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红楼:我靠写诗成圣 > 第二十九章 乾纲独断定银团,慈母心肠算宝钗

第二十九章 乾纲独断定银团,慈母心肠算宝钗

宝钞提举司,正堂之内,喧嚣散尽。

京城各大银号的巨头们已经离去,但他们留下的那股混杂着贪婪、兴奋与焦虑的气息,却仿佛还凝结在空气之中。

探春站在巨大的舆图之下,看着桌案上散落的、由各大银号连夜赶制出的承销方案,依旧觉得心神激荡,如在梦中。

她从未想过,金钱,可以拥有如此魔力。

更未想过,自己这个三弟,竟能将这股魔力玩弄于股掌之间,让那些平日里眼高于顶的皇商巨贾,都化作了摇尾乞怜的走狗。

“三弟,德源昌的方案最优厚,不仅分文不取,还愿垫付印制票券的全部开销。我们……是选他们吗?”

探春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

贾环正背对着她,凝视着墙上那幅巨大的疆域图,闻言,他缓缓转过身,嘴角却带着一丝让人捉摸不透的笑意。

“姐姐,若是我们只选一家,那我们得到的,只是一个伙伴。”

他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摇了摇,“而我们失去的,是剩下所有人的……敬畏。”

“什么意思?”

“一家独大,则其心必异。今日他能为利而来,明日便能为更大的利而走。而且,我们选了德源昌,便等于将自己,绑在了张阁老一家的战车上,得罪了其余所有的大臣与商号。这不是为国分忧,这是在朝堂之上,为自己树敌。”

贾环走到桌案前,拿起那份德源昌的方案,看也没看,便将其与恒通记、四海通等几家最大的银号的方案,并列放在了一处。

“所以,我们谁也不选,或者说……我们全都选。”

“全都选?”

探春彻底糊涂了。

“不错。”

贾环的眼中,闪烁着属于现代金融家才有的光芒,“我准备成立一个‘承销银团’。由德源昌牵头,联合恒通记、四海通等七家实力最雄厚的银号,共同承销这五百万两的国信券!”

“他们每一家,都分得一部分份额,利益均沾。但,总体的协调与规则制定,必须由我宝钞提举司来做。德源昌实力最强,可以做‘主承销商’,多占半成份子,以显其功。其余各家为‘副承销商’,共享其利。”

他看着探春那震惊的、写满了“闻所未闻”的表情,微笑着解释道:“姐姐你看,如此一来,有三个好处。”

“第一,化敌为友,利益捆绑。我将所有最强大的对手,都变成了我船上的桨手。他们日后若想背叛,首先要面对的,是其他六家同伴的怒火。他们彼此之间,会形成最稳固的制衡。”

“第二,分散风险,提高效率。五百万两不是小数目。由七家共同承担,则压力骤减,筹款速度必将大大提升。他们各自的网点遍布大周,国信券的推行,亦可事半功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贾环的目光变得深邃无比,“经此一事,我宝钞提举司,便不再是一个与他们平起平坐的‘生意伙伴’。而是成了驾驭他们所有人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规则制定者。这,便是圣上想要的‘乾纲独断’。”

探春彻底呆住了。

她看着自己的三弟,只觉得他像一个手握日月星辰的棋手,而整个京城的财富与权势,都只是他棋盘上可以随意摆布的棋子。

这等手腕,这等心胸,早已超出了她的认知。

“我……我明白了。”

许久,探春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她看着贾环,眼中满是敬佩与……

一丝莫名的心疼,“三弟,你……辛苦了。”

贾环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暖意。

而就在同一时间,内阁值房内。

张廷玉、李光地、田文镜三位重臣,也收到了来自宝钞提举司的、关于成立“承销银团”的正式通报。

三人看着那份公文,许久,许久,都没有说一句话。

最终,张廷玉颓然坐倒在椅子上,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充满了无力感的叹息。

“老夫……输了。”

李光地和田文镜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彻骨的寒意与挫败。

他们知道,贾环这一手,比之前任何一招都更狠,更绝。

他没有打败他们,他是直接拆了他们的擂台,然后将他们所有人都请上了一艘由他掌舵的、名为“利益”的大船。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无法联合起来对抗他。

