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完了滑轮,就到绞盘了。
宋长河没见过绞盘,但他想到龙骨水车上的抓轮,猜大约是一个道理,通过转动来收紧绳索。
但光有转轮肯定还不够,得改。
至于怎么改,他现在也不知道,只能一边试一边修改。
梅氏安顿好工役们的夜饭,喊父女俩吃饭。
宋长河吃两口,手上就模拟转盘转几下。吃两口,转几下。
“爹啊,吃菜!”宋明珠给她爹夹了两筷子菜。
小棉袄不漏风的时候,还是很贴心的。
谢师傅那边,等他解决完牌坊那边的问题,天色已经擦黑了。
他倒是想去宋长河那里看一眼,但小徒弟跟工役们还等着他一起开饭。没奈何,只能先回去吃饭。
总不能因他一个人,叫全部人都饿着肚子。
等吃完了饭,谢师傅还是想去宋长河家看看。
但天已经黑了。
宋长河家又有女眷。
想了想,还是极力忍耐下来,熬到了第二天早上。
“待会儿吃完早饭,你先带人去牌坊那边干活,我去宋长河家看一眼再来。”谢师傅对小徒弟道。
“那师父,您的早饭怎么办?”小徒弟问。
“给我留着就行了。”谢师傅道,“我回来吃。”
“好的师父!”小徒弟应了,给师父去打洗脸水。
宋长河也是辗转反侧了一晚上,天刚亮就爬起来锯木头,这里敲敲,那里打打。
搅得全家都睡不了觉。
“明珠啊,你起来了?怎么不多睡会儿?”他还问。
宋明珠无精打采地坐在门口:“……”
爹啊,你不知道吗?
你真的不知道吗?
眼看父女感情又要破裂,大黄轻轻“汪”了一声,从地上爬起来望向门口。
这是外面来人了。
如今他们家没了柴门,谁想来就来,全靠大黄大乖机敏,把守着房子四周。
“宋长河?”谢师傅隔着点距离喊。
“哎!”宋长河应了一声,起身出来迎接,“谢师傅,您来呐!吃了没?”
“还没。”谢师傅应道,“心里惦记着你这边,打算先来看一眼,待会儿再回去吃。”
“那就在这里吃吧!”宋长河回头喊妻子,“三娘,加把米!”
其实梅氏已经把粥煮好了。
但她也没吭声,只是回去把装灰面的瓮拿出来,舀了点灰面,化了碗灰面水,倒进粥里再重新煮开。
做了一锅糊糊粥。
又多烙了几张饼。
这糊糊粥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就前天,二毛娘烧饭的时候因为走神,把饭烧糊了,慌慌张张来喊梅氏救场。
梅氏把糊得厉害的那部分刮掉,用剩下的烧了一锅锅巴粥。然后兑了一碗灰面水,烧成糊糊粥。
结果工役们都说香。
大概是因为宋长河家太爱吃灰面了,村里人都觉得宋明珠之所以这么聪明,就是灰面吃多了的缘故。
搞得村里人拿自家的米去跟人换灰面。
还商量着,要不明年把家里的田分一点出来,种麦好了。
反正他们编草帽也要用到麦秆。
现在他们再去外面收麦秆,都坐地起价了呢!
宋长河这边,因为来了外客,家里的男人女人就分了桌吃饭。
梅氏跟伍老娘照旧在灶屋里吃,宋长河跟谢师傅一桌吃。
宋明珠小,还跟她爹一桌吃。
“明珠真乖!”谢师傅还夸奖道。
这小丫头,吃饭的样子看着就香!
两个大人一边喝粥一边说着吊篮的事。
“滑轮你做得很对!绞盘的话呢,你的思路是对的!”谢师傅对宋长河的动手能力大为赞赏,有指点宋长河道,“绞盘它其实就是……”
梅氏听了一耳朵,不懂。
忙活自己的事去了。
宋明珠听了两耳朵,倒是很感兴趣。
可惜她要上学去了。
只留下宋长河跟谢师傅相谈甚欢。
一个有理论依据,一个有动手能力,两个人都觉得相见恨晚。
“谢师傅,您见识真多!”
“不不不!比起动手,我不如你呐!”
两个人互相恭维了一番,互认半师。
然后谢师傅先去牌坊那边上工,宋长河继续改绞盘。
两人约好中午再碰面,再来讨论怎么安装吊篮。
搬砖的工作虽然暂停,但运砖的活儿并没有停。砖石就卸在宋长河家的坡下,等着宋长河这边想到办法了,再搞上去。
伍老娘无事的时候,就搬个小凳子坐在坡边,看着她家的砖石。
小花就趴在伍老娘脚边,眯觉。
一家人各司其职,井井有序。
到中午,谢师傅过来找宋长河。两人商量怎么装吊篮。
“你家这个斜坡啊,装吊臂的话,也不是不行……”谢师傅琢磨道。
但装吊臂的话,其实有点费功夫,只修宋长河这座屋子有点大材小用。
“铺两条轨道呢?”宋明珠出主意,“从坡下面铺两条滑轨上来,然后把吊篮改一下,放在滑轨上,从这边斜着拉,行不行?”
宋长河跟谢师傅眼睛都是一亮。
“这个行啊!”谢师傅道。
宋长河也觉得行。
至于滑轨到底要怎么搞,宋明珠就不吱声了,留给她爹跟谢师傅两人去琢磨。
在尝试了木料和竹料之后,宋长河选了竹料,取材方便。
大竹剖两半,掏干净,然后上火烧,拗成贴近坡面的形状,楔进地里。
有些地方架空,就在下面打个桩子,做个支撑。
至于篮子,现编就是了。
工役们是从民间征招的,平常有自己的职业。遇到官府征召,就会来帮忙。
所以,这帮人多少有点自己的手艺在身上。
有个懂篾工的,就自告奋勇来帮宋长河。
“我爹是篾匠,这种活儿我常干!”
其他工役们也停下手里的活儿,围过来看热闹,并时不时点评两句。
村里人无事的,也围过来。
二狗子爹几个得到消息,匆匆赶来,挤到最前头。
“让让!让让!我师父要帮忙的呢!”
村里人回头一看,哈哈大笑。
这几个,拿着鸡毛当令箭呢!
牌坊那边,谢师傅的小徒弟跟工役们左等右等,老等不到赵师傅来。
小徒弟怕出什么事,就让个腿快的工役过来看。
腿快的这个工役呢,腿是快,但眼神不大好。
老远看到宋长河家那坡上围了好多人,村里还有人往那边赶,急匆匆的。
便回来喊:“不好了,那边可能出事了!围了好多人呢!”
小徒弟今天一早起来,眼睛就不停地跳。
他总觉得今天可能要出点事儿。
这不,就灵验了!
“快!”小徒弟拿起工具,用力一挥手,“大家都去救我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