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胎穿古代爹疼娘爱!满山良田绿竹 > 第109章 中秋要来呐

第109章 中秋要来呐

自来水完成之后,村正把各家当家人喊过来,召开了宋家台自来水工程总结大会,并发表了感想和总结。

首先,村正先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宋家台自来水工程的初衷和完成情况、中间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然后对宋长河等优秀典型人物进行表扬,表扬他们如何大公无私,如何为村子奉献自己。

接着,又点出负面典型,并加以告诫。

最后,村正号召宋家台所有人,团结一心,破除万难,共赴美好明天!

这尴尬得让村正直抠脚趾头的主意,是宋家台明珠出的。

但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宋明珠甚至还想了几个口号。

“种好田,有饭吃!”

——种好田,好好种田,是基本村策。谁丢了就打谁的板子。

“搞发展,有肉吃!”

——搞发现,搞好发展,是基本战略。谁不配合就当典型。

一时间,宋家台里群情激奋,恨不得马上就杀到外面去,给全大夏朝都装上自来水。

与此同时,“知识改变命运”的话开始在村里流传。

一问来源,这可是宋明珠亲口说的咧!

于是,好多家有孩子的,都陷入了沉默。

但这些事都跟宋明珠无关,因为,她出完主意的第二天,就遇上她二师父当家。

面对二师父探究的眼神,宋明珠表现得十分无辜。

总结大会是谁出的主意?

村正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嘞!

怎么想出来的?

俺也不知道哇!

不是你?

俺才学到几加几,那种复杂的事儿是俺能想到的吗?

反正以她二师父那社恐的性子,根本不可能下山去跟村正对质。

村正倒是不社恐,但也不可能主动上山来跟她二师父解释。

总之,承认是不可能承认的,谁问都不承认!

宋长河在家里好生休息了两天,宋明珠迎来了一件欢喜的事儿——

中秋节要来了!

“娘,我们家做月饼吗?”宋明珠兴冲冲地跑去问她娘。

“月饼?”梅氏疑惑地问,“什么月饼?”

宋明珠:“呃”?

这时代没有月饼?

也是,月饼正儿八经开始流行,是从明朝才开始的。

“你想吃糕饼?”梅氏又问。

宋明珠点头又摇头,扒拉着她娘的胳膊直蹦哒:“做月饼!做月饼!圆圆的月亮像个饼!”

“行吧……”梅氏没奈何,只能答应。

宋明珠就去找她爹刻模子。

“做月饼的模子?”宋长河只疑惑一下就捕捉到了女儿的意思,“饼模?”

“嗯嗯!”宋明珠蹦跶着点头,“我要两种!一种圆圆的,像月亮!一种有五个花瓣,像花朵!”

“要多大?”

宋明珠比划:“这么大!”

于是,宋长河就去找木料,刻模子去了。

至于这个月饼到底要怎么做,就成了梅氏跟宋明珠两人的事儿。

时下的糕饼,多用米粉做皮:先把大米脱壳,再碾成细粉,然后蒸熟、揉团、包馅儿,再放入模子压成形状。

因此,有些地方也叫做蒸饼。

但宋明珠想做的是广式月饼,原因很简单:

第一,广式月饼重油重糖重料,放在这个时代一看就精贵。

——重油重糖可以防腐,精贵才卖得出价钱。

第二,广式月饼的饼皮扎实,长途运输不容易破碎。

——这样就可以卖到更远的地方。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宋明珠上辈子团建的时候做过广式月饼!

“娘,我这次不想吃铺子里卖的那种糕饼,我想吃用灰面做皮、里面包馅儿的……”

宋明珠就巴拉巴拉,巴拉巴拉,说得她娘满头包。

“你的意思是,你这个月饼还要上火烤?”

“是的哟!”

“还要刷蛋黄?”

“嗯啦!”

梅氏越说越想打孩子。

“你这月饼的馅儿,还要什么莲蓉、咸蛋黄、豆沙、枣泥……”

“对,还要核桃、杏仁、花生、瓜子、芝麻!”宋明珠吃货上头,使劲点头。

五仁可不能少!

“还要肥肉跟酒?”

“对对!”

广式鸡仔饼了解一下?

“还要买纸?”

“对!”

包月饼用的。

“你这吃银子呐?”梅氏怒了。

这是饼吗?这么多材料,光买齐都够他们家倾家荡产了!

“是啊!”宋明珠十分认可的点头,“卖出去可不就变成银子了?”

诶?原来女儿不是想自己吃,而是想做了去卖?

梅氏皱着眉,在心里盘算着:大丫嘴刁,她说好吃的,那基本上就不会难吃。那……考虑 一下?

梅氏如今也是说干就干的性子(主要是宋明珠催得急),喊上丈夫,夫妻俩一齐去镇上买东西。

宋明珠也想去。

梅氏想了想,答应了。

“娘,爱你哟!”宋明珠高兴地叭了她娘一大口。

挑着担子的宋长河吃味:“那爹就不爱了?”

那哪儿能呢?

宋明珠转头就抱着她爹,印了两坨口水。

二狗子爹扛着锄头去宋榴田里干活,看到了,就呵呵笑。

依然还是没眼睛看!

但已经见怪不怪了。

一家三口走到村头,又碰上了村正跟宋老幺。一问,村正要去镇上找高员外。

当初说好的,宋家台的自来水弄好了,就给高员外家弄。

村正专门去说这事儿呢!

于是,五个人结伴来到镇上,然后分头各忙各的。

宋明珠提的那些东西有些好买,有些不好买。她也不强求,看到什么适合做馅儿的,就要一点。

主打一个好吃不好吃试了再说。

村正那边,高员外听说宋家台的自来水搞好了,也很高兴,约好过两日去看。到时候里正也要一起去。

这事就算是说定了。

父子俩高高兴兴地从高员外家出来,刚好碰上买完东西的一家三口,十分吃惊。

“你们这是……要过年吗?”

“也不是……”宋长河道,“就俺娘子在琢磨一种新的吃食,也不知道搞不搞得成……”

“那当然搞得成啊!”村正的心大声嚷嚷道。

满村子谁不知道宋长河的婆娘茶饭好?

要是老婶儿在这里,就算不好意思,怎样也会多问几句。万一能搭上腔,指不定还能跟着一起学学。

可村正就不行了。

就算给他脸,他也不好意思跟个侄媳妇套话。

村正后悔极了。

早知道能遇到这事儿,就该把老妻一起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