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自来水成

等几个儿子回来,村正顺口提了提分家的事,吓得三个儿子都跪了下来。

“爹,俺们没干错什么事啊,为什么要分家呢?”

“是啊爹!为什么要分家呢?”

“爹——”

村正摆摆手,让儿子们都起来。

“你们兄弟三个都很好,大虎他们兄弟也都很好。只是啊,俺总有老的一天,总有顾你们不全的一天。

俺不想等到那天,再看你们兄弟闹掰。

索性趁着俺脑子还清明,先把话说明白。”

村正跟三个儿子说着掏心窝子的话。

“俺们这家,也不是现在就分,现在就分的话你们娘也舍不得。

就说下俺的打算吧。

家里的房屋跟田地,分成四份,你们兄弟三个各一份,俺跟你们娘一份。

如今,俺跟你们娘还没能动,自己养活自己没问题。

等到俺们动不了了,就轮流去你们各家养老。

俺跟你们娘还活着的时候,俺们的财产俺们自己做主。

等俺跟你们娘去的时候,死在谁家,剩下的财产就归谁。其他人既不用羡慕,也不用嫉妒。”

“俺们不敢!”三个老大儿让老爹说得眼泪汪汪的,赶紧抢着表态。

村正也是眼泪汪汪的。

“所以,儿啊,从现在开始,你们攒下的每一分家底,将来分家的时候都是你们的。”

以前总觉得自己能替儿孙操劳到老,如今嘛,村正觉得,还是让他们自己操心自己家的事情去吧。

“总之,你们要记得:就算将来分家了,你们也还是一家人,要记得相互扶助,相互提携。这样,不论俺们分不分家、分多少次家,俺们家的人,才能能走得远呐!”

这是村正从宋长河身上学到的。

三个老大儿抹着眼泪从爹娘房里离开,各自回到各自的屋里,向各自的妻子传达爹娘的意思。

跟丈夫不同,媳妇们其实都是盼望着分家的,只是嘴上不说而已。

毕竟,为一大家子操劳,跟为自己一大家子操劳,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老婶儿敏锐地从几个媳妇身上感受到了隐隐的欢喜,心里失落极了。

“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俺们两个老东西,且看他们自己如何吧!”村正如此劝道。

村正在自己家做了分家动员,外面并不知情,只觉得村正家三房而今都特别勤奋。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面的活儿,就没有一样落下。

另外还有二狗子爹,自己田里的活儿、宋榴田里的活儿,那真是忙得跟陀螺一样。

由于二狗子爹、二毛爹几个在村子前面这条自来水上面出了大力,后面再架竹管的时候,宋老幺就让几人轮流上阵当师父。

倒也给他们均出了一些时间忙自己家的事。

二狗子娘依旧泼辣,但村里人发现,偶尔给她帮下忙,也能得到一声真心实意的多谢。

二狗子如今也跟着他爹娘下田,拔草除虫。

有天清早,宋明珠在上学路上碰到了,两人就蹲在田边说话。

“明珠,俺如今才知道,想把田种好,也不容易呀!”二狗子头上戴着草帽,扶着腰站在田里说话。

宋明珠对种田那是一窍不通,就看着田里的水道:“俺听说,有些地方的稻田,也可以养鱼呢。”

“养鱼?”二狗子不理解,“稻田里还能养鱼?”

“为什么不能呢?”宋明珠指着倒映着天光的水田道,“鱼要生活在水里,田里有水。

鱼要吃虫吃草,田里也有。

稻子生长要肥料,鱼在田里拉臭,不就是肥料吗?”

“呃……”二狗子觉得自己脑子打了结。

宋明珠说得好像都有理,但合在一起,他怎么就听不懂了呢?

倒是二狗子爹听了一耳朵,整个人愣在了当场。

是哦,田里为什么不能养鱼呢?

他们放水的时候还能在田沟里抓泥鳅呢!

有时候放进来几尾小鱼,那还不是等长大了一点才抓起来?

“指不定稻田里养的鱼,比池塘里养的鱼还要好吃呢!”宋明珠咂吧着嘴巴,两眼亮晶晶地说。

“为什么?”二狗子挠挠头,不解地问,“你又没吃过!”

宋明珠当然不能说自己上辈子吃过不少禾花鱼。

“因为稻花香啊!”她理直气壮地道,“鱼养在稻田里,吃落下来的稻花,难道不香吗?”

二狗子一脸呆滞。

还有这种道理?

“还有俺家的鸡,那爱动的跟不爱动的,肉吃起来就是不一样呢!”

话说到这里,就该他们自己去想了。

宋明珠起身,拍拍手继续去上学。

二狗子爹把这事放在心里想了一整天,晚上躺到床上,对妻子道:“早上明珠说的稻田养鱼的事儿,俺仔细想了想,好像能干呢!”

“那得从鱼苗开始养吧?”二狗子娘道,“大鱼一下去,田里指不定就完了!”

“那是!”二狗子爹把手垫在脑袋下面,望着黑漆漆的屋顶道,“等秋收搞完吧,回头俺找长河仔细琢磨下……”

可怜宋长河根本不知道,自来水还没搞完呢,他的肺叶子又给他揽了桩活儿。

急切的二狗子爹把日程都已经定下来了,就宋长河自己不知道。

宋长河赶制出另一架翻车,马不停蹄地运到后山湖边,给村子后半部的管道上水。

村子后部这条线,当初商量的时候就把王郎君的草棚算了进去,通水的时候是宋长河亲自弄的。

尽管有些不待见这两个疯子,但村里人也不敢有意见。

有意见?

那别搞啊!

而今呐,先搞的人已经尝到了甜头,后面的人,村正可不会再挨家挨户劝了。

反正日子好歹都是他们自己过!

当最后一户完成通水,所有围观的人都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哦——”

村人们情不自禁地围着宋长河他们鼓掌。

望着环绕整个村子的竹管,宋长河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也不是村正一个人的力量。二狗子爹他们也付出了很多。

当然了,这里面最苦最累的就是宋长河。

但归根结底,能完成这样一件劳心劳力又劳神的事,是全村人的力量。

这是宋家台的第一项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