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知县帮着宋家台在皇帝面前刷脸的事,宋家台全体村民根本不知道。
冬去春来,小池塘里的冰化成细渣,河里的水肉眼可见地欢快起来。
村民们又忙了起来。
自打修了宋家台大道,村人看自家的土屋就看不上眼了。
丑!
太丑了!
半点都配不上宋家台大道!
那些去过镇上,见过员外爷家青砖大屋的都在想:“俺们什么时候能住上那样的屋子呢?”
没去过的也在想:“俺家这屋子,也该整整了!”
于是,趁着土地还没有完全化冻,春耕还没开始,村人们陆陆续续整起了自家的屋子。
该修的地方修,该补的地方补,门前屋后的空地也翻出来。
然后或者讨、或者借、或者买,各显神通跟村里有竹子的人家讨来竹苗、或者笋芽、或者竹鞭,小心翼翼地栽下去。
宋家台大道两边,村正也带着人种了竹下去。
趁着这段时日还有空闲,宋长河跑去村正家说了扩屋的事。
“这是好事!”村正道,“你打算怎么扩?”
“我打算把两边的竹林退一点,在东西两边各起一间屋子。”宋长河道。
他也没想一步登天。
“先各起一间,然后明年春又扩,再各起一间?”村正有点嫌弃地道,“长河,不是我说你,做事你还行,但眼界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宋长河凌乱了:“……”
他藏富怎么还被嫌弃了?
“你呀,听我的,左右各起两间!”村正直接替宋长河做了主,“就这么定了!你说个工钱,我现在就去村里给你叫人!”
宋长河回去跟妻子、老娘商量了下,伍老娘什么意见都没有。
夫妻俩定了怎么吃饭、工钱多少,就开工了。
村正也没喊别人,就喊了之前跟宋长河一起去镇上搞自来水的几条汉子。
这里面有两拨人。
第一拨是二狗子爹几个,从头到尾就跟着宋长河干的。
第二拨是去镇上时才加入宋长河队伍的。
这两拨人碰到一块儿,就能看出一点先来后到的差别来。
二狗子爹几个处处为宋长河着想。后面那几个,分到手里的活儿也会尽心尽力地完成,却不会主动发表什么意见。
反正屋子就这么修起来了。
宋明珠不上学的时候就看大家修房子。
所谓土版墙,就是先用木板定出形状,再往木板里面放黄泥土,然后用捶或者敲的方式,一下一下打扎实。
修起来倒是挺快的,就是等泥干透需要时间。
好在老天爷赏脸,只下了两场细细的雨。等到月底,新房基本上就成型了。
由此,宋长河家就变成了东厢、主屋、西厢,中间天井的格局。
土屋要彻底干透了才能住,剩下的事就交给时间了。
马上转到三月初,泥土睡醒了,春耕开始。
跟去年秋收一样,今年春耕,宋长河依然找了二狗子爹跟二毛爹几个来帮忙。
由于一整个秋天冬天宋长河都忙忙碌碌的,脚踏犁还是没有彻底搞出来。
但宋长河根据龙骨水车的启示,做了一套新的转轮出来,想往耕犁上面装,却不知道该装在哪儿。
宋明珠实在看不下去了,跑过去指点:“爹,你装两个轮子,不就跑起来了?”
“轮子?”宋长河不解。
“对呀,就村正家牛车那种轮子!”宋明珠恨铁不成钢地道,“你看这个转轮,一前一后,那你一前一后装两个轮子——
转轮装在翻车上,带动水!那装在耕犁上,不就可以带动轮子往前面跑了?”
至于耕犁怎么翻土,那是下一步再考虑的事情。
“对哦!”宋长河恍然大悟,“哎呀,我女儿不愧是宋家台明珠啊!”
他也是让“轮子”这个词儿给糊住了,其实就是车轱辘嘛!
“嗯哼!”宋明珠得意地翘起小尾巴,去找她娘分享她的骄傲,“娘,我又立功啦!”
宋长河抹了把汗,心想父女情这回总算保住了。
牛车这玩意儿,全村只有村正家有。于是,宋长河就准备出门去借牛车。
梅氏那边,她原本想着冬天试着做一做葛粉。
结果修路的时候,村里人把整个后山都挖了一遍,愣是没翻出一根葛根。
所以梅氏也没有做成葛粉。
再一个,她去年做的藕粉还没卖出去,心里始终不踏实。
此刻听到女儿的话,也只是敷衍两句。
“好的,娘知道了!你真厉害!自己去玩吧!”
宋明珠没从她娘那儿收到热烈的回应,便有点兴致缺缺。
“要不要一起去村正家?”宋长河便问。
“好!”宋明珠一口答应。
哼,她娘不懂她!
父女俩去到村正家,说明来意。
“什么?借车轱辘?”村正怀疑自己听错了,“搞脚踏犁?”
“是的嘞,叔!”
村正陷入沉默。
借还是不借,这是个问题。
借吧,去年借的纺车还没还呢!
不借吧,万一就差这么点事儿,就搞成了呢?
“那借呗!”老婶儿就拿胳膊肘戳丈夫,“我纺车都借了,你俩车轱辘不行?”
“哞——”老牛从宋明珠手上叼走几颗炒豆子,叫了一声,表示它没意见。
一个家里最重要的两个都表示没意见,村长也不敢有太多意见。
于是,父女俩顺利地借到了车轱辘,乐呵呵地回家了。
“叔,谢谢您嘞!”
“五嗲嗲,谢谢您哟!”
大虎追到门口问:“明珠妹妹,你那数学课,还上吗?”
“上啊!”宋明珠回过头,应道,“你跟二狗子哥下学了就来喊我呗!”
宋长河借了车轱辘回来,又陷入了废寝忘食的境地。
他反复琢磨、尝试、再琢磨、再尝试,竟然无师自通地想出了解决办法:
他做出一个三脚架,先把木链跟车轱辘放上去,联动起来。再把耕犁放上去,修修改改,总算也联动了起来。
宋长河先在家里试了一下,动是能动了,就不知道下地行不行。
于是,宋长河就请二狗子爹跟二毛爹帮他把脚踏犁搬到田里去。
“快来看,长河又搞发明了!”
“等等俺,马上来!”
村里人呼朋引伴,招来了半个村子的人,乌泱泱地站满了田垄。
宋长河家的田才耕了一半不到,因此还没有放水。
土比水硬,脚踏犁踩下去的时候,宋长河明显感觉很费力。
“爹啊,加油!”宋明珠在田垄上喊。
宋长河一咬牙,使劲一踩——
“嘎嘣!”
木链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