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那边出手的话,就意味着事情的性质不一样了。
皇帝便遣散看热闹的各路人马,让兵部跟工部的人跟着自己回去聊。
当然了,唐尚书也在此列。
“说吧,你想要它做什么?”皇帝问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这东西应用到军营中,训练出更多飞毛腿、传令兵之类的,以应对中短程传令或者传讯。
“就比方说西山大营那边,说近不也近,说远也不远,快马个把时辰。”兵部尚书就道,“但十分消耗人力跟马力。”
这种中短程快跑,第一要求马好,第二要求骑手技术好,就需要专门的传令兵和骑兵来干。
要是遇到什么事 ,一个覆没,再找一个都不容易。
……倒不是说军中只有一个传令兵,而是传令兵有传令兵的要求,训练起来不容易。
就跟斥候一样,折损起来十分叫人心疼。
但如果换成脚踏车,那对人的要求就大幅度降低了。
而且,要是训练得好,人人都可以充当传令兵。
这是一个原因。
再一个原因就是,本朝的铁制用具,除了锄头、镰刀、铁犁、菜刀、铁锅等属于民间可用的铁器之外,其他都规划在兵部管控的范围里。
也就是说,但凡脚踏车要做成铁的,都要经过兵部。
所以兵部尚书这胡截得合情合理。
“也行。”皇帝就道,“那你们就把图拿回去,临摹一份,先试试能不能做出来吧。”
“谢陛下!”兵部尚书图到手,喜滋滋的。
正要转身回去,工部尚书不干了。
“陛下,如您亲眼所见,这个脚踏车,民间也很有用处啊!”
工部尚书拉着兵部尚书的衣袖,据理力争。
“宫外大街上每天多少贩夫走卒,他们也不是全都住在京城里。
他们当中好些人住在城外的村镇里,每天寅时不到就得起来,然后赶早摸黑地挑着担子来城里卖东西!
要是有这么一辆脚踏车,那岂不是可以省下许多时间?
他们省下来的时间跟精力,完全可以用来做更多有用的事情啊!”
在场几人一想,也是个道理。
况且巧工宋之所以做出脚踏车,目的也是为了省去路上的辛苦。
要是只能为兵部一个地方所用,那未免也浪费了巧工宋这片心意。
“而且,就是我们这些朝臣,其实也可以用到的呀!”
为了给其他人争取脚踏车,工部尚书豁出去了,说得涕泪俱下的。
“陛下,我们这些五品以上官员还好,出入都有马车。
那些五品以下的,甚至微末之官,他们虽然上不了朝会,但他们也是要从京城的四面八方赶来皇城上值。
他们没有马车,只能去搭行脚商的驴车,又或者靠两条腿走过来!
腊月的寒风裹挟着风雪,毫不留情地拍打在他们脸上,那跟刀子割肉没有什么区别啊!”
兵部尚书:“……”
工部尚书大人,您这一套,是跟谁学的?
怎么这么不要脸呢?
“陛下,习武之人尚且可以忍受这些风霜雨雪。可是学士院的翰林学士们,他们都是无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呐!他们——”
“好了好了,朕知道了!”眼看着工部尚书的鼻涕都快下来了,皇帝赶忙抬手表态,“这样吧,朕让人临摹两份脚踏车制作图,工部跟兵部一边一份。
许工部沿用巧工宋的制作图,用木料和竹料来做,许可朝廷官员及民间使用。
许兵部沿用巧工宋的制作图,用铁来做,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改良,所做脚踏车只允许在军中使用。
如此可好?”
工部尚书一听,也不哭了,立马转笑,口中就道:“陛下圣明!”
兵部尚书只要自己不亏,其他的任由皇帝安排。
不高兴的依旧只有唐尚书。
等这两个得了好处的尚书走了之后,唐尚书才对皇帝道:“陛下,您既然允许民间使用脚踏车,那就是允许民间经营了。那里面……”
所谓经营,就是经商。
本朝律法禁止宗室贵族、官僚经商,因为他们拿的是俸禄,经商是与民争利。
但其实,许多官员和宗室子弟也甘为商贾事。
毕竟,谁不想挣钱呢?
谁又会嫌弃钱多呢?
但明面上,皇帝跟他们这些人都不能下场。
可唐尚书跟皇帝都知道,这是一个为国库增收的绝好机会,他们君臣俩都不可能放过。
操作套路君臣俩都清楚,唐尚书要问的,是看皇帝到底想怎么分账,国库入几成,皇帝的私库又入几成。
“脚踏车所得利益,全部充入国库。”皇帝就道。
唐尚书听到这话,抬起头深深地望了皇帝一眼,然后恭敬地低下头行礼:“陛下清明!”
就这样,脚踏车被工部跟兵部一分为二。
工部那边进展挺顺利的,兵部那边却遇到了点麻烦。
首先,是车轱辘部分。
用铁来做车轱辘,那可比木轱辘费事多了。
毕竟木料可以削,铁它削不动啊!
接着,就是车架部分。
车架拆开,形状倒是比较规则。
但宋长河只说可以用铁制,没说要用空心铁管。
于是,兵部的工匠们就先做了几个实心铁杆子,试着弄成需要的形状,换掉原来的竹管。
结果发现整个脚踏车沉得不得了。
别说骑了,推着都费事儿。
“这车架,怕是要跟竹子一样,得用空心铁管呢!”有个聪明的看出了门道,就道。
这无疑又增加了难度。
然后就是木链跟转轮部分。
这东西拆开看,全都是不规则的形状,而且又小,几乎难倒了兵部所有的铁匠。
“这东西,要怎么弄啊?”铁匠们快愁死了。
正巧兵部尚书来看进展,铁匠们纷纷上去吐苦水。
“大人,这要是刀枪剑戟,哪怕是攻城车、投石机,我们都不在话下!”
“可是大人您看,这东西它他敲也不是,打也不是,不好搞啊!”
“正是因为不好搞,才到我们兵部来!”兵书尚书就道,“但是,你们要是能搞出一辆来,将来这东西上了战场,指不定就能挽救一次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