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总裁豪门 > 从外婆到秀英 > 第十四章:天池寺

第十四章:天池寺

    “外婆,你为什么不把你小时候的事告诉我们?”

    在家里休整了一天后,周盐就开车载着王秀英去往位于天池寺的自贡儿童保育院。

    “嗐!都过去那么多年了,没啥好提的,而且好多人好多事,我自己也忘了。”王秀英说得很无所谓。

    但周盐却在她的眼中看出了对此行的期待。

    她蓦地想到,肖医生曾在电话里提到过的,潜在的记忆和情感什么的,也许在孤儿院的经历对外婆来说正是如此。

    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王秀英脸上的愉悦表情,周盐没有拆穿她,而是好奇问道:“为什么要把孤儿院建在天池寺,是想求得佛祖庇护这些没有家的孩子吗?”

    身为非土生土长的自贡人,无论是自贡儿童保育院,还是天池寺,周盐都不太了解,甚至没去过。

    “呵呵,我还真没了解过。”

    王秀英笑了笑,尽管是在这家孤儿院长大的,但从未查过它的背景,更没有细究它为什么会建在天池寺。

    “咱们这家儿童保育院成立于1938年,第一任院长姓胡。据说在抗战期间,宋美龄和两位女士为了救助难童和烈士遗孤,建立了最初的一家儿童保育院,然后从淞沪抗战开始收育难童,一路辗转,来到四川各地,除了天池寺,天后宫和井神庙也有分址,先后收育难童、烈士遗孤达两千多人。”

    周盐的问题,在他们祖孙俩抵达儿童保育院后,从一名年长的工作人员的口中得到了答案。

    对方姓刘,六十岁上下,大家都叫她刘嬢嬢,王秀英则尊她一声刘老师。

    刘老师给二人倒满茶水,继续说道:“后来呢,又增加了三处分址,分别在南华宫、贵州庙、湖广庙。”

    “是不是为了让佛祖庇佑这些可怜的孩子,我其实也不太清楚,但我想应该是吧,不然啥子都建在寺庙所在地呢?”

    刘老师自顾笑笑,指着不远处的竹林对二人说道:“这里有寺庙,还有大公井遗址,风水好,所以在这里长大的孤儿发展得都还不错。是吧?王大姐。”

    说着,她看向了王秀英,“我刚来那会儿,就听王院长提到过你们那批孩子,她说就算是最后没被领养的孩子,长大后都个个有出息,成为了上世纪社会建设的一份子。”

    王秀英顿觉赧然,忙摆手道:“没有没有!我不像其他兄弟姐妹考上了大学,我读完高中就进了盐厂。”

    “盐厂好呀!上世纪,咱们自贡的盐厂正是发展势头最好的时候,可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刘老师激动道。

    王秀英不好意思地笑笑,点了点头,“那会儿是发展得很好。”

    “王大姐今天过来是想看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吗?”刘老师莞尔问。

    很多孤儿都会在成年后,或者年老后重返这里,特别是人到古稀以后,就会更加怀念过去生活过的地方。

    “诶!”

    王秀英迟疑了一下,重重点头。

    刘老师刚要站起,周盐赶忙问道:“刘嬢嬢,这里还存有我外婆来时的资料档案吗?”

    “啊?”

    刘老师起身的动作一滞,又坐回到椅子上,“个人档案…得找一找,主要是有些年生了,又是纸质档案,不像现在,全录入电脑里面,敲几下就出来了。”

    “过去的档案没有录进电脑吗?”周盐凝眉问。

    刘老师说:“转电脑办公的时候,都是从前往后录入的,越久远的档案,越录入不全,尤其是六十年代以前的…这确实是我们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她面露歉然,“不过只要纸质档案还在,花些时间应该能找到。”

    “那就麻烦你了。”

    周盐站起,向刘老师颔首致谢。

    随后,在她的带领下,祖孙二人就在儿童保育院参观起来。

    “外婆,跟你那会儿比,这里变化大吗?”周盐挽着王秀英,小声问道。

    王秀英笑着说:“怎么不大?我变老了,这里变新了。”

    闻言,周盐忍俊不禁。

    “那你还记得在这里发生的有趣的事吗?”

    “吃口饱饭都不容易,哪还有什么有趣的事哟?”王秀英脱口而出。

    周盐抿起了唇。

    上世纪孤儿院普遍物资匮乏,生活环境也很封闭,哪能跟现在的情况相比。

    一想到外婆在资源不足的孤儿院生活了十几年之久,她骤然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其实没那么糟,至少父亲在世时,给予了她足够的父爱,而父亲走后,外婆又扮演起了父亲和母亲的角色,让她一直不缺爱。

    “不过嘛,有趣的人倒是有一个。”

    正当她蹙眉不展时,又听王秀英笑着补充了一句。

    “有趣的人?是那位给你起名的王院长吗?”周盐扭头看向她。

    王秀英摇摇头,“我的名字应该是我爸妈起的,姓氏是王院长给的,我说的有趣的人,是一个叫……”

