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个人家都是元京城里最普通不过的人家,又都是来回奔波着谋生的,谁家关起来门来都有些难堪的事。
虽说大多数人家的事儿都没有吕家这大姑娘沦落到那种地方严重,可这也不是吕大姑娘和吕家自愿的,吕家人搬到这地方以来的这十几年一直都在找他们家大闺女,这都是大家伙儿都看在眼里的事。
因此,自打吕家把吕大姑娘赎回来之后,这闲言碎语就没少过,不过大伙儿也都知道她们母子平时不出门,说了也轻易传不到吕家里面去,这才说得比较起劲儿的。
这些个人嘴再碎,也没人非得把这母子俩逼死不可的,尤其是这三年之后,吕家二老都没了,吕大姑娘去了铺子里帮忙之后,大伙儿纵使有些好奇,有些缺口德的玩笑几句,可断断没有这要把她怎样的。
毕竟逝者为大,吕家二老都是与人为善的人,就算看着他们的脸面,也不能对吕大姑娘母子怎么样。
所以这吕大姑娘怎么就想不开了?要想不开她也该早些年就想不开了啊……这只能是因为遇见孩子他爹了,孩子不肯认啊。
外面的人一听这登门拜访的是华家新进门的侯夫人,立刻又热闹起来。
“这么说那孩子的爹真是钩翊侯府的二公子?听说是庶出,不过老钩翊侯总共就两个儿子和一个闺女,闺女那儿将来陪送一份嫁妆,剩下的家业两个儿子分,再是庶出,分到的东西也是极丰厚的。”
“这还用说?不说别的,这庶出的公子可跟那位华侯不是一个娘生的,能让正经的侯夫人出面说和,就说明这二公子的地位不低,否则就算不让那位如夫人出面,也应是派个体面的嬷嬷或是旁亲来说和的。”
“说的是啊,我看这事儿……真不如吃了这眼前亏,这吕大姑娘已经没了,人死不能复生,不如为活着的人考虑考虑。现在那孩子在哪儿才是最重要的。”
“这孩子要是找回来了,总要过日子,长大了还要奔前程,要是华家能把这孩子认了去,哪怕就说他们府上一个通房生的,也比在吕家强。”
这时候的人就是这么想事儿的,见了有权有势的,自然就矮了三分,尤其是这些不上不下的小商贾之家,遇事能“保本儿”就已经不错了。
何况这些人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
具体的案情元京府衙对外并没有说得太详细,这些人只知道吕大姑娘是投缳自尽的,并不知道她被人下了毒,那么她的死就不能完全怪了那情郎。
若是这孩子的爹真是个高门子弟,人家当年有私的不是如今的商户之女吕大姑娘,而是楼子里的吕娘子,发生了这样的事,谁家能痛痛快快地把人娶回去?
就算是置办宅子,置外室,都不是所有人家都愿意办的,给点银子打发了,挪出元京城去,才是最常见的处置办法。
即便是两人重逢了,人家不接纳她进门是可想而知的事,可她怎么就那么想不开呢?
要说孩子的前程要紧就更是了,这种父不详的孩子是最麻烦的,依照大恒律,即便是未婚生子,只要能知道父亲是谁,这父亲也愿意到官府去报备、画押,这孩子即便跟着母亲,不进父族家门,这孩子也是良户。
可若是这孩子得不到亲生父亲的认可,甚至根本就是无父亲可认,即便母亲是良户,这孩子也是贱籍中的女干生子。
有人会说了良户的娘亲怎么会有贱籍的孩子?这不成了一户两籍了吗?
这条律例还特别规定了,这种贱籍的孩子,户籍是放在当地府衙的公户贱户里的,这些孩子除非将来能拿出百万钱也就是几千甚至上万两银子赎籍或是得恩赏了,这辈子都是贱籍,不能与良户通婚。
这样规定也不是全无道理的,既然是父不详,那这孩子的亲生父亲就可能是任何人,可能是贵人,也可能是罪人甚至逃犯。
不确定的事那就按照最差的情况处理,直接入了贱籍,让这孩子翻不了身才算釜底抽薪,让官府没了后顾之忧。
可要说给这孩子赎籍,别说吕家这样的小商贾未必能凑出那么多银子,就算有了银子了,官府每年赎籍的名额是有限的。
上一年整个元京府才赎出三个人来,可见不是有银子就行的,还有别的附加条件,而且符合了条件还得排队,这般艰难什么时候才能赎到吕大姑娘的孩子头上。
要是这孩子不能赎籍,将来别说不能找个良户成亲,就是这吕家的产业他都继承不了,因为贱籍是不能私自置产的。
若是那种大户人家有主的奴籍、贱籍,只要主家允许,这些人还能在一定规模内拥有自己的私产。
可要说这些在元京府公户贱籍上的人,他们一辈子都不能拥有自己的私产……这孩子跟着吕家,即便找回来了,这辈子也是没什么指望的。
这些人便想着,要不然这吕二姑娘还是息事宁人吧,只要华家能把孩子找回来,再认回去,哪怕只是承认,不让他进门呢,能入了良户都好。
此刻,吕家大门纹丝未动,夏明嫣示意秋果过来,低声交待了她几句,又让她回去继续叫门。
有之前喊的那几句打底,秋果这回胆子大了许多,她硬着头皮喊道:“吕二姑娘藏头露尾地不肯见面,我家夫人却是真心来与你商谈的,你避而不见,是有难言之隐?”
“你家孩子丢了,人手不足,很难找到,这时有人愿意帮你去找,你却连门都不开,是心虚了不成?难不成孩子根本就没有丢,这一切只是你们吕家想要要挟哪个冤大头的手段?”
这些话一说完,外面就跟炸了锅似的吵成一片。
“吕大姑娘没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二姑娘不像是能逼死亲姐的人。可是这亲姐已经没了,是知道她会不会利用了做别的事?”
“刚还说呢,让这孩子认祖归宗要紧,说不准这二姑娘早就谋划上了,就等着华家上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