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珠跟她爹去后山送褡护。
宋长河自己也穿了一个,贴身穿在里面,只觉得前胸后背暖呼呼的。
这次是大师父当值,为了避免出现上次的情况,宋长河只说是自己妻子无意间搞出来的,村里人都不知道。
王郎君两人也不蠢。
真蠢的话,也没办法在村里生活这么多年。
两人默默地把褡护穿在里面,外面照旧破破烂烂的,谁也看不出来。
送完褡护,回去的路上,宋长河想了想,对女儿道:“大丫,我想过了,这火炕,今年冬天还是不搞了吧。”
一来,按照王郎君给的这种法子,搞火炕需要先做泥砖,再晾晒干。
如今这天气,十天半月泥砖都不一定晾晒得透。
再加上今年冬天已经过去这么久了,等火炕出来,冬天怕是也没剩多久了。
二来,因为今年秋天的收成比往年好,再加上村民们编草帽、给镇上装自来水挣了一点钱,今年冬天其实要比往年好过。
这第三呢,是宋长河的一点私心。
他家如今虽说带着村里人一起挣钱,但他家到底比村里其他家高出一大截。
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事。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当大家都很普通的时候,就你一家风水显灵,没准半夜就有人去掘宋老爹的坟呢!
毕竟,死不可怕,穷才是最可怕的。
又或者,有人妄图谋害王郎君他们。
总之,人心这种东西,最经不得考验。宋长河不打算去赌。
“爹,你说得对,就按你说的办吧。”宋明珠也认可她爹的想法。
一个地方想要改变,根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宋家台正在改变,但村民们的觉悟还不够,大多数人都是要看到明晃晃的好处才肯动。
“还是修路吧!”宋长河下定决心似的道。
只有他们自己主动付出,把所有人的心拧成一股绳,村子才会越来越好。
于是,宋长河先送女儿回家,然后去了村正家。
“我觉得,你说的这事儿行!”村正挺赞成宋长河的意见,“反正窝在家里也是窝着,不如把人叫出来,把村里的路修了!”
正好也活动活动,出点力气,身上才没那么冷。
宋老幺便去大榕树下敲锣,召集每家的当家人开会。
一听要给村里修路,光出力,没好处,一些人就不想干了。
仔细一看,如今不想修路的这波人,跟当初嫌弃编草帽钱少的,还是同一拨。
“不想干的也行,我也不强求!”
村正跟宋长河一起带着村子挣了两拨钱,而今也有底气了,根本不惯着这些懒货。
“不过呢,从前去县城,进城还得收两文钱入城费呢!
这路你们既然没有参与修缮,那今后走的时候,是不是也得掏个过路费呢?”
其他尝到甜头了的人纷纷表态。
“村正说得没错,你们既然不出力,那就该出钱!”
“对!要么出力,要么出钱!”
“什么都不出,想平白享受俺们的好处,那可不行!”
“你们要是觉得你们可以不从地上走,那也行……”有个人还想缓和下气氛。
“就跟当初搞自来水一样,要么出钱,要么出力,要么出材料!自己选一样!”旁边脾气暴躁的直接喊,“不然这路你们就别走!”
民意是可以裹挟的,尤其是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
在村里人的强烈指责下,那几个唱反调的家伙偃旗息鼓,低眉耷脑地表示,一切都听从村里的安排。
村正这才重新开口。
“村里这路呢,前阵子才修过。可是你们现在看,已经烂得一塌糊涂了。”
村里人看了看脚底下,都点头称是。
“我的意思是,这次要修,修一条好点的路!你们觉得呢?”村正问。
“村正啊,您就直说怎么弄吧!”有人喊,“我们都听您的嘞!”
村民们哄笑。
“是啊!村正您就直接说吧!”
“您说往西,我们就往西!您说往东,我们就往东!您说扛锄头,我们就扛锄头!”
村里但凡机灵一点的都看出来了,村正这根本不是要跟他们商量,就是让他们干活。
反正也不是坏事,跟着干就对了!
不然你看那几个聪明的,吱不吱声?
自己不聪明,那就跟着聪明的学!
“那行,我就说了。”村正满意地道,“我想呢,这次啊,我们……”
既然准备供牛车骡车之类的进出,那么首先,村里的主路得拓宽。这样才够走。
不然来个技术不好的,翻到田里去,回头还怪他们宋家台路窄。
其次,土路得压实。或者用碾子,或者用石头砸,总之得把路面压实。
这样才不至于下一点雨就把路面冲散。
“这第三嘛,我想着,是不是学宋长河家那样,也用石头把路面铺一下……”
像镇上跟县里,用石板来修路,宋家台还没这家底。
但既然决定修路,不修条好点的路出来,隔三差五要重新整的话,也等于白忙活。
“可是,上哪儿搞那么多石头去?”有人质疑。
村正想了想,道:“从后山挖吧。”
金山银山,不如自己有座后山。
“可是后山也没那么多石头啊!”
“能捡的就捡,能挖的就挖,不行我们就开山!”村正掷地有声。
“开山哪有那么容易……”人群里有人小声嘀咕。
村正的眼光刷地扫过去:“那就做回不孝子孙,拿祖宗们的墓碑顶上!”
没人再敢质疑村正的决心,宋家台修路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由于当年村子外面那条官道征收徭役的时候,村正跟他老爹都去过。对修路这种事,村正是熟悉的。
于是当天就开了工。
一半人来挖土挷路,一半人去后山掏石子沙子。
先沿着原先的村道,把沟渠挖深,挖出来的土填到村道两边,再挷实,然后用板子定住。
接着,把村道上的浮土挖掉一层,把底下夯实。
然后,把掏来的碎石头填进去,再夯实。
接下来,又把挖下来的浮土跟沙子混在一起,化成浆,填进碎石头的缝隙里。
等这一层干要点时间,村正每天都亲自检查,看哪里需要填补。
村里人吃完饭去遛弯,也会到村道旁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
“喂,你们几个小孩!干什么?”
“敢下脚?打断你们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