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珠抛完了砖,引玉的事儿就不归她管了。
“明珠啊,过来!”皇帝喊她,“到朕跟前来!”
宋明珠便过去,往皇帝面前一站,乖巧得像只顺毛的猫。
“陛下!”她抬起头望着皇帝,两只眼睛亮晶晶的。
皇帝则从宋明珠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明珠啊,这些话,是谁教你的?”皇帝和蔼地问。
这孩子聪慧得近乎妖孽,难免有人会疑心有谁暗中教她说话,皇帝得帮她把路铺平了。
“没有人教!”宋明珠脆声回答,“我自己想的!”
“不知明珠乡君何以能想出这些事情来?”御史台有个官员问。
他倒也不是要为难宋明珠,就是发自内心地觉得一个垂髫小儿能说出这样的话,委实很不可思议。
所以才有此一问。
“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呀!”宋明珠就道,“比方您要是读了《淮南子·说山训》,知道‘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这句话,这就是读了书。
但是,一片黄叶落了,是不是真的代表一年就要到头了呢?
这就是需要观察的事情。”
宋明珠说得很认真,那位御史台的官员听得也很认真,两边都没有敷衍的想法。
“我朝东西、南北疆域范围大,气候差异也大。北方的树叶在秋天开始发黄、掉落,但南方沿海地区的树叶却是在春天的时候才开始发黄、掉落。
那您能站在南方地区的树下,望着片片落下的黄叶说‘一叶落而知秋’吗?
显然不能!
这就是思考的意义。”宋明珠问那位官员,“不知道大人觉得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明珠乡君说话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是我受教了!”那位御史台官员心服口服地道。
宋明珠狡黠一笑。
“但是大人,这只是黄叶,不能代表万物哦!要是您看到一壶水结成了冰,那大约就是天气真的冷了!”
“哈哈哈——”大殿里爆发出和善的笑声。
宋明珠也嘻嘻一笑,表示皮一下很开心。
“你这孩子!”皇帝也笑了,让宋明珠站到自己边上,然后问殿中,“诸位爱卿,你们对明珠乡君的话,可有异议?”
文武百官纷纷表态。
“回陛下,没有没有!”
“明珠乡君聪慧,所言句句在理!”
“明珠乡君一片赤诚,臣等深受感动!”
“臣等必将时刻以明珠乡君的话来鞭策自己,为我们大夏的强盛添砖加瓦!”
“陛下,臣等必将誓死守护边陲,不让蛮夷再踏入我朝半步!”
“陛下——”
以往的朝会,文臣武将们总是吵吵嚷嚷个不停,你怼我,我骂你。
这还是第一次,他们和睦地一起去夸一个人,一起不要脸地大声表忠心。
……没办法,面前这孩子太赤诚了,他们不忍心让她失望。
皇帝对这幅场面感到很满意,宋明珠也很满意。
“多谢各位大人的夸赞,我也会继续努力的,争取能让各位大人们吃到更多我们宋家台的特产!”
于是,今天的朝会圆满结束。
下朝之后,皇帝到底是从宋明珠给自己送的礼里头抠了一点出来,让人加在廊餐里头,给文武百官们也尝一尝鲜。
至于宋明珠跟她爹,则被皇帝留下来一起用饭。
宋长河:“……”
他爹啊,赶紧从地下起来救救他!
跟皇帝吃饭啊!他哪里敢下筷子啊!
啊啊啊!
唐尚书跟唐知县父子俩也在,唐尚书跟陛下太熟了,还在那儿说宋明珠说啥啥啥好吃,让皇帝也试一下。
宋长河麻木地拖着两条腿跟着来到御书房,人还活着,但魂已经不在了。
偏生皇帝还问:“明珠啊,你有什么想吃的东西没有?我叫御膳房给你做。”
宋明珠搓了搓自己的脸,就道:“哎陛下,您真好啊!本来我说话说得脸都麻了,您这么一说,我又有精神了!”
宋长河:“……”
放过他吧,小祖宗!
“那你想到了什么?”皇帝倒是不介意宋明珠有礼没礼的,还伸手搂住宋明珠的肩膀,温和地再问她一遍。
他是真喜欢这孩子身上那股生机勃勃的劲儿,感觉靠近了之后整个人都能跟着好起来。
“陛下,我听说有一道菜,叫做开水白菜……”
宋明珠一边说话,一边自然而然地抱住皇帝的胳膊,就跟她往常抱唐知县、常瑾他们的胳膊一样。
“首先呢,得用老鸡、老鸭、猪骨去熬高汤。然后,再用鸡肉蓉、猪肉绒、干贝去澄澈高汤……”
这菜她在家的时候就想吃了,但是考虑到她娘的忍耐程度,她聪明地没有吱声。
现在机会都送她面前来了,她不得尽情嚯嚯?
“……”皇帝机智地打断宋明珠,“明珠啊你等等,我叫御膳房的人来听你说!”
御膳房收到消息,来了一位厨娘、一位尚宫、一位掌事太监。
“明珠乡君有几道想吃的菜,你们好生听她说说。”皇帝就道。
久闻宋明珠好吃之名,今天见到本人,御膳房的人顿时感觉背都压弯了。
“这位公公好、两位姑姑好!”宋明珠笑眯眯地见礼,然后道,“是这样的,我听说有道菜,叫做开水白菜……”
呱啦呱啦,呱啦呱啦。
御膳房三人一边听一边点头。
御膳房那边因为备着皇帝随时要吃点什么,高汤是一直都吊着的,十二个时辰都有。
“高汤倒是不难,只是乡君说的这个白菜,到底是什么菜?”厨娘问。
宋明珠:“就是菘菜!只是这个菘菜,只取菜帮子,先开水煮熟,然后雕刻成莲花的形状……”
御膳房的人也是能人,花费了些时间,还真给宋明珠端上来了开水白菜。
只见一只翠绿的瓷碗中央卧着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一勺高汤浇上去,莲花次第盛开,露出花蕊中央的一点红。
莲花的花瓣泡在清澈的汤水里,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据说,开水白菜是川菜里头的最高礼节,这时候还没有。宋明珠借花献佛,献给皇帝。
果然,皇帝怔了一下,就道:“居然能想到这种吃法,不愧是明珠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