    她倏地停下,皱起了眉,嘴巴一张一合,却始终说不出那人的名字。

    片刻后,她颓然而笑,“我只记得她的头发又黑又浓密,扎出来麻花辫总比别人的粗,真像两根大麻花。”

    虽然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名字,但这位小伙伴的模样却渐渐地浮现于她的脑海,“她比我大三四岁,还是四五岁的样子,我们都不太清楚自己的年纪,都是体检完后,医生大概估算出来的。”

    “她比我早两年来这里,像个大姐姐,对我很照顾,我们那会儿没什么吃的,全靠王院长每月拿出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点小零食。”

    “她嘴巴甜,总能从王院长那里哄来一毛两毛,就拿出去买糖,买来跟我一起悄悄分着吃,我喜欢吃花生牛轧糖,她喜欢吃大白兔,我们每月都能在王院长发了工资后,吃上几颗我们喜欢的糖。”

    “真甜啊……”

    王秀英砸吧了一下嘴,眉眼慢慢弯起,眸光一闪闪,亮晶晶。

    受到她的感染,周盐立即吞了口唾沫,“那待会儿就去买,我也很久没吃过花生牛轧糖和大白兔了。”

    “难怪小时候你总爱给我和灯灯买这两种糖,原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啊!”

    她忽地挑眉,冲王秀英促狭而笑。

    “呵呵呵……”

    王秀英赧笑了几声,又道:“其实我那会儿也不知道自己爱不爱吃花生牛轧糖,是那个姐姐说我被王院长抱回来的时候手里就攥着一颗…可能,那颗花生牛轧糖成了我在她眼中的一个…特征吧。”

    “说不定还在背地里给你起名‘牛轧糖幺妹儿’呢!”周盐打趣。

    “哈哈哈!”

    王秀英冁然而笑,随即上前,向刘老师恳求道:“刘老师,能不能帮我再查一个人呢,比我大几岁的一个女娃娃,也是王院长带回来的,我不记得她的名字了,只记得她比我早两年来这里。”

    “我试试看吧。”刘老师点头答应。

    逛完儿童保育院,王秀英向周盐提议:“时间还早,不如去天池寺逛逛吧。”

    “我们家的人不是从不进庙子吗?”周盐眨眨眼。

    而且不进寺庙的规矩还是王秀英自己定下的,说求佛不如求己。

    后来黄俊荣背地里对周盐和黄灯灯闲磕牙,说当年自己腿摔折了,王秀英就把自贡几乎所有的庙子都拜了,可最后,还是没治好,王秀英就气得撂下狠话,再不也信佛祖保佑了,还不准家里的人烧香拜佛。

    “来都来了,去逛逛吧。”

    此时的王秀英,已然没了当年的决绝态度。

    周盐解颐,“中国人,来都来了,就去看看吧。”

    她摸出手机,搜了一下关于天池寺的背景资料,才发现它是一座古寺。

    资料显示,天池寺始建于北宋时期,明洪武年间复建如来殿,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因寺中一池千年未枯竭,故名天池寺。

    “就是这座池子吧?”

    抵达天池寺后,站在那座古池前,周盐趴着栏杆,好奇俯瞰,“不晓得里面的锦鲤有多少岁了,据说高寿的能活到一两百岁,比人的寿命还长,怎么就不成精呢?”

    王秀英也趴在栏杆上,用打趣的口吻说:“建国后不许动物成精了,再说了,成精变成人后还要赚钱养家,哪有在这座池子里等着人投食安逸。”

    “而且还自由,虽说在我们的眼里这座池子不大,但在它们的视野里等同于天地。”周盐点头补充道。

    “要是有下辈子,我也要当寺庙里的鱼。”

    王秀英用手肘撑住栏杆,双手捧腮,眼里溢满了艳羡之情。

    “那我就当庙里的王八,一张嘴,就有人砸钱许愿。”周盐曲起右臂,用手背抵住了下巴。

    这话立马惹来王秀英一阵大笑。

    池面随风摇曳,荡起涟漪阵阵。

    “咱们蜀南盐都自贡,历史悠久,1939年因盐设市,之所以叫自贡,是从原属富顺县的自流井区和原属荣县的贡井区组合而来的。早在约1400年前,就因有名的大公井而设置了公井镇,清代初期改名为贡井镇,也就是这座古寺所在的区……”

    伴随着一名导游的讲解,祖孙俩走进了大雄宝殿。

    望着肃穆庄严的佛像,周盐从桌案上拿起三根香点燃,来到佛像前拜了拜。

    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拜佛,有些笨拙,但非常真诚。

    希望佛祖保佑我外婆的病能逆转,能有奇迹降临!

    王秀英见她破天荒拜起了佛,也点燃三根香,向佛香叩首。

    不过,她没有许愿。

    离开天池寺后,本着来了都来了的思想,周盐又带着王秀英去参观了大公井遗址。

    路上,她收到了一条微信。

    程蓝:[回来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