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总裁豪门 > 溪头警事 > 第22章 潜来多的民情日记

第22章 潜来多的民情日记

溪头镇派出所的民警大多来自新路县城,也有其他乡镇的。溪头镇离新路县只有20分钟左右的车程,所以如果离家不远,大多数民警在不值班的时候都会回家。

潜来多的家就在毗邻溪头镇的合口乡下潜村,离家5里地。自从妻子乳腺癌复发后,为了照顾父母和妻子,他就派出所和家里两头赶。

凌晨刚出校门,没了学校老师的约束,如脱缰的野马,更不愿回家听家长的唠叨,所以只有在不排到值班的周末才会回去一趟,关键是,潘向前和郝山基本上住在所里宿舍。

派出所住宿条件有限,男警3人一个宿舍,女警2人一间。因为所里女同志少,大多又分担户籍和内勤工作,留宿的更少了,夏雨乐为此倒是能如愿享受小单间。

她总觉得家里太孤单,还不如派出所热闹。在她的认知里,警察只是一份职业,她还是很羡慕在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上班的同学,下班后的时间大多可以自由分配,特别是当老师的,一年还有寒暑假,不像她,老是加班值班备勤。虽然心里颇有微词,但她还是想给所里领导留下好印象。

潘向前因为这些年妈妈调到了南山市人民医院,所以更是懒得回新路县城,有假期,他倒是愿意往市里赶,且,他是真的对警察这个职业有很深的使命感。

郝山是4个人里唯一省外的。他家远在500里开外的濛城,父母在家务农,还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弟弟。只不过他在南山市当了12年兵,谈了一位新路县的女朋友,几年前还在新路县城贷款买了一小套房子。很可惜,因女友家人一直不同意,最后两人还是分道扬镳了,不过,郝山倒是申请留在了新路县。

那房子,如今便一直空着。他不愿意去住,每每看见,心还是一阵阵抽痛,一直想出手,但没卖成,索性就租了出去。

看着眼前青春洋溢的年轻民警和生机蓬勃的派出所,潜来多心里无比踏实。

一连几天,潘向前跟着潜来多进村入户做基础信息排摸工作,每天早出晚归。

今天,潜来多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后,准备带潘向前到溪头镇的工业园区走走。

潜来多这个教导员原本的职责是协助杨锋负责全所各项工作,兼管辖最远的江源乡,而本来负责溪头片区的民警被借调到了县公安局,这几个月来溪头镇片区的工作也暂时由潜来多接手。这次新警入职,和杨锋默契的他,顺理成章地成了潘向前的师傅。

溪头镇派出所辖区的警情,潜来多心里有谱,他在溪头这片地方扎根了16年,知道农村常常会发生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纠纷,但若不及时妥善处理,都是安全隐患。

为此,每次下基层,潜来多就养成了随身带笔记本的习惯,张家长,李家短,王家的屋檐水滴到了赵家的门口边,李家的水田拦水堵了张家的灌溉田,谁家的婆媳打了嘴仗,又是谁家的孩子磕碰了引发家长干架……潜来多把看到的、遇到的、能现场解决的,或者情况复杂要谋定才能解决的,都一一记录在本子上。

这些民情日记中的矛盾纠纷,他都想方设法尽快解决,将隐患掐在了萌芽状态。如果有好的经验做法,他也会单独列出做总结,供民警们共享。一晃多年,这些本子堆成了一摞一摞。

细细一数,竟然有52本。

这些年,溪头镇良好的生态资源也入了不少企业家的眼,这不,新建成的工业园区,仅生产户外用品的企业就有10家,还有3家电子企业。更有立足当地农业特色建成的,致力于打造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农业综合体的农产品加工小微园。

于是,潜来多的民情日记,也多了记录企业发展建设以及安全生产和营商环境的“企业有话”。因为工业园区和小微园邻近村庄,村子、企业、村民、员工之间,也时常会因为政策处理、房屋租赁、人际关系等等各种问题发生一系列矛盾纠纷。

潘向前来溪头镇派出所后,每每见潜来多出警,腋下总是夹了一本笔记本,虽有些好奇,也没多问。这几天,他有样学样,每次出警前也拿上一本笔记本。

佩戴好单警装备,潘向前报告道:“教导员,准备完毕。”

潜来多小眼眯成一条线,“还叫教导员?得改口叫师傅喽。”

潘向前嚅了嚅嘴,欲张又合,赶紧钻进驾驶位启动警车,可是连着启动了三次车子的意外举动,还是出卖了他此时内心的波澜与羞涩。

工业园区坐落在前沿村与溪头村的交汇处,这些年,两个村的村民眼见工业园区高楼鳞次栉比拔地而起。

依托工业园区,如今两个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颜值不断提档升级,且人气聚集,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前沿村幸福一站、书香叶落、莲塘田田等等节点扮靓村容,成为工业园区的后花园。

