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谢邀,假千金她只想教书 > 第125章 二十四节气歌

第125章 二十四节气歌

    顾嘉月身姿轻盈的走上讲台。

    台下的村民们见状,纷纷学着她先前为杜夫子鼓掌的模样,热烈鼓掌。那

    掌声虽不甚整齐,却满含热忱,在这乡村的上空回荡,让人心情澎湃。

    顾嘉月神色微微一正,面容严肃而庄重。她先是双手抱拳,恭敬地行了个拱手礼。

    她朱唇轻启,声音清脆悦耳,仿若山间清泉:“诸位可晓得,为何我与杜夫子、江山长要在此为大家讲学?”

    众人听闻,面面相觑,皆是一脸茫然。

    只见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满是疑惑。

    此事村长确实未曾提及。

    村长:也没人跟我细说啊。

    顾嘉月见此,嘴角微微上扬,解释道:“那是因为我正与杜夫子、江山长进行一场比试!而你们,便是这场比试的评章者!究竟谁能胜出,全由你们说了算!”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什么?我们来当评章者?”一众人忍不住高声惊呼。

    “啊?这可使不得哦。我们大字不识一个,如何能当评章者!?”一位农妇面露难色,连连摆手,眼中满是担忧与不自信。

    “就是咯,再说我们觉得大家都说得不错啊。”又有一人附和道,挠了挠头,一脸的无奈。

    “爹,什么是评章者?”有年幼的小童仰着天真无邪的小脸,满是好奇地问道。一旁的大人便耐心地给他解释起来。

    待知晓其中含义后,小孩们顿时兴奋起来,小脸涨得通红,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我要当评章者!”小男孩高高举起小手,大声叫嚷着,仿佛生怕别人听不到。

    “我也要!”另一个小孩也不甘示弱,扯着嗓子喊道,小小的身子都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顾嘉月面带微笑,静静地看着台下的村民,眼中满是温柔与期待。“好了,现在我便要开始讲课了哦。你们可要用心聆听,待会儿可是需要你们选出最出色的人呢。”

    她的话刚一落下,那些原本心思不定的孩子,也立马正襟危坐,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哼,他们此刻可不是普通的孩子,而是肩负重任的评章者!

    谁优谁劣,可都得由他们来评判呢。

    有几个小孩凑在一起,悄悄咬着耳朵。

    “顾夫子说话不算话,咱们等下可千万别选她。”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皱着眉头,小声嘟囔着,脸上满是不满。

    “可是,若她讲得非常非常好怎么办?”另一个小男孩一脸纠结,眼中满是犹豫。

    “那也不选她,若是选了她就是叛徒!”小女孩态度坚决,小手紧紧握拳,仿佛在表明自己的决心。

    “好吧。”小男孩无奈地叹了口气,选择了妥协。

    此刻的顾嘉月,浑然不知村里的孩子已然将她当成了坏人。

    “好了,刚才杜夫子教了大家‘数九歌’,那么现在我便教大家‘节气歌’。”

    这并非顾嘉月有意捡杜夫子的便宜,实则是她本就打算讲授此内容,只是与杜夫子的想法不谋而合罢了。

    “既然都说了是歌,那必定要用唱的才更为动听嘛。咳咳咳。大家想不想听?”顾嘉月微微歪着头,眼中满是期待,脸上带着俏皮的笑容。

    “想!”乡亲们热情高涨,异口同声地大声回应。

    那声音震耳欲聋,仿若能冲破云霄。

    “好,那你们可要听仔细咯,等我唱完可是要提问的!”顾嘉月眨了眨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或许是这西南之地的人民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擅长唱歌。原本五音不全的顾嘉月到了此处,竟也能一展歌喉,歌声婉转悠扬。

    这曲子是她刚刚花了三十积分从系统那儿买来的。

    系统向来给力,顾嘉月只是将古代版的二十四节气的词告知它,短短三分钟内,它便生成了专属的曲调,甚至还贴心地附赠了一键导入功能。

    顾嘉月只需开口,这歌曲便如同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就来,仿若练习了千百遍一般。

    “所以,为什么只导入了一半?”顾嘉月在百忙之中,还不忘抽空与系统理论一番,心中满是愤怒与不满。

    系统冰冷的声音传来:“非会员试听一分钟啊。想要解锁全曲得支付十积分哦。”

    顾嘉月心中暗自腹诽:真是个奸商!

    她的歌声清脆悦耳,如黄莺出谷,婉转悠扬。

    节气歌的用词本就十分押韵,而系统所给的曲子又欢快活泼,充满了节奏感,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令人忍不住跟着哼唱。

    村民们听着听着,不自觉地也跟着仰头晃脑,沉浸在这美妙的歌声之中。

    顾嘉月唱到第二遍的时候,已有不少人跟着一起唱了起来。

    那声音或高亢,或低沉,或稚嫩,或沧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乡村乐章。

    “好了,大家觉得好不好听?”顾嘉月停下歌声,笑着问道,眼中满是期待。

    “好听!”众人齐声高呼,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记没记住?”顾嘉月又问。

    “记住了!”回答声依旧响亮,充满了自信。

    “好,既然大家觉得好听并且记住了,那接下来,咱们有奖抢答!谁抢到并回答正确,就可以得到一块点心或者糖果哦。”

