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谢邀,假千金她只想教书 > 第126章 江陆离讲佛法

第126章 江陆离讲佛法

    顾嘉月的讲学堪称圆满成功。

    整个过程中,众人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兴致盎然。

    村民们不但玩得酣畅淋漓,更将整首节气歌牢牢铭记于心。

    许多人不单记住了歌词,甚至还能一展歌喉,欢快吟唱。

    想来在往后漫长的时光里,这首节气歌定会在整个桃花村的每一处角落悠悠响起。这不,已然有人满怀期待地来询问顾嘉月,能否将其改编成山歌。

    顾嘉月连忙点头,这自然是可行的。

    如此一来,蔡嬷嬷想必又能习得新的山歌了。

    念及此处,她嘴角微微上扬,忍不住在心底轻笑出声。

    “好啦,我的讲学便到此为止,希望大家都能喜欢。接下来,有请华清书院的山长为大家讲学,大家鼓掌欢迎!”

    在她的引领之下,桃花村的村民们纷纷热情鼓掌。

    那掌声如雷鸣般响亮,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江陆离稳步走上台来,身姿挺拔,气质不凡。

    他先是目光中满含赞许地看向顾嘉月,由衷赞叹道:“你讲得实在是精妙绝伦。诗词本就为吟唱而生,通过这般吟唱的方式,确实更易让人牢记。而后又以提问之法,不断加深大家的记忆,你的教学之法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实乃让江某钦佩不已。”

    此刻的江陆离,早已将之前自己脑海中无端臆想的那些杂念抛诸脑后。如今只剩下惊叹。

    他从未遇见过这般女子,她才学出众,思想深邃,胆识过人,仿佛世间所有美好的词汇,都不足以形容她的万分之一。

    他不禁遐想,若能得此女子倾心爱慕,那定是人生一大幸事,又怎会有丝毫苦恼之感。

    这念头刚一浮现,他自己都不禁微微一怔,那双藏在乌发间的耳朵,也悄然泛起了红晕。

    “江院长谬赞了,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罢了。此刻讲台便交予您,还望您大展风采。”顾嘉月秉持着谦逊的态度,仿若恭顺的下属,微微弯腰,仪态优雅地退至一旁。

    江陆离站定在讲台上,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桃花村那上千名目光炯炯、满怀期待的村民。

    一时间,竟有些踌躇为难。

    他自幼接受的是贵族教育,研习的皆是科举必考的四书五经,闲暇时光也多是寄情山水,吟诗作画。对于农事,可谓是一窍不通。

    如今要他如杜夫子与顾嘉月那般,讲述与农时相关的内容,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心中暗自叫苦,究竟该说些什么,才能让这些朴实的村民听得明白呢?

    想到此处,他只觉一阵头疼。

    早知如此,就不应该放任嘴巴自说自话。参加什么比试嘛,回去请一道圣旨,顾嘉月又怎敢不从?

    又何须自己在此辛苦比试呢?

    “咳咳咳……”随着他的咳嗽声响起,村民们渐渐安静下来,整个蹴鞠场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等待着他的开口。

    “我对农时知之甚少,对西南的风俗习惯也不甚了解,故而也不敢在诸位面前班门弄斧。但今日大家都未曾提及科举内容,那我也暂且不谈。”

    江陆离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说道,“大家寻个地方,盘腿坐下吧,我来给大家讲一讲佛经。”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

    佛经?

    是他们想的那个佛经吗?

    南无阿弥陀佛?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揣测。

    想来应该是吧?毕竟大乾尊崇佛教,寺庙遍布大乾的大小城镇,即便是地处偏远、较为贫穷的西南地区,也有不少寺庙。

    距离桃花村最近的一座寺庙,便是五十公里之外的清风寺。

    虽说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但若是家中有要事,需得求神拜佛,村民们哪怕拼尽全力,想尽办法,也定会前往。

    正因如此,大乾和尚众多,那些大和尚们喜好云游四方,化缘修行,历经劫难,体悟世间百态。

    而江陆离本人,虽不信佛,却因家中祖母、母亲、婶娘、姐姐等一众女眷皆笃信佛教,自幼耳濡目染之下,对佛法也萌生了几分研究的兴趣。

    没错,他就是这般叛逆。

    不信佛,却热衷于研究佛法。

    只见他不知从何处取出一串佛珠,轻轻挂在手上。而后在讲台上寻了一处还算干净的地方,缓缓盘腿坐下。

    微风拂过,他的长发肆意飞扬,那模样竟无端生出一种得道高僧般的超凡之感。

    离谱,却又让人莫名信服。

    桃花村的村民们常年受佛教文化的熏陶,即便江陆离的举动有些出人意料,但念及他手上那串佛珠,众人心中仍是满怀敬重。

    那些对佛法懵懂无知的孩子们,早已被家长放开。

    他们如脱缰的野马般,欢呼雀跃地四处奔跑嬉戏。蹴鞠场上顿时空旷了许多,大人们纷纷将桌椅搬开,各自寻了舒适的位置,安然坐下。

    江陆离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好了,今日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阿含经》中的四四三经,经中有这样一句:‘若有行慈心,亦无放逸行;诸结渐渐薄,转见于道迹。以能行此慈,当生梵天上;速疾得灭度,永至无为处。不杀无害心,亦无胜负意;行慈普一切,终无怨恨心。’”