溪头村5000多平方米的村级多功能运动场馆,集灯光篮球场,网球、足球、羽毛球场地为一体,为村民和员工提供了休憩运动的好去处。

由此衍生的房屋租赁产业,让两个村的村民们富足了生活,鼓起了钱袋子。

“这两个村加起来,可租赁房屋400多间,每年光租金就有300多万元。”潜来多指着这座日渐崛起的新城,给潘向前介绍溪头镇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企业发展与人气聚集的红利显而易见,不过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也迎来了新的考验,更是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警企共建”也成为溪头镇派出所新阶段常态化的一项重点工作。

“今天,我们去‘行步户外运动股份有限公司’走走,这家公司最近申报省级户外运动基地项目,不仅许多信息需要录入,而且,公司外来员工较多,人口暂住管理也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潜来多拿出民情日记本,看了一眼面前极具现代感的大厂房。

此前,行步户外运动企业申报省级户外运动基地项目,需要对公司500多名员工的信息进行审核,时间非常紧迫。

这些员工里面,除了溪头镇派出所辖区附近或是邻近县的工人外,还有不少是从省外招聘来的。按照常规流程,这些外来员工需要赶回老家开具证明,所幸溪头镇派出所平常对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管理到位,加上开启绿色通道,全体民辅警加班加点,对员工信息进行审核,在最短时间内办结500多份手续,助力企业申报项目。

“哎呀,是潜教导员啊!感谢感谢,没有你们事事靠前,我们申报省级户外运动基地项目的相关手续就没有这么顺利。”闻讯而来的公司董事长叶荣光发自肺腑地说道。

“叶董,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潜来多笑眯眯道,“申报项目还有什么难题需要我们协助的吗?您对我们警方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什么建议或意见都可以提。”

“哪有什么意见呀?有你们在,溪头镇的社会治安越来越好,我们公司能安心发展,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啊!”叶荣光哈哈一笑,“不过我还真有个小请求,知道你们平常很忙,但还是希望你们能抽更多的时间来我们企业走走,给我们的员工上上法制课,进行普法宣传。”叶荣光诚恳地向潜来多发出了邀请。

“可以呀,等你忙过申报项目这一阵,我们让小潘来,小伙子可是警校的研究生,高学历。以后企业有什么问题或者困难,随时可以来找我,也可以向小潘同志反映。”潜来多应声道。

潘向前不自然地扯了扯衣角,就像被家长带出来见人的孩子,被这么直白的夸奖,他有些不适应。

“年轻人,不错不错。”叶荣光欣赏地看向潜来多,“潜教导员,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离开了行步户外运动企业,师徒二人遇到了在厂房外面路上溜达的李大爷。

潘向前认得这位李大爷,就是他入警第二天给前沿村的老人开展反诈宣传时,说“你就好比那‘鱼’,不提高警惕就被‘钓’走了”的李大爷。

李大爷眯着眼,远远瞧见了潜来多:“哎哟,真是潜教导员啊,都没敢认,好些天没见着你了,近来可好啊。”

“好着呢,老哥哥。”潜来多哈哈一笑,握住老人的手。

“你帮我解决大难题了,现在,我和邻居在门前搭了个小花园,每天推门养眼舒心,再也不用跟以前一样为了谁家占用多点地方堆放杂物而烦心了。”李大爷由衷夸道,“还是你有办法。”

潜来多笑着说:“应该的应该的,您这是?”

“工业园区发展得好,我们村也跟着受益。我反正也闲着,正琢磨着能为村里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哩。这不,出来转转。”李大爷只顾着和潜来多聊天,好一会儿才看清潘向前的模样。

“小潘警官,你也来了?”李大爷一声咋呼,“上次的反诈骗宣传讲得真好。”

李大爷给潘向前竖起了大拇指。

“老哥哥,您也可以加入反诈宣传呀,现在骗子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我们呀,需要像您一样的热心人。”潜来多说。

“我也可以吗?”老人惊讶。

“当然,您才70多岁,身体又硬朗,我记得您写了一手好粉笔字,可以出黑板报,宣传反诈知识,传达党和政府的好声音嘛。”

“潜教导员,你可真是我的贵人啊,儿女都叫我在家养老,但他们又忙,我再没点事做做,都要闲出病来了。”李大爷开心地像个孩子,跟潜来多道了声谢,忙不迭回去和村干部商量出黑板报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