    顾嘉月指着刚被端上来的东西,只见五颜六色的糖果和点心被装在精美的盘子里,色彩斑斓,喜庆极了。

    众人听闻,顿时激动不已,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没想到不但能聆听讲学,还能品尝美食,真是妙啊。

    刚才走神的,或者记性不好的人,此时无比着急。

    “哎呀,都怪你刚才拉着我讲话,我都没注意听嘉月说了什么。”一位中年妇人皱着眉头,满脸懊恼地埋怨道。

    “怪我咯?还不是你愿意跟我讲,你还说这些都是老爷们和大小子听的,我们妇人听了没用,又不去考科举。”一旁的妇人也不甘示弱,双手叉腰反驳道。

    “你……”妇人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只能干着急。

    “哎呀你们别吵了,大孙子,这立秋向日葵花放,后面一句是啥?年纪大了记不住咯。”一位老奶奶满脸焦急,拉着孙子的手问道。

    “奶奶,你记好哈,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小孙子耐心地回答道。

    “哦哦哦,处暑,处暑,处暑啥来着?”老奶奶还是一脸迷糊,努力地回忆着。

    “……奶奶,要不你歇着吧,我一定会给你抢到糖果的。”小男孩有些头痛地看着自家奶奶,无奈地叹了口气。

    再让奶奶这样问下去,他觉得自己都要被问糊涂了。

    顾嘉月端着糖果,故意放慢脚步,缓缓地走下讲台,给大家留出充足的时间回忆刚才听到的内容。

    但讲台本就不大,无论她如何拖延,终究还是走到了众人面前。“咳咳,我要开始提问了哦,有答案的人就举手,我会挑选其中一位起来回答。”

    她生怕村民们不知何为举手,还亲自示范了一番。

    抬起右手,高高举过头顶。

    “第一个问题,什么节气到来时,河水解冻,鲤鱼在河中欢快地跳跃?”

    她的话音刚落,许多人齐刷刷地将手举了起来,仿佛一片小树林。

    有的还用力地挥舞着手臂,生怕顾嘉月看不到自己。

    顾嘉月笑着指了指第三排的一个婶子。“我刚才看到了,这个婶子举手最快最早,那就由婶子来回答吧。”

    被点名的婶子一脸骄傲,胸脯挺得高高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惊蛰,是惊蛰。惊蛰初交河跃鲤,这句话里面有一个鲤字,肯定是鲤鱼的意思!”

    婶子虽不识字,却记性极佳,还善于寻找共同点。

    “回答正确,这是婶子的奖励。”顾嘉月抓了两颗糖递给婶子,同时耐心解释道:“惊蛰初交河跃鲤,这句话讲的是惊蛰这个节气刚到的时候,河水解冻,鲤鱼在河中欢快地跳跃。惊蛰意味着天气转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而河水的解冻和鲤鱼的活跃也是春天气温回升的一种体现,大地开始恢复生机。”

    “好,下一个问题哦。清明时节最适合做什么?”

    话音刚落,又有不少人齐刷刷地举手,有人甚至怕顾嘉月看不到,直接站在了桌子上,挥舞着手臂,大声叫嚷着:“我!我!”

    “二柱举手最快,让二柱回答吧。”顾嘉月笑着说道。

    二柱连忙放下手,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嘉月姐姐的糖他可是吃过的,那滋味,甜到了心坎里。好不容易有机会再次吃到,她一定要好好回答,得到奖励。

    可是一激动,他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居然忘记了答案。

    见他半天不回答,二柱娘在后面急得直跺脚。“快啊,你快说啊。”

    这孩子真是的,明明都抢到了机会,咋还不吭声呢?

    二柱本就着急,被娘一催,更是紧张得不知所措,只觉得小腹一阵憋闷,竟想尿尿了,连回答问题的心思都没了。

    顾嘉月鼓励地看着他,眼神中满是温柔与耐心。“没关系,你慢慢想,实在想不起来咱们就从头想。”

    二柱紧张的情绪慢慢放松下来,他小嘴一张,还真的从第一句开始背了起来。“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时放风筝好。风筝!是风筝!”

    “哇,二柱真棒!”顾嘉月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脸上满是赞许的笑容,还递给了他三颗糖。

    二柱有些害羞地低下头,脸上泛起红晕,听着周围人的夸奖,心中既欢喜又自豪。

    “好,下一个问题,清明除了能放风筝,咱们还能做什么?”

    ……

    提问一轮接着一轮,村民们丝毫没有觉得枯燥和疲累,反而越来越激动,热情愈发高涨。

    刚才那记不住内容的奶奶,生气地用拐杖敲了敲大孙子的脑袋。“大瓢啊?你怎么都没抢到呢?要是靠你,我什么时候才能吃到糖?哎,养孙子有什么用?还不如孙女呢,咱们家大妮都答对两题了。”

    顾大瓢看着一旁的姐姐和奶奶一边吃着糖,一边数落着自己,心中又气又难过。

    呜呜呜,为什么他会的题就有那么多人举手?没人举手的题他又不会?

    还有姐姐,明明是一个爹娘生的,为什么她要聪明那么多?

    呜呜呜呜呜,越想越难过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