗?
你们怕是在做梦!
这里面竟然还有公侯勋贵!
朱觉看到英国公张维贤的奏折,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
外廷官员他可以不管,这公侯勋贵他却是得管一管,特别是这英国公张维贤。
英国公张维贤不但从龙有功,英国公一系对大明皇室也是很忠诚的。
他就知道,历史上大明灭亡的时候那么多的国公,真正为大明战死的也就黔国公沐天波和英国公张世泽。
其他公侯勋贵暂且不论,这英国公张维贤他还是要提点一番的。
他想了想,随即朗声道:“传英国公张维贤前来觐见。”
这英国公张维贤可没住皇宫里,且其年纪也大了,腿脚也不利索了。
他奏折都快处理完了,英国公张维贤这才步履蹒跚而来,恭敬的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你着实不错,从龙有功也没见你居功自傲。
但这事你做得不地道。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拿起奏折递过去,面无表情道:“你这是怎么回事?”
这事做错了吗?
英国公张维贤都不用打开奏折看也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这奏折就是他写的啊。
他假假意思打开奏折细看了一番,借机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微臣斗胆,魏忠贤所作所为已然超出人臣的范畴了,且他做事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得罪的人太多了,陛下,众怒难犯啊。”
众怒难犯?
朱觉也没拐弯抹角,直接就问道:“你说的众是东林还是齐楚浙党?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意思我不该跟他们来往?
英国公张维贤犹豫了一下,还是坦言道:“陛下,东林有人多次投贴硬是要见微臣,微臣没办法,只能见了。”
你啊。
朱觉微微摇头道:“你别看他们满嘴仁义道德,其实他们心黑着呢,他们背地里做的事比魏忠贤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你知道吗?”
啊?
我被骗了!
英国公张维贤诚惶诚恐道:“陛下恕罪,微臣真不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
这帮家伙着实阴得很。
历史上若不是顺治入关之后便在皇宫宴请八大皇商,且将八大皇商全部纳入正黄旗予以重任,那都没人知道是这帮家伙暗地里把大明给卖了!
你若是知道就不会上当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威严道:“魏忠贤要买地你就卖给他,他又不是不出钱,还有,朝堂之上的事你别瞎掺和,知道吗?”
我是真不该瞎掺和。
张家组训我都忘了!
英国公张维贤连忙点头道:“微臣明白了。”
你明白了就好。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
英国公张维贤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朱觉见其背影消失在大门口,这才起身往万寿宫南面走去。
魏忠贤搞得这么声势浩大,都“沸反盈天”了,看样子三天把地收完还真没多大问题。
接下来他就要考虑建厂的问题了。
这会儿他们要建的厂可不是一般的多,造船厂、玻璃厂、战车厂、火枪厂、炼钢厂等等,那都得赶紧建。
现如今最重要的还就是炼钢厂,皆因少了这最主要的原材料,很多东西都造不出来。
他想着想着,已然来到了玻璃厂里面,不过他并未走进那热得灼人的厂房里,他直接就来到了宋应昇的临时书房里。
这会儿宋应昇正拿着张图纸在那里皱眉苦思呢,他进来了都不知道。
但凡痴迷技术的人都这样,他倒也没有在意。
他只是轻手轻脚的走过去,轻轻咳嗽了一声。
宋应昇抬头一看,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起身行礼。
朱觉微微摆了摆手,随即问道:“怎么样,这炼钢的高炉琢磨的如何了?”
您这也太高了。
宋应昇小心道:“陛下,这会儿的炼铁熔炉能做个一丈高就算是不错了,十丈以上的高炉根本没法做出来啊。”
这高炉倒不一定要做十丈以上。
他之所以给人家画个十丈以上的高炉,皆因他前世见过的高炉都在十丈以上,上百米得高炉他都见过,那就是三十多丈高!
