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河跟徐夫子刚进到县城里头,就被一大群人“刷”地一下围了起来。
可把两人吓了个激灵。
他们也就才几天没来县里,没听说县里有这么多流民啊!
“看,这个就是前几天我跟你们说的那东西!”
“我说一个人骑着两个车轱辘跑,你们还不信呢!”
这群人见到宋长河,瞬间容光焕发,围着宋长河跟徐夫子两人评头论足。
哦不是,是围着脚踏车指指点点!
有个人围着脚踏车看了又看,惊奇地道:“还真是啊!都不用牛跟骡子拉呢!”
宋长河跟徐夫子:“……”
哦,原来不是来打劫他们的!
也不是来迎接他们的……
虽然已经看惯了人间悲喜,但这心情有点起伏落差是怎么回事?
一群人堵得城门口走不动,守城门的士兵们便来赶人。
“都走开些!去城里宽阔处说!”
“宋师傅,去开阔的地方跟我们说说这是什么呗!”围观的人群里有人吆喝道。
鉴于围观群众太热情了,宋长河没办法,只能把脚踏车推到一片相对开阔的地方,给大家伙儿解说脚踏车。
徐夫子见机不妙,跟宋长河对了下眼色,悄悄挤出人群。
先去县衙那边报门吏,说宋长河来了,被人堵在城门那里,劳烦小五去接一下人。
然后才回去自己家。
踏入自家住的巷子,街坊们看到了,纷纷跟徐夫子打招呼。
“徐郎君,回来啦?”
“徐秀才,你回来了!”
“徐秀才,你女儿这几天,每天都到巷子口来盼你呢!”
“徐……”
徐夫子一一还礼。
他来到自家屋门口,轻轻叩响柴门。
“谁呀?”一个小女孩儿从屋里出来,站在堂屋的阶檐下问。
声音清脆又稚嫩。
“是我。”徐夫子就道。
小女孩儿惊了一下,然后欢喜坏了。
“啊,是爹!”
“娘,爹回来了!”小女孩儿先朝屋里喊了一声,然后大步跑向柴门,“哗”地一下打开门。
先看一眼,真是她爹!
小女孩儿高兴极了,纵身扑上去:“爹——”
徐夫子忙接住女儿。
……不知怎么的,他突然就想到了宋明珠每次扑向宋师傅,宋师傅一把将女儿举起来的画面。
徐夫子迟疑了一下,然后深吸一口气,一把将女儿抱了起来。
“哎,让爹看看最近长得怎样……”
女儿一入手,徐夫子就感觉到,嗯,没有宋明珠沉。
尽管徐夫子平常也是疼爱女儿的,但由于他本身不是性子张扬、情绪外露的人,所以他女儿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这样的拥抱。
于是,小女孩儿又惊了一下。
然后反应过来,脸上瞬间就开出了花。
“爹,你终于回来啦!”
小女儿自然而然地抱住徐夫子的脖子,把小脑袋靠在她爹肩膀上,闻着她爹的味道舍不得放开。
“我每天都去巷子口看,看你有没有回来……”
小女儿温声软语地诉说着自己对爹的想念,徐夫子耐心地听着,心都要化了。
他终于感受了宋师傅女儿奴的快乐。
他妻子从屋里出来,看到这一幕,就站在堂屋的门口望着丈夫笑。
另一边,小五得到消息,赶紧去城门那边拯救宋长河。
“这个脚踏车呀,回头宋师傅做好了,会拿到县里来卖!”
“到时候还请各位我们县里的各位父老乡亲们来捧场!”
“谁要是能拥有一辆,到时候就是全县最靓的崽!”
小五如今也学会了宋家台村正那一套抖跟捧的操作。
“现在都散开了啊!”
“别阻塞道路通行!”
“都回去干活儿吧!”
“多挣点儿钱,啊!”
“我们宋师傅那里好东西多着呢!”
“别回头看得见买不了,那多难受啊……”
瞧小五这戳心窝子熟练的,一戳一个准!
围观的人们不情愿地散开,又酸又涩地想着小五的话。
是啊,巧工宋做东西,质量十分可靠。有些人家里前年买的饭盒,现在还在用呢!
前年买的竹偶人,麻绳玩断了,自己换条新麻绳,又可以接着继续玩儿。
哪像其他人仿制的,粗制滥造,买回来用了没几天就这里崩那里坏,只能扔掉。
“这东西,还是得买巧工宋的!”
街坊们彼此之间互相交流的时候说道。
只可惜,巧工宋就亲自卖了这两回,后来就不来了。
去年吧,县里有个游商,在住的客栈外面支了个摊子,摆出了套娃,说是巧工宋出品。
那真是,一摆出来就吸引了无数大人跟小孩儿。
那负责卖东西的小伙计好像跟说书的学过一样,声音抑扬顿挫的,套一套二套三套四套五,勾得过往的人们都走不动路。
把个客栈门口围得水泄不通。
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一问这位游商是谁,说姓汪,前年在县里卖宋家台的荷花跟草帽,当时也是十分热闹。
“哦——”
大家伙儿就懂了。
这人有巧工宋的关系!
这汪姓游商见到县里抢套娃的这火热场面,索性就在县里盘了家铺子,开了家汪家老号杂货铺。
专门卖宋家台的草帽、伍婆扣子、宋家台认证过的海带等等。
草帽呢,县里好多人都买了。
别说,比斗笠便宜还好用,夏天外出做工遮阳必备。
就是抢了斗笠的生意,惹得卖斗笠的不大高兴。
……一顶斗笠几十文到上百文不止,一顶便宜的草帽才十文。这账几个人算不清?
还有那个伍婆扣子,一文钱三颗。
有婆娘买回去试过,发现缝在裤头上特别好用。
于是一传二、二传三,婆娘们都开始用扣子来代替衣带了。
对了,听说这个伍婆,就是巧工宋的娘!
哦对了,宋家台说吃那个海带可以治大脖子病,有个老婆婆给治好了。
这事儿还得到了知县大人的肯定。
所以啊,如今县里的人也开始吃海带了。
哦对了,汪家老号杂货铺对面有家李家老号粮油铺,里头卖梅姑豆瓣酱、梅姑月饼什么的。
听说啊,这个梅姑就是巧工宋的妻子,有个拿手菜叫做梅姑豆腐,用的就是梅姑豆瓣酱。
婆娘们买回去一试,发现几文钱的豆腐加一勺子酱,就可以顶一个大菜了!
这一家子,可真是了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