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屋里的香气拼命往堂屋里涌,一会儿清香一会儿浓香,搅得汪郎君和李郎君肚里的馋虫闹翻了天。
但碍于大人的面子,又不得不正襟危坐。
好在宋大丫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汪郎君要用心去对付,还不觉得太煎熬。
可苦了李郎君,被香气熏得,太要命了!
早先汪郎君跟他说那个卖竹偶人的宋大郎,他妻子特别擅长做菜,李郎君还不信。
一个乡野村妇,连好东西都没见过多少,能做得多好吃?
可是汪郎君十分热情,还自掏腰包买了一筐子肉跟菜。
“李郎君,也就我跟你关系好,才带你上门去吃饭!要是换个人,你看我理不理他!”
李郎君没办法,只能跟着一起来。
现在,李郎君倒是觉得自己来对了。
等到梅氏把饭做好,宋大丫已经跟汪郎君聊成了知己。
这一对忘年交小手牵大手来到桌边,一看,梅氏到底没有再煮一锅豆腐炖鱼。
……因为汪郎君他们带来的是鲫鱼,梅氏就从田里拔个新鲜的萝卜,切成细丝,做了一锅鲫鱼炖萝卜丝。
萝卜丝炖熟之后色呈半透明,再配上奶白的汤,碧绿的葱花,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这是银丝鲫鱼汤,跟豆腐炖鱼一样,是俺娘的拿手菜。”宋大丫介绍。
当然了,主意是她出的。
宋大丫虽然对大夏朝人的饮食习惯了解不多,但她经过自己的观察和别人的道听途说,也了解了一些。
时下的人吃鱼,要么喜欢吃鱼生,要么喜欢重工重料,先炸后熬,然后连骨头一起吃。
鱼生吧,宋大丫怕寄生虫。
重口吧,掩盖了鱼的鲜味。
宋大丫两者都不喜欢。
她就喜欢鱼汤里面炖点豆腐、白萝卜、蘑菇之类的,既保留鱼的鲜味,又能吃到其他食材的甜味。
调料和食材的味道相辅相成,谁也不抢谁的风头。
汪郎君正要对这一盆色香味俱全的银丝鲫鱼汤发表意见,冷不丁一直没说话的李郎君先开口了。
“好一道银丝鲫鱼汤!”
梅氏受到表扬,四舍五入就等于宋大丫受到表扬。
“这个是梅姑豆腐。”宋大丫笑眯眯地介绍下一道菜。
梅氏用汪郎君他们带来的豆腐做了一道单独的菜。
先把豆腐切成拇指大小的块,然后水里放盐焯一下,去除掉豆腥味。
然后锅里下油,把剁碎的肉末放进去,炒到变色。
等香味和油脂出来,再下入葱姜蒜和梅氏自己晒的酱,一样炒出香味。
也就是宋大郎家没有花椒和辣椒,不然这两样加进去,那香气简直能掀翻天灵盖!
调料炒好之后,锅里加水,加酱油和盐调味,把豆腐放进去,小火煮到入味。
然后加一点灰面水,收下汁,撒上葱花,就可以出锅了。
这其实就是个简化版的麻婆豆腐,但是汪郎君和李郎君没吃过呀!
光闻着两人的口水就要下来了。
“为什么叫梅姑豆腐?”李郎君问。
“俺娘姓梅啊!她做的豆腐,不就是梅姑豆腐吗?”
也是!
汪郎君他们带来的东西挺多的,除了鱼和豆腐,还有一只鸡、一只鸭、一条猪肉,蔬果若干。
鸡的话,梅氏用姜葱腌制之后,包上荷叶裹上泥巴埋到灶膛里,做成了荷叶鸡。
至于鸭,梅氏把肉斩小,下姜葱蒜去炒,然后倒入一勺子浑米酒,小火闷熟。
至于猪肉,梅氏让宋大郎去湖边掰了几个茭白,回来切成薄片,做了一道茭白炒肉。
汪郎君他们甚至还贴心的带了白米和白面。
梅氏给他们焖了一瓮白米饭,烙了几张饼。
上次汪郎君过来,什么都没带,是宋大郎夫妻俩准备的饭菜,所以两边吃的是一样的。
这次汪郎君专门带了菜过来,梅氏也不打算占人家的便宜,忙完汪郎君他们的饭食后重新起锅,打算焖一锅糙米饭自家吃。
给汪郎君瞧见了。
“弟妹,别忙活了!菜多着呢,分些去吃!”
硬是把桌上的菜分了一半,让宋大郎端去灶上让他妻子和老娘吃。
这让宋大郎感到很不好意思。
“宋老弟,你就别客气了,该不好意思的是哥哥我。”汪郎君挺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哥哥我脸皮厚是厚,但也断没有让弟妹忙活一大通,然后看我们吃饭的道理。
你就别推辞了,让弟妹和你母亲赶紧去吃吧,别凉了不好吃了!”
他之所买这么多菜过来,就是不想给宋大郎添太多负担。
结果梅氏还是把半边荷叶鸡还了回来,只端了点其他的菜。
“哦,对了,大丫别走,跟你爹一道吃!”
这个宋大郎是无论如何都不肯答应的。
还是汪郎君主动让步,让宋大郎在饭桌旁边用椅子给宋大丫加了张小桌子,放宋大丫在他们边上吃。
汪郎君还撕了个鸡腿放宋大丫碗里。
“谢谢汪伯伯!”宋大丫礼貌道谢。
“自己能吃吗?”汪郎君担心她咬不动。
“能咧!”
宋大丫洗了手,让她爹帮忙围上围兜,才抓起鸡腿开始啃。
她吃相从小就好,吃嘛嘛香,看得汪郎君十分喜欢。
“哎呀,你要真是我侄女就好了,光看你吃饭都能下两碗饭……”
为什么他家的侄子侄女,就没有一个像宋大丫这样聪明伶俐的呢?
由于汪郎君他们来得时间不算早,这鸡腌的时间不够,有点不大入味。却胜在汁水丰盈,荷叶清香,当真是恨不得连骨头都嚼下去。
鸭肉更是炖得烂熟,一咬就脱骨。
还有那个豆腐,鲜香滑嫩入味,一勺子就能下一碗饭。
要不是今天还有正事,汪郎君觉得他能喝一斤酒!
巧了,李郎君也是这个想法。
两人跟有狗在后面追似的,飞快地吃了荷叶鸡和酒酿鸭(主要是担心凉了不好吃),然后舀一勺豆腐浇到饭上面,大口扒拉着,连说话的功夫都没有。
最后再来一碗银丝鲫鱼汤,整个人都慰帖了。
“宋郎君,你娘子做饭这般好吃,有没有想过去县里开个小馆子?”李郎君问道。
“你这问题我早就问过了。”汪郎君插话道,“弟妹不大想去。”
李郎君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道:“那宋郎君,你娘子做这道梅姑豆腐的方子,能不能卖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