因为,他们的身家性命,他们子孙后代的富贵,已经和那份“国信券”,和那个叫贾环的少年,被死死地绑在了一起。

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歪在榻上,听着王熙凤的回话,脸上看不出喜怒。

薛蟠“勾结盐枭,畏罪潜逃”的消息,已经通过官府的渠道传遍了京城。

而薛家抵押出去的田产铺子,也被各大银号以“坏账”为由,迅速吞并。

曾经风光无限的皇商薛家,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如今,梨香院里,只剩下薛姨妈和薛宝钗母女二人,守着几箱旧衣物,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老祖宗,”王熙凤跪在地上,姿态放得极低,言语间满是恰到好处的“痛心”与“为难”,“如今姨妈和宝丫头,实在是可怜。总不好让她们一直住在园子里,可若是接回府里……外头人多嘴杂,怕是会说我们贾府,与那罪臣之家有所牵连,污了府上的名声,更怕……更怕影响了环兄弟的前程。”

她这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

既撇清了自己在薛家倒台一事中的干系,又处处为贾府“着想”,更不着痕迹地,将贾环抬了出来,当做挡箭牌。

她知道,自己如今再也斗不过贾环,唯一的生路,便是重新取得贾母的信任,让自己变得“有用”。

而处理薛家这块烫手的山芋,正是最好的机会。

贾母捻着佛珠,沉默不语。

她何等精明,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依你看,该当如何?”

贾母淡淡地问道。

王熙凤心中一喜,知道自己赌对了。

她连忙道:“回老祖宗。依孙媳妇的浅见,姨妈到底是您的亲姊妹,总不能看着她流落街头。不如,在府外置办一处干净的宅子,让她们母女搬出去住。府里按月送些钱米过去,也全了这么多年的情分。如此一来,既保全了我们府里的体面,也堵了外人的嘴,更不会给环兄弟添麻烦,算是一举三得。”

这个方案,看似周全,实则狠毒。

将薛家母女彻底赶出贾府,名为“安顿”,实为“切割”。

贾母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光。

她看了一眼王熙凤,缓缓道:“凤丫头,你思虑得是周全。只是,你只算了三得,却漏了一失。”

王熙凤一愣:“还请老祖宗示下。”

“你忘了宝丫头。”

贾母的声音平静无波,“那孩子,品格端方,容貌出众,又识得大体。如今她家遭此大难,正是孤苦无依之时。我们贾府,若是将她一并推出门去,岂不是显得太过凉薄无情?”

王熙凤心中一凛,不明白贾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听贾母话锋一转,目光投向了窗外,缀锦阁的方向。

“环哥儿如今大了,圣眷在身,前程不可限量。可他那院里,连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都没有。我看……宝丫头就很好。”

贾母缓缓开口,一字一句,都如同惊雷,在王熙凤的耳边炸响。

“你即刻去办。将宝丫头,从梨香院接出来,记在我的名下,认为我的‘义孙女’。然后,以我老婆子的名义,将她……许给环哥儿,做‘准二房奶奶’!”

“什么?”

王熙凤失声惊呼,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让薛宝钗,那个曾经被视为“宝二奶奶”最佳人选的、拥有“金玉良缘”之说的薛宝钗,去给贾环那个庶子,做妾?

这……

这已经不是拉拢,这是用整个薛家、用宝钗一生的名节,去给贾环做一块最坚实的踏脚石!

是用这种方式,向贾环,向整个家族,宣告一个旧时代的彻底终结!

贾母看着王熙凤震惊的脸,冷冷地道:“怎么,你觉得不妥?”

“不……不……孙媳……孙媳不敢……”

王熙凤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心底冒起,她知道,贾母这颗定心丸,是喂给贾环的,也是喂给自己的。

这是在警告她,安分守己,莫再生事。

否则,薛家的今天,就是她王家的明天。

“去办吧。”

贾母摆了摆手,闭上了眼睛,“办得漂亮些。就说,是我见宝丫头孤苦,不忍其流落在外,特意为她寻的一门好亲事。”

王熙凤踉踉跄跄地退出了荣庆堂,只觉得外面的太阳,格外的刺眼。

她知道,从今天起,这个荣国府的天,是真的,彻彻底底地,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