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胎穿古代爹疼娘爱!满山良田绿竹 > 第358章 宋明珠亮相京城

第358章 宋明珠亮相京城

唐尚书那话一出,朝堂上就彻底沸腾了,锅盖都盖不住。

“唐尚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唐尚书,你说清楚啊!”

“唐尚书,你到底想干什么?”

“唐尚书,你……”

唐尚书常年跟这帮大臣们打嘴仗,嘴皮子跟脸皮早就练出来了。

他两手捧着笏板,就道:“陛下刚刚不是说了吗?朝廷接下来的日子难过!

陛下已经给我们做了表率,后宫诸人的月例减半!就连太后都是这样!

那我们这些做臣子的,难道就眼睁睁看着陛下一个人吃苦吗?

各位大人难道不应该也有所表示吗?”

气得其他大臣心中直骂娘。

哦不是,是直骂唐尚书!

这个唐多嘴,你愿意减少你的俸禄你就减,你拉上他们干什么?

你儿子多嘴,搞得他们家中现在连个家妓都没有!

你这个当爹的也多嘴,现在还要减他们的俸禄!

合着你们家这多嘴的毛病,是一脉相承啊!啊?

唐尚书看着这帮朝臣们气得跳脚,心中冷笑了两声,又大声开口了。

“陛下,臣以为,三品以上大员,可减俸禄四成。

三品以下六品以上官员,可减俸三成。

六品以下及九品以上官员,可减俸两成。

九品以下,减俸一成。”

这个减少的额度,唐尚书是仔细算过的。

朝中这些大小官员们,除了俸禄,还有朝廷的各项补贴,大员们还时不时有各种赏赐。

减个三四成,活还是能照样活的,就是没那么风光而已。

况且唐尚书也不是一刀切。

他充分考虑到了各阶层官员的收入及开销负担,贴心地制作出了阶梯减俸的策略,务必切实地照顾到每个阶层的情绪。

让底层官员依然可以养活一家老小,中层官员可以维持住脸面,上层官员无非就是少一些娱乐花销而已。

可以说,唐尚书每一步都踩在这些人的底线上。

但你又不能怎么骂他。

毕竟,跟皇帝对皇族宗室相比,唐尚书这个提议已经算是仁慈了。

“怎么,各位大人难道对这个提议不满意?”唐尚书见其他人不吭声,就又去戳他们。

哼哼,你们今天不当着陛下的面表个态,谁都别想从这儿走出去!

“还是说,各位大人觉得减得太少了,想要为国家奉献更多?”

到这会儿,朝中的大臣们也陆陆续续反应过来了,他们怕是掉进了皇帝跟唐尚书的圈套。

但皇帝既然提出这事,怕是已经有了准备。

要是他们闹得太凶,就相当于自己递把柄给皇帝,喊皇帝快去查他们。

毕竟,能混到皇帝跟前来开朝会的,手里基本上都不会太干净。

罢了罢了,忍得一时之痛,换后辈子安稳从容。

“唐尚书,你就放过我们吧!”老臣们苦笑着道。

“是啊唐尚书!我们愿意为朝廷奉献!但是我们也有一家老小需要养活啊!”

“你缺钱,也不能光逮着我们薅啊!”

吧啦啦,吧啦吧啦。

最后,还是新任宰相出来,代表群臣表态:“陛下,就依……唐尚书之言吧!”

至于为什么是新任宰相,那是因为上一任宰相在查隐户的时候被大理寺请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出来。

至于今后还能不能出来,谁知道呢?

“诸位爱卿果然不负朕之所托!”皇帝对臣子们的态度感到非常满意,大力褒奖了他们一番,夸他们为朝廷着想,衷心日月可鉴。

这意思就是说,不用害怕,朕现在不会查你们了。

各位大臣们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证,也很欢喜。

于是乎,朝堂上就形成了这么一幅奇异又和谐的画面。

等下了朝,唐尚书走出大殿,刚下到殿前广场上,就被一群大臣给围住了。

“好你个唐之章,挖坑给我们跳!”

唐尚书,字之章。

“你这是要扒我们的皮呀!”

号扒皮。

“以后我们没饭吃了,就上你家吃饭去!”

他们决定了,以后就管唐知县叫唐多嘴,管唐尚书叫唐扒皮!

“你们冤枉我!”唐尚书就叫唤道,“我哪里挖坑给你们跳了?我自己还不是减了?”

都是老狐狸,演戏谁还不会了?

“陛下都说了,我这一颗衷心呀,日月都可鉴——”

唐尚书不管,他现在就跟宋明珠一样,一颗衷心照大夏。

想千百年之前,屈原不就是这样?

当时骂他的人何其之多?

但你现在去翻翻史书,谁还记得那些人?

倒是屈原,千古流芳,为后世盛赞。

他唐之章啊,虽然比不了屈原,却也未必不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这样,宋明珠被封为乡君的事,就这么轻飘飘地揭了过去。

不仅如此,皇帝还让人把《梦溪镇自来水建设日志》、《宋家台夏收日志》,以及宋明珠写给他的信,经过学士院的翰林学士们校对之后,让人刊印出来,在京城各书局书肆发行。

由于是皇帝亲自交办的,各部门动作都很快。才几天的功夫,第一批小册子就印好了。

“震惊!一株稻穗,要经过多长时间的生长,才能成为一株稻穗?”

书肆的伙计们手上拿着还带着墨香的小册子,卖力地在书肆门口吆喝着。

路人也震惊了。

啥?

你刚说啥震惊?

“十分震惊!一捧稻子,原来要经过这么多事情,才能成为米饭端到你手上!”

路人们:“……”

有点好奇,怎么办?

“万分震惊!一条鱼,要在水里游多久,才能游到你面前?”

大人们默默地摸了摸钱袋子,决定再听听后面说什么。

“你知道一根竹子能用来干什么吗?”

“你知道一株稻穗上面有多少粒谷子吗?”

“你知道稻子是怎样从稻穗上脱落下来的吗?”

“你知道一条鱼长大,需要多少时间吗?”

“你知道我朝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领取朝廷发放的养老钱吗?”

“你知道……”

书肆的伙计们抛出无数个为什么,把路人的脑子跟耳朵都炸得晕乎乎的。

“且听一个叫宋明珠的孩子来告诉你们!”

咦,宋明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