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妻的提议,村长想都没想,直接就点了头。
“我觉得可以!”
先不说棉花,就说今年宋明珠被皇帝敕封为乡君,为村里修医馆,又琢磨出火炕的事儿,就值得全村人感激她。
况且她还为李家村的李子、谢家村跟朱家村的橘子找到了出路,打响了他们宋家台这一片的名声。
现在外头说到他们宋家台,谁不得夸一声?
“对了,知县大人对我们村也不薄,是不是给知县大人也做一件?”村正提议。
老婶儿算了一下,给宋明珠做一件小袄子,三四两棉花就够了。给知县大人做一件,起码得要七八两以上。
好在树王那一棵棉树就收了两斤多棉花不止,老婶儿觉得出这么点棉花是应该的。
“也行,那就做两件!哦对了,你上村里说一声,愿意出布的,就送到我这里来。”老婶儿就道,“也不用多,两个巴掌大那么一块就行了!”
于是,村正便上村里巡逻的时候,把事儿跟村里人说了。
村里人你传我、我传他、这家传那家,不过小半天的功夫,全村人就都知道了。
婆娘们也不啰嗦,把攒了许久、平常根本舍不得拿出来的好布裁了一块,拿去给老婶儿。
老婶儿收一块布记个名,最后一数,全村人都来了。
甚至,明珠学堂里其他村的孩子听说了这事儿,也纷纷回去去问他们娘要布。
几个跟着宋明珠挣到钱的村子一听,也纷纷响应,家里没有布的还专门去扯布。
吴家坡村正的女儿吴明慧也回家跟她娘提了一嘴。
“娘,宋家台要给宋明珠做百衲衣,我们家也出块布吧?”
她娘不大乐意。
“那是宋家台的事儿,我们又不是宋家台的,凭什么要我们出布?”
“胡婆婆那边说了,两个巴掌大一块就行了!”吴明慧望着她娘,脸上带着讨好的笑,但笑意远远未达眼底,“再说了,我拿的优奖银,都是宋明珠发的。
您要是为了这么点小事得罪宋家台,您自己算算划不划算?”
她娘嘀嘀咕咕了半晌,到底是剪了一小块出来:“哦,那你拿去吧!”
吴明慧看了一眼,没接。
“娘,宋家台都出的好布,您拿这么块粗麻布,回头人家一看就知道是谁送的了。
我倒是无所谓,但爹以后还要跟着宋家台做事呢,您让爹面子往哪儿放呢?
再说了,这里头还有知县大人的一半呢!”
她爹就坐在堂屋里,看着母女俩这边的动静,又望了望自顾自玩耍的傻儿子,到底是什么话都没说。
吴明慧在宋家台,也见过了好几个村的村正。
就觉得她爹这村正啊,那是当得稀里糊涂。不说比不了宋村正,就是比李村正、谢村正、朱村正他们,都差了一大截。
就是跟宋家台有过节的里美村,人家收到了宋家台送去的防雪灾的消息,也回了谢礼。
可是像她爹,明明人家宋家台有事儿都喊了她爹,可她爹愣是一步都跟不上。
她娘更是不知所谓,连巴掌大块布都舍不得出,不知道的还以为那布是金子做的呢!
啧!
吴明慧到底是没有要她娘从箱子底下翻出来的老布,而是第二天就拿着现发的优奖银,直接在老婶儿铺子里扯了一块最好的布。
“胡婆婆,扯一尺布。”
老婶儿也知道她家的事儿,也没多问,撕了一尺布给这孩子。
吴明慧又问老婶儿借了剪子,剪下半尺见方的一块,笑眯眯地递回给老婶儿。
“胡婆婆,这是给明珠和知县大人添的布。”
“你有心了!”老婶儿接过布,真心实意地夸了这孩子一句。
吴明慧一走,老婶儿转头就把这事儿告诉了自家老头子。
“这孩子是个好的,就是可惜遇到那么一对爹娘,把珍珠当鱼目,委实拎不清!”
“你知道就好,以后吴家村的人少往来。”村正就道。
“嘁,难道我还会去贴他们不成?”老婶儿不屑地道,“你信不信,她爹娘肯定还会生事的!”
老婶儿也不再管这事儿,喊了自家针线功夫最好的幺媳妇,婆媳俩坐在炕上给宋明珠缝百衲衣。
棉田那边,村正收完最后一波棉花,晒出来,又把宋明珠喊过来。
“明珠啊,你不是说棉花可以做棉花被吗?怎么做啊?”
“五爷爷,您就先这样,再那样,然后咋样咋样……”
村正:“……”
哎,算了,他还是去请教两位棉花使者吧!
可惜珠崖岛气温常年温热,根本用不到棉花被,两位棉花使者也没有见过。
没办法,村正只能自己琢磨。
他也是厉害,自己尝试了出了怎么上线、拉线、磨平,还真做出了一床小棉花被。
“哎呀,五爷爷,您厉害了!”宋明珠见到成品,情绪值瞬间拉满,“您呐,就是我们整个大夏朝,第一个弹花匠!”
村正笑得脸都红了。
“我这就回去给陛下写信,告诉他这个大好消息!”
因为这句话,村正一手提着小被子,一手牵着宋明珠,亲自把宋明珠送回了家。
大乖:“……”
它没有用处了?
村正受到宋明珠给陛下写信的提醒,转身回来就对老妻道:“还有多的布吧?给陛下也做一件百纳棉衣!”
老婶儿:“……”
都说给陛下做了,就是没有,她们也得凑啊!
宋明珠的想法是对的,他们村是大夏第一个种棉花的村子,也是第一个琢磨出弹棉花的,这份功劳小不了。
于是,宋明珠饱含深情地落下第一笔。
“亲爱的陛下——”
就在宋家台对火炕充满依恋、对棉花议论纷纷、对日子饱含热情的时候,与大夏一河之隔的北辽早就落雪了。
鹅毛似的大雪在河边徘徊了几日,最终还是越过河,压向了大夏这边。
京城,雪花纷纷扬扬落下来,内侍顶着雪花把一封折子送进御书房。皇帝把御前钉子户唐尚书喊来,轻车熟路地从折子里找到一封信。
“哎,明珠又给我写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