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胎穿古代爹疼娘爱!满山良田绿竹 > 第149章 真是好事!

第149章 真是好事!

得到唐知县免除一切税收的口头承诺,村正还不满意。

毕竟,这涉及到全村人吃饭的问题,不得不谨慎。

直到唐知县拿出丹诏,村正把村里几个识字的都喊过来,凑在一块儿从头认到尾,确保自己人念出来的每个字都跟唐知县念出来的一样。

“村正叔,陛下真是这么说的呢!”

“嗲嗲,知县大人没有骗我们!”

村正脸上这才露出真心实意的笑容来。

“哎呀,陛下圣明!”

孩子们心眼儿浅,只晓得以后不用交田税,那家里就可以吃饭了!

“嗲嗲,那我们家以后是不是可以吃干饭了!”大虎兴奋地问他嗲嗲。

“是啊!”村正也欣慰极了。

只要不懒,跟去年秋天的一样好好侍弄田里,不说天天吃干饭,十天半月总是能吃到一顿的。

“陛下仁慈,我等百姓之福啊!”村正朝着北方端正地拜了拜。

唐知县目睹村正变脸之快,心里十分叹服。

这老丈,陛下要是不给好处,是不是就该骂陛下糊涂了?

“长河,你真是……为村子干了件大好事啊!”村正大力拍着宋长河的肩膀,笑得见眼不见眼。

毕竟自来水这事儿,能挣多少钱不好说,但税却是扎扎实实的。

宋长河委实也很开心。

一个主意,全村受益,他这也算是兑现了当初的承诺,真正地带着全村一起挣钱。

“嗯,陛下有眼光!”宋明珠也很开心,大力夸赞皇帝,“还有格局!有远见!”

“那我们以后可能就不能靠自来水挣钱了,明珠,你舍得吗?”宋长河摸着女儿的脑瓜瓜,爱怜地问。

“如果牺牲我们的一点利益,能让整个大夏的百姓生活变得方便,那是我们的幸事。”宋明珠回答。

所谓国泰民安,其实互为因果。

国家太平,百姓才能安乐。百姓安乐了,国家自然太平。

“说得好!”唐知县十分感动。

瞧瞧,人家一个几岁的小娃娃,都有这么高的觉悟!

宋家台果然灵气十足啊!

“另外呢,宋长河,你们做出来的饭盒,陛下也觉得大有裨益。”

但饭盒跟自来水不一样,这个不属于必须品。有,普通老百姓出门更方便。没有也不碍多大的事。

因此不纳入民生工程,朝廷也不打算大力推广,就让各地的商人们逐利去吧。

“为了表彰你们潜精研思的精神,陛下特意给你们家赐下宅院一座。”

这回就轮到宋长河跟宋明珠惊喜了。

“哎呀,真的?”宋明珠忍了又忍,还是没能忍住,上去扒住唐知县的胳膊,一跳一跳地问,“房子在哪儿?”

这姑娘,先前说话像个大人,这会儿又像个孩子了!

“这宅院呢,看你们的意思。”唐知县耐心地对宋明珠道,“如果你们想去县里,就把县里的空宅子找一座出来,赐给你们。

如果你们不想去县里,想待在村里,就由县衙出钱,给你们在村里重新修一座房屋。”

村正就望向宋长河。

——宋长河要是答应去县里,那接下来的三年,可能就是宋家台最辉煌的时候了。

宋长河则望向女儿,用眼神诉说着自己的态度。

——大丫,这家是你挣的,你说去哪儿,我们全家就去哪儿。

其他人也拿眼睛望着宋明珠。

“我选我们村。”宋明珠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的选择。

她喜欢宋家台,喜欢这里勤劳的村人,喜欢公正又通情达理的村正,喜欢护着她的小伙伴们。

她希望这里能变得更美丽。

“你确定吗?”唐知县复问。

“嗯,我确定。”宋明珠坚定地点头。

她可是宋家台明珠呢!

“哎呀,明珠啊!”村正热泪盈眶,一把薅住宋明珠抱起来,“你可真是……我们宋家台没你不行啊!”

“村正嗲嗲你也是呢!”宋明珠搂住村正的脖子,安慰这个正值壮年的老人家,“我们宋家台,没您也不行呐!”

做为一地父母官,唐知县也十分喜欢看到这种和睦的画面。他从身上掏出一个小盒子,打开来,里面是块玉牌。

“陛下听说了你的事迹,十分喜欢你,特意赐你玉牌一块。”

其实皇帝的原话是:“这小丫头有意思!机灵古怪,还会杠!”

皇帝老喜欢看她拆她爹的台了。

不可能得知真相的宋明珠接过小盒子,拿起玉牌,把盒子塞给她爹。

她不懂玉,认不出玉的好坏,反正这块玉色泽莹润,入手感觉很舒服。

尤其是玉牌的正面刻着她的名字“宋明珠”,背后刻着“安乐无忧”四个字。

宋明珠不知道皇帝写下这几个字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但她感受到了善意。

一个帝王,对一个小小的草民最大的善意。

“知县大人,你能不能帮我跟陛下说,谢谢他的礼物,我很喜欢!”

宋明珠留了个心眼儿,没说“赏赐”,说的是“礼物”。

礼物可以互相送,赏赐却只能上对下。

宋明珠这是尝到了甜头,想给皇帝送礼呢!

“我爹最近又做了两样东西,要不,知县大人你再跟陛下说说?”

唐知县:“……”

这小丫头不愧是属猴儿的,也太会爬了!

村正也是只老猴儿,得到宋明珠的提醒,连忙使唤宋长河:“对啊长河,赶紧把脚踏犁跟秧船搬来给知县大人看看!”

“脚踏犁?”唐知县皱着眉道,“是可以用脚踏的耕犁吗?”

为了更贴近底下的百姓,唐知县趁着秋收,把田里的活儿都摸了一遍。

如今他也能算个假把式了。

“对对!”村正竖起大拇指,“知县大人不愧是文曲星,一说就能明白!”

唐知县:“……”

倒也不必这样拍他马屁。

“那脚踏犁不在这里?”唐知县问。

“在长河家呢!”村正道。

“那就去他家看吧!”

正好把宅基量了,看怎么搞才符合建制。

几人谈妥了大事,开门出来,在外面等着的高里正几人连忙迎上来,等待唐知县发话。

“我们现在去长河家,看脚踏犁!”村正一脸骄傲地宣布。

镇上的人一脸懵。

啥?

不是奖励自来水吗?

修路的事情都还没说清楚呢,怎么现在又变成……脚踏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