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觉正准备让人建炼制钢材的高炉呢,魏忠贤却是开始抓人缴赃了!
这厮着实阴险狠毒。
他明里说的是跟朝中官员商量卖地,暗里却是想逮着这些不肯卖地的官员搞钱!
这些个官员哪知道他敢这么玩。
很多官员那都听了东林和齐楚浙党的就是跟他对着干,就是不把地卖给他。
这一下,足足让他逮到二十多个!
他还命人逮着就是一顿酷刑伺候,硬逼着每个官员缴赃十万两!
你们不肯卖地是吧?
行啊。
我不买了,直接抢!
小皇帝可是说了,不能无缘无故收拾平民百姓,收拾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却是没有问题。
你们能在京畿兼并田地那肯定是贪官污吏,你们的地那也是贪来的,我直接收缴了,一文钱都不给你们,还叫你们缴赃!
他这么一玩,朝中那真是沸反盈天了。
东林和齐楚浙党那都发了疯一般的弹劾他啊,这厮也太嚣张了。
次日一早辰时许,朱觉看到比平时厚了一倍都不止的奏折,那都不由得一愣。
这帮家伙干嘛呢?
昨天的弹劾奏折都给你们留中了,你们还上?
他打开奏折一看,那都不由得吃了一惊。
魏忠贤竟然又开始明抢了!
抢得好啊!
这家伙,收地这种事交给这种阴险狠毒的小人来办果然没错。
若是换个顾惜名声的官员来,这一下怕就会僵在那里动弹不得了。
魏忠贤倒好,你们不卖是吧,不卖就硬抢,抢了你们的地还要将你们打成贪官污吏缴赃!
很好,就该这么操蛋!
魏忠贤着实是文官的克星,对付那些文官就该这么干。
这一下不但大半田地不用掏钱买了,还能抢来两百多万两的脏银呢。
至于什么众怒难犯,东林和齐楚浙党沸反盈天,他怕个屁。
人是魏忠贤得罪的,那些文官还能来找他麻烦不成,外廷那些文官还得来求他收拾魏忠贤呢。
若是魏忠贤搞得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灾民造反,他还有点担心,就这几百上千官员算个毛线,让这帮家伙去咬都咬不动魏忠贤。
他都懒得搭理这些外廷官员,所有弹劾奏折全部留中不发!
这会儿他有钱了,赶紧把外城和厂房建起来才是正经。
他匆匆把奏折批阅完,随即便朗声道:“传田弘遇、袁祐前来觐见。”
这两人就在皇城里,来得倒是快。
不一会儿,两人便联袂而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怎么样,田国丈,探查的如何了,京营屯卫什么时候能把稻麦收割完?”
这也就是找人问问,简单。
田弘遇连连点头道:“陛下,微臣探查清楚了,京营屯卫的稻麦大抵要下个月初才能全部收割完。”
那这段时间屯卫青壮就指望不上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袁国丈,京畿大抵有多少匠户,你探查清楚没?”
这个也简单。
袁祐连连点头道:“陛下,微臣探查清楚了,京畿匠户专给內宫各衙门服劳役的大概两万七千余户,专给工部服劳役的大概十一万三千余户。”
京畿匠户着实不少。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他们活计多不多?”
这个怎么说呢?
袁祐想了想,随即小心道:“陛下,若是那种不给钱的活计,那算是多的,很多贪官污吏都强征匠户去服劳役,压根就不给钱,甚至饭都不给管。
若是说给钱的活计,那很不好找,皆因京畿的匠户实在是太多了,且这会儿平民百姓也没什么钱,根本没多少人出钱请匠户干活,一般自己能干的活计他们都自己干了。”
他就是匠户出身,自然知道京畿匠户过得是什么日子。
其实他们也不想挤在京畿这僧多粥少的地方,奈何张居正变法之前他们每年都要赶来京畿服劳役啊。
这一来一回就是几百里甚至几千里,朝廷还不给管饭,饿死在路上的那都不知有多少。
是故,很多匠户都懒得回原籍了,他们就在京畿搭个窝棚,到处找活计来养家糊口,再怎么样那也比饿死在路上强。
这就是京畿匠户的现状。
万历朝李太后的亲生父亲李伟就是匠户,李伟就是泥瓦匠,原籍本是山西翼城的,祖上就为了不饿死在路上留在京畿了。
这家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啊,老婆饿死了,大女儿卖进裕王府当了丫鬟,小儿子卖进宫里当了太监,就这一家人还吃不饱饭。
朱觉也大致也知道这些匠户过得有多惨。
这些可都是熟练的不能再熟练的技术工人了,对于想要发展工业的国家来说那就是宝贝。
他自然要好好养起来。
原本他手头还有点紧,还没法雇太多的匠户。
这会儿却不一样了,魏忠贤不但给他省下了大把的钱,还给他抢来了更多的钱,十多万匠户全招来他都养得起。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你命人去匠户聚集的地方贴告示招人,但凡愿意去干活的匠户,青壮每人每月发一两工钱,老幼妇孺跟着去帮忙的管饱。
还有,你命人跟那些匠户说,等外城的城墙和厂房建好了朕再给他们买点地盖房子,他们还能直接在内廷建的工厂里干活赚钱,朕保证让他们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袁祐闻言,感动得差点都落泪了。
他以前过得也很惨啊,那些个贪官污吏就没把匠户当人!
这下好了,当今天子要让大家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了。
他不由得颤声道:“微臣替京畿所有匠户多谢陛下恩典。”
这都不算什么,以后匠户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起身指着桌上的地图道:“你让所有愿意去干活的匠户都去潮白河西岸,我们先把这一段南北向十余里长的城墙建起来,同时分派人手建厂房。
至于东西向这两面城墙你不用管,到时候京营屯卫把稻麦收割完了朕让田国丈召集屯卫青壮去修建。”
袁祐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朱觉想了想,又问道:“你觉得能招来多少匠户,那段城墙大致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建好,还有炼钢厂、玻璃厂、造船厂等厂房,大致又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怎么说呢?
袁祐琢磨道:“陛下,您都给他们开工钱还管饱,微臣以为,能去的那都会去,最低十万户那肯定是有的。
匠户就按一家五口算,只要给他们管饭,老幼妇孺那肯定都会去帮忙,十余里长的城墙就是大约一千六百丈,一丈之内最多能挤下十家匠户,这段城墙挤下一万六千余户匠户就够了。
这么多的人一起修建一丈高的城墙,微臣估摸着一个月时间足够了。
至于厂房,微臣可以给每个厂房安排一万户去建,相信不管多大的厂房一个月时间也足够了。”
很好,大明工业化进程就要开始了,一个月后大明就将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