前世找他投资的那都不知凡几,他也不能一拍脑袋便给人家投资,是故,很多行业他都去考察过,且都还有人给他细细讲解过。
这也是他打造大明工业帝国的依仗。
前世他考察过的行业太多了,虽说他不是每个行业都了解得很透彻,但大致怎么做他还是知道的。
他也不需要对每个行业都了解透,还是那句话,上位者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识人用人,他只需找到能让这行业发展起来的人才就行了。
宋应昇对冶炼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且钢材也是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所以,他才会画个高炉图纸给人家,并将前世人家给他细细讲解的东西跟宋应昇复述了一番。
他就是要培养宋应昇来发展冶炼行业,特别是冶炼钢材。
这高炉还就是冶炼钢材的关键,他得引导人家把这东西摸透了才行。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你觉着现在最高能做出多高的高炉来?”
这个怎么说呢?
宋应昇细细想了想,随即小心道:“陛下,若是我们如同修葺城墙一般,将底座做大点,把黏土层抹厚一点,建个三丈高的高炉应该没问题。
不过,那样建出来的高炉会很大很大,估计比乾清宫都要大。”
你还避讳这些干嘛?
这三丈高的简易高炉炼制出来的钢材肯定比土法炼钢炼制出来的钢材要好,虽然这质量还没法和后世的标准钢材比,这会儿用起来是绝对没问题的。
朱觉闻言,毫不犹豫道:“你觉得要建多大就建多大,三丈高倒是勉强够了,你把这里面的结构按比例缩一缩,炼出钢材来应该是没问题的。
你要记住,不管什么东西,我们先得有,而后才能在有的基础上慢慢琢磨怎么改进,若是你一直对着图纸琢磨,不把实物造出来试试,那是很难有进步的。”
哦,不管怎么样,先建出个样品来再琢磨怎么改进是吧?
宋应昇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了。”
明白了就赶紧准备。
朱觉闻言,果断道:“那你今天就把草图画出来,明天就准备材料,后天就召集匠户在潮白河和通惠河的交汇口附近找个合适的地方开建。
我们不论是打造火枪火炮、武刚车、各种加工机械,乃至建造城池,打造冷兵器和盔甲等等,那都需要钢材,这些一旦产量上来了,每天一万斤钢材都不够。
你最好能在一个月能把钢材的产量提升到日产十万斤以上,如若不然,很多地方都会因为没有钢材而卡在那里动弹不得。”
啊?
日产万十斤以上!
宋应昇喃喃的估算道:“陛下,现如今十斤铁矿石能炼出三斤生铁来就算是不错了,若是炼成钢材,十斤能出一斤就算是不错了,还有煤一般炼多少斤矿石就需要多少斤煤。
这么算起来,十万斤钢材就需要一百万斤铁矿石才能炼制出来,再加上煤,那就是两百万斤。
而四百料的战船和运粮船想要跑得快,那最多就能拉两三万斤的货,而且就算船能跑起来,我们从遵化那边拉煤和铁矿石过来也得三天时间,空船回去还得两天左右。
也就是说,如若我们用四百料的战船和运粮船来拉煤和铁矿石,那一拨就得上百艘,若是要连续不断地拉,那就得安排五拨,也就是五百艘。”
这会儿他上哪找五百艘战船和运粮船去?
辽东拉粮食的战船和运粮船都不够呢,他还调拨了上百艘漕船,关键这两个月漕船还得赶紧把南方的粮食转运过来,要不然,等这边河道一结冰,那粮食就拉不过来了。
也就是说,这两个月他连漕船都不能调拨太多。
朱觉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果断道:“你可以命人在那边的铁矿附近修建简单的炼铁炉,反正这边还得精炼,你只需让他们随便挖点黏土做黏土模,将铁矿石铸成铁锭就行,铁锭还好运输得很。
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运三成的铁锭过来就行了,煤也只需拉三成,一拨也就需要三十艘漕船,五拨也就需要一百五十艘。”
哦,这样的确省了很多船。
宋应昇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微臣明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