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宋长河回来得要早一点,傍晚就出现在了家门口。
“爹!”宋明珠欢快地跑过去,给了她爹一个热情的抱抱。
她鼻子尖,一下子就闻到她爹身上还带着酒肉的香气。
“哎呀爹,你们今天吃席了?”
“今天高员外跟高里正家的自来水都装好了,就设了个席面,请我们吃酒……”宋长河脸上泛着红光,满足地道。
以往他们可没有这样的排面!
回来的路上,村正开玩笑说他们沾了宋长河的光。宋长河对这方面再迟钝,也知道他是沾了知县大人的光。
“知县大人是个好官!”宋长河醺醺的,挥舞着胳膊大声道,“村正叔说了,我们一定要搞好宋家台,给知县大人长脸!”
宋明珠这才发现,哎呀,她爹醉啦!
宋长河这边志得意满,村正跟二毛爹几个也是。
个个在家里吹嘘今天是个什么什么盛况,员外爷跟里正多么多么重视他们,酒气噗噗的,牛皮吹上天。
惹得老婶儿骂道:“就喝了几口马尿而已,瞧瞧这德行!”
不过她也知道,老头子这辈子啊,就今天最得意。
“唉,算了,让你们爹疯会儿吧……”老婶儿对儿子们道。
不同于这几家的热闹,二狗子家很安静。
“没去成镇上,你不难受吗?”二狗子娘私底下问丈夫。
明明她丈夫才是一直帮衬宋长河的人。
“他们做他们的事,我做我的事。”二狗子爹就道,“他们人前挣风光,我自管踏踏实实挣好处。”
再说了,宋长河要是不相信他,能把这么一大摊子事交给他?
这人啊,得学会知足。
“你可别去宋长河家说什么!”二狗子爹交代他婆娘。
“我那么蠢啊?”二狗子娘白了丈夫一眼,把端到桌上的饭端走了。
她不是怕他难受才这么问么?
可倒好,她瞎操心呢!
“要吃自己去盛!”
二狗子哥俩对视一眼,二狗子哥起身,给他爹盛饭去了!
宋家台的这场喧嚣持续了两三天,镇上也是。
每天都有人去里正家看这个自己会来的水。
“里正啊,这水就这么一直来吗?”有人问。
“我这水接的是高员外山上的泉水,只要那口泉水不干,就能一直流。”高里正回答道。
在这之前,高里正家用的也是街面上水井里的水,根据一家人用水量的大小,一天打个几回。
如今,他家再也不用去外头打水了!
“那我们也搞的话,接哪儿的水?”又有人问。
“这个得全部人一起商量。”高里正道。
高员外那一口小泉水不可能接给所有人,镇上用水,要么就从镇子外面的河里来,要么就还从井里来。
里正让人问了一圈,大家伙儿意见不一。
“里正,老实说,吃水我们排排队去打井水都能接受。但是,能不能从河里引条水过来,方便大家伙儿其他用水呢?”有人提议。
“是啊,我娘子总是抱怨洗衣裳打不到水!”有人附和。
“我老娘也说打不到水浇菜地!”
“我家也是!去镇子外头运水进来吧,运一半,洒一半!”
所以用水忙的时候,就有人专门去镇子外面运水进来卖,也是一门生意。
“要是能直接把水引到地里去,就更好了!”
高里正抬手示意大家静静。
“这次的自来水,主要是解决大家吃水不方便的问题。至于田里地里要水,那得挖渠才能解决。”
底下有人忍不住发出哄笑。
“不过呢,从河里引条水进来,方便其他用水,也不是不行……”
经过反复讨论,以及多数服从少数的原则,高里正并高员外以及镇上的几位耆老,最后做出决定:
首先,镇上的自来水还是遵循最初的原则,主要是解决镇上百姓的吃水方便问题。
另一个还有吃水安全问题。
毕竟,镇上过去那些年里,也不是没有老老小小打水的时候掉下去过。
还有过想不开,自己投井的。
——要是能解决这两桩麻烦,高里正就再也不用担心做梦的时候被人叫醒了!
第二,关于引河水到镇上的事情,确实也很有必要。
一来镇上用水本来就紧张,有河水加入的话,就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生活用水的问题。
二来,这水有丰水期和枯水期,只要他们做好蓄水的准备,指不定明年就能平安度过枯水期。
第三,这水要是搞好了,到时候不光是高里正,整个梦溪镇的身价都能跟着上涨。
综上所述,这水必须搞!
至于具体要怎么搞,就得去宋家台请人上来看了。
于是,宋长河又被高里正请去了镇上。
村正依然陪着去了。
说到技术问题的时候,就宋长河出马。说到其他问题的时候,就村正出马。
两人兵对兵,将对将,配合得非常默契。
村正甚至还给镇上出了个主意。
“自来水这事儿,我的看法是,引井水入户就行。”村正提议道,“毕竟大家伙儿吃惯了井水,继续吃井水也安心。
至于引河水入镇,倒也不必入户,就在镇上东南西北四头,各挖一个池子,把河水引到池子里去。”
村正如今对怎么规划自来水,已经很有经验了。
甚至,因为他站位比宋长河高,考虑起事情来也比宋长河全面一些,提出的建议也就更符合镇上这帮主事人的利益。
——既要搞,又不能伤筋动骨地搞。要漂漂亮亮地搞,搞得里里外外都漂漂亮亮才行!
不得不说,村正这觉悟很高了。
高里正也是务实的人,毕竟,真搞的时候也要他去动员全镇的人。
“宋村正的提议不错。”高里正道,“到时候,我们就沿着池子挖出四条排渠,用不完的水就蓄到排渠里去。”
争取明年春耕的时候,再也不用因为抢水打得头破血流。
两方谈得十分融洽。
说到兴致高昂处,你称兄,我道弟,一幅相见恨晚的模样。
村正他们走的时候,高里正跟高员外还亲自把他们送到镇外。
夕阳下,两人十分感慨。
“宋家台,如今气候不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