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苑处处透着江南水乡的温婉,明媚秀丽。
迎门以太湖石堆成的假山抑景,转过柳暗花明。
两侧瘦柏垂柳,夹一池云水,睡莲摇曳。
回廊上,弧形的窗,框出内院梅枝一点,竹涛阵阵。
且不用说其他精妙。
赫连潭不动声色观察着,比之他用使臣身份见到的,又多了许多小细节。
而这些都是绮月寒一一布置。
他莫名有些与有荣焉,如此蕙质兰心的女子,是他的妻。
眼底笑意明明,在进了屋看到那些金丝楠木的家具时,笑意更深。
绮月寒有些脸热,轻咳一声,命下人上了茶:“陋舍粗简,殿下莫要见笑。”
赫连潭温声:“怎会?”
与他冰冷的皇子府相比,这里更像是家,处处透着温馨。
墙壁上挂着许多字画,不拘名人,风格。
让那些个自称大家的来看了,说不定会大摇其头。
赫连潭却看的兴趣盎然,对其中一副《独立睥睨图》尤其感兴趣。
图上的鹰仿佛翻着白眼,对万物不屑一顾的样子,令人捧腹。
绮月寒走到他身边,抿唇轻笑:“八大山人的画,殿下也喜欢?”
赫连潭沉吟:“粗看粗犷不羁,实则潇洒,与临水苑倒是相得益彰。”
八大山人在夏北文人界颇受诟病,被称之为异端。
但无可否认,他的画,如圣人言,震耳发聩。
绮月寒眸光微动。
人生难得一知己,她这些微妙心思,就像久藏窖中的醇酒,不图谁人发现。
锦绣不能理解她挂一副翻白眼的老鹰在堂里作甚,但不会置喙。
流云连抬眼看都少。
而赫连潭却发现了。
一时,心头酸涩。
赫连潭不知她心中震动,转了一圈,愈发对她的布置巧妙感慨不已。
转瞬匆匆,已过未时。
皇帝对他的敲打过,他不能留在这儿太久。
尽管不舍,他仍是向绮月寒道了扰:“时候不早了,我还需回京。贵女早些休息罢。”
绮月寒微怔,随即点头:“殿下路上小心。”
……
与此同时。
宫内。
赫连御看着奏折,听密探将今日城内发生的事一一说明。
童贯小心揣摩着帝王脸色,对密探暗暗摆手。
密探一句:“柏尚书大恸而归”还未出口,便识趣的闭了嘴,无声退下。
赫连御提朱笔在奏折上批注,脸色淡淡,似闲谈般问他:“你以为如何?”
童贯笑了笑:“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伺候皇帝多年,他清楚知道皇帝想听的答案。
果然,赫连御脸色微微和缓,冷嗤:“老匹夫无法无天,吃点教训也是好的。倒是潭儿,鲜少如此冲动,怒发冲冠为红颜,让朕颇为意外。”
“三皇子此为,也是为了皇家颜面。”
在赫连御意味深长的目光下,童贯脸色微变,补救似的:“不过确实该罚。”
他后背发凉,都说伴君如伴虎,果然不假。
他方才一句,隐有倾向赫连潭之意。
此在帝王眼中,是为大忌。
赫连御轻声冷哼,忽想起什么:“老三人呢?”
“三殿下……恐公主受惊,亲自送人回城外了。”
童贯斟酌着字句,暗暗为赫连潭捏了把汗。
赫连御将奏折一拍,愠怒:“待嫁闺中的女子,终日住在城郊像什么样子?让赫连潭回来见朕!”
是以赫连潭前脚刚进城,后脚就被焦急的侍卫宣进宫了。
隐约猜到事与绮月寒有关,赫连潭神色凝重。
承德殿外,童贯猫着腰恭谨立着,见了他,使了个眼色。
赫连潭眼神微深,进殿,行大礼:“儿臣,给父皇平安。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龙椅上的人脸色诲若莫深,良久,长叹口气:“潭儿,自我夏北建朝以来,可从未有过,待嫁的皇妃独居城郊这等事。”
原来是为了这事。
赫连潭眼底掠过一抹讥讽,他不信嘉峪关外守城士兵的动作皇帝一无所知。
若非夏北为难,绮月寒又何至于此?
现在说的,倒像是绮月寒不知礼数一般。
心底为绮月寒抱不平,赫连潭面上不动声色:“儿臣以为,并无不妥。”
赫连御瞪眼:“胡闹!事关皇室颜面,岂容儿戏?朕限你三日内,无论如何也要将绮月寒接回皇城。”
他见过绮月寒后,勉强算是接受了这个儿媳。
既然是他夏北皇室的儿媳,自该在皇城尊尊贵贵的待嫁,像个外人一般住在城外,成何体统。
赫连潭在和绮月寒有关的事上,情感似乎总快过理智一步,不卑不亢反驳:“父皇,这皆是因为……”
未出口的话,淹没在太监公鸭般拉长的嗓音里:“太子殿下求见!”
赫连御面露笑意:“宣。”
一身杏白常服的太子进殿,微微倾身:“儿臣叩见父皇,父皇龙体康健,万岁万万岁!”
赫连潭攥紧拳头,默不作声,退到一边冷眼旁观。
旁观赫连御一改对他的严厉威严,像个普通父亲一样笑着走下来,拍了拍太子的肩:“吾儿,好似又健壮了些。”
赫连潭面色无变化,眼底毫无波澜。
早些时候,在他还抱有对父亲这个词的幻想时,看到这样的一幕,也曾伤心过。
现在,却只余冷漠。
皇帝钟爱嫡长子,这在朝野上下是不争的事实。
他不喜欢他,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赫连羽笑眯起眼:“儿臣最近每日早晚锻炼,身子确实没先前那般赢弱了。不过儿子知道父皇日理万机,是以不敢打扰。”
这时候,他转了下头,像刚看到赫连潭一般,颇为惊讶:“三弟也在?这么晚了,找父皇有事?”
赫连潭面无表情:“父皇,贵女未进京,皆因当日嘉峪关外……”
“嘉峪关外?”
太子忽然跪下,满脸愧疚:“父皇,儿臣此来,也是为了这事,日夜难安,像向父皇请罪!”
赫连潭额角青筋暴起,几欲忍不住撕破脸皮。
皇帝只道:“太子有什么话,起来说。”
“儿臣,儿臣有罪……嘉峪关外,是儿臣,命人不得放南离使团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