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胎穿古代爹疼娘爱!满山良田绿竹 > 第148章 宋家台干的好事!

第148章 宋家台干的好事!

有句话说得好,人算不如天算。

第二天,村正正在家里跟老二商量怎么准备拜师礼,就听外面有人喊他。

“村正村正,快出来!县里来人了!”

“县里来人?”村正奇道,“来的什么人?”

这又不是夏秋两季征收田税,县里来人干什么?

“是……知县大人来了!”这人终于把话说全了。

“啊,知县大人?”村正恨不得拿鞋底来抽这家伙,“那你怎么不第一句话就说知县大人来了呢?还不赶紧走!”

这笨得哟!

结果到村头一看,知县大人根本不是轻车简行来的!

人家带着一大队人马呢!

村正就慌了。

“不知知县大人到来,有失远迎!”村正赶忙上去见礼,“望知县大人原谅则个!”

“宋村正,你干的好事啊!”高里正跟在唐知县后头,一脸发苦地道。

村正就更慌了。

我干了什么事,你倒是提点提点我呀!

唐知县从来了宋家台之后,看到宋家台大道之后,就一脸震惊,一直没说话。

这会儿回过神,才道:“宋村正,事情是这样的,宋长河做饭盒、你们村搞自来水的事,陛下知道了……”

什么?

谁知道了?

皇帝怎么了?

村正仰头倒下去——

日头太大,他听不清了!

“欸?村正?”

“村正!”

“村正——”

村里人七手八脚地把村正送回家,宋老幺临时挑大梁,把唐知县等几位重要人物请到家中稍坐,又请其他人到大榕树下的空地上稍微休息,再请宋长河帮忙照应。

宋长河临时接了任务,赶忙招呼二狗子爹几个一起帮忙。

男人们赶紧把家里的椅凳都搬出来,女人们则赶紧烧火煮茶。

孩子们虽然无所事事,但也知道这时候不能添乱,就远远地看热闹。

好在村正只是一时激动,没什么大事,到家缓过气来,人就清醒了。

“是我的不是,话没说清楚,吓到宋村正了!”唐知县见村正醒过来,起身行了个抱拳礼致歉。

“不敢不敢!”村正连忙还礼。

主要是他活了这大半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儿就是唐知县。一下子上升到皇帝层面,蹿得太快,有点接受不了。

要知道,放在一年前,他去到隔壁村,狗都不理呢!

“确实是我太心急了!”唐知县爽快地承认错误,讲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他把宋家台的事情报给皇帝之后,皇帝很高兴,手一挥,亲笔书写了“宋家台”三个字,并赐给宋家台一座牌坊。

对村正来说,这可是给祖宗长脸的大好事呀!

对唐知县来说,这也是他上任之后,第一件获得嘉奖的事,意义非凡。

于是,刚收到朝廷的丹诏,唐知县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人跟朝廷拨的钱,下来宋家台报告喜讯。

其实,刚出县城,唐知县就有点后悔了。

太冲动了!该派个人先下去通知的!

但门都出了……

那就继续走呗!

他好歹还记得派人通知高里正。

于是,到镇上时,又汇入了一拨人。

唐知县见到高里正,便问镇上的自来水使用得怎样。

高里正大夸特夸,说因为提前蓄了一个冬天的水,今年春耕,镇上第一次没有缺水!

唐知县非常高兴,两人一路说话,就忘了派个人提前来通知宋家台的人。

结果到了一看,县里的跟镇上的都震惊了。

县里的——

不是!这是宋家台吗?他们去年秋天才来收过粮啊!

当时破破烂烂一个小村子!怎么现在看起来就不像了呢?他们没走错地方吧?

镇上的——

不是!宋家台修了这么一条路,居然不跟他们说!

搞得他们镇上的老是跟不上村里的!你说气不气人?

村里人这才搞明白,知县大人不是来找他们麻烦的,是来给他们修牌坊的嘞!

哎呀,得赶紧去后山看看,祖宗们的坟墓是不是冒烟了!

村正也放下心来,让自己老妻赶紧去找宋明珠她娘,把去年没给唐知县吃的饭补上。

“倒也不用麻烦了!”唐知县笑道,“我们出来时,自己带了干粮。况且我还有事要跟宋村正说,还请宋村正让人把宋长河叫过来。”

“那不行,饭还是要吃的!”村正让儿子去喊宋长河,特意小声交代宋明珠也要来。

父女俩很快就来了。

“知县大人!”宋明珠见到唐知县很高兴,跑上去塞了把野花给唐知县,“这是我们宋家台的花,路上刚摘的!”

唐知县的笑容就绽放开了:“多谢你呀!”

村正一看,就知道把宋明珠喊过来没错!这气氛马上就热了。

村正撵开村里人,关起门来让唐知县说话。

“是这样的,陛下知道你们搞的自来水之后,大为赞赏,决定在整个大夏朝推广,以解决某些地方用水困难的问题。”

这里面就涉及到宋家台还能不能继续卖自来水,继续挣钱的问题。

村正跟宋长河脸色都不大好看。

皇帝这是想强征他们的主意呢?

亏他们还以为是什么大好事呢!

村正都想叫老妻别做饭了!

唐知县一看村正跟宋长河的脸色,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放心吧,朝廷不会白征用你们的主意!”唐知县安抚两个大人道,“陛下说了,澧阳县内,还由你们来搞自来水。

至于其他地方,会由工部派人下来,先跟你们学习怎么搞自来水,再去推行。”

其实这事村正也想过了,就他们宋家台这几个人,想走很远也走不了。最多也就是周围几个村镇,再加县里。

周围村的话,也挣不到几个钱。

但这话由别人说出来,就很不舒服。

更何况这人还抢你东西。

“陛下还说了,给宋家台免除三年田税。”唐知县加码。

这才是实在的!

宋家台的田税一直是三成,以往加上杂税,有的时候能收到五成,多的时候甚至能收到七八成。

但光免除田税还不够。

“那杂税呢?”村正冷静地问。

“一律免除。”唐知县道。

这就是说,接下来的三年里,宋家台所有的收成,都归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