    他的声音低沉而醇厚,如同一股清泉,在蹴鞠场上悠悠回荡。

    “这段经文,盛赞了慈悲的心念,倡导我们修行慈悲之心,不杀生,心中不存有害人之意,摒弃争强好胜之心,以慈悲胸怀普度世间一切众生。如此一来,最终便能消除怨恨之心,获得殊胜的果报……”江陆离娓娓道来,神色庄重,语气平和。

    村民们纷纷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聆听着。

    他们虽皆是朴实憨厚的庄稼汉,平日里与泥土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对佛教文化的尊崇,早已深入骨髓,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此刻,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专注与虔诚的光芒,仿佛要将这经文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镌刻在心底。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微微眯起双眼,若有所思,良久才缓缓开口道:“江山长,依您所言,这慈悲之心,在咱们这农耕生活之中,又该如何践行呢?就拿这田中的害虫来说,若不除之,庄稼便要遭受虫害,颗粒无收,可这除虫之举,又算不算是杀生呢?”

    老者的话语中,满是困惑与迷茫,引得周围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显然,这也是他们心中长久以来的疑问。

    江陆离轻轻转动着手中的佛珠,神色平静如水。“老人家,这其中的关键,便在于发心。若除虫是为了守护赖以生存的庄稼,保障家人的温饱,且并无肆意虐杀的恶意,那么这便与经文所倡导的理念并无冲突。但若是仅仅为了一时的泄愤,或是过度使用残忍的手段,那便有违慈悲的本意了。”

    众人听后,皆是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神情,心中的疑惑也随之消散。

    这时,一个年轻的后生,满脸通红,有些腼腆地站起身来,挠了挠头,问道:“江山长,那这无胜负意,在村里与邻里相处时,又该如何体现呢?有时候,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难免会发生争执。”

    江陆离微微一笑,那笑容如春风拂面,温暖而和煦。“在这世间,争执往往源于执念与胜负之心。若能在争执之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量,放下心中的胜负欲,以平和之心去沟通交流,许多矛盾自然便可迎刃而解。就如同那田间的流水,懂得迂回曲折,避让前行,方能畅行无阻,奔腾不息。”

    后生若有所思,缓缓坐下,心中暗自思量,往后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为了小事与邻里争吵。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都在心底默默告诫自己,往后可不能再因一点小事就和邻里红了脸,要学着多体谅他人,以和为贵。

    场边的一位农妇轻轻叹了口气,低声对旁边的人说道:“我平日里总是担心自家的收成比不上别家,心里头老是七上八下,不得安宁。听了江山长的话,才明白这都是心中的执念在作祟啊。”

    旁边的妇人也连连点头,深表赞同:“是啊,这世间的富足,并非仅仅取决于物质的多寡,更在于内心的满足。若能以慈悲之心看待他人的丰收,以平和之心对待自家的收成,内心便能常享安宁,幸福自在。”

    随着江陆离的深入讲解,村民们心中的疑惑渐渐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慈悲与善良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他们深知,这佛法的智慧,并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细微的举动,每一次内心的抉择,都蕴含着慈悲与善良的修行。

    夕阳的余晖,如一层金色的薄纱,渐渐洒落在蹴鞠场上,给众人的身影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芒。江陆离看着眼前这群质朴纯真的村民,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今日的讲解,或许只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但只要用心浇灌,悉心呵护,这颗种子终有一日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桃花村这片土地,处处弥漫着祥和与安宁的气息。

    这场临时起意,却又似乎是蓄谋已久的讲学,终于缓缓落下了帷幕。

    顾嘉月重新走上讲台,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村民,心中亦是波澜起伏,感慨颇多。这些村民们,实在是太过淳朴乖巧了,整个讲学过程中,竟无一人闹事。

    她有些不太习惯。

    不科学,怎么都没有极品呢?就连花婆子,自从跟顾家那事解决好后就再也没有出来闹事过了。平日里若是遇到顾嘉月,等多也是哼一声,将头转到一边不看她而已。

    根本没有上窜下跳的做出一些无法理解的事来。

    难道这真的是因为整个大乾都信佛的原因?

    想不明白。

    那就别想了。

    顾嘉月收起心中思绪,大声说道:“各位,今天的讲学已然结束,现在我们要进行最后一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