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呢,宋明珠今天本来也要来县里的,但是因为天气太冷了,梅氏根本不敢让她出门,村正也不敢答应。
宋明珠:“……”
哎,可惜啦!
此时此刻,唐知县感受到了娘子们的热情,心里直呼草率了。
但他现在也没有办法,只能把注意力都放在身上的百纳棉衣上。
这棉衣嘛,老婶儿她们的眼光特别好,做得刚好合唐知县一身。
刚上身的时候凉飕飕的,但很快,棉衣就开始发起热来。
“哎,热了!”唐知县惊喜地道。
他再罩上外裳,顿时感觉一丝风都透不进来了。
“我们还给陛下做了一件百衲棉衣,劳烦知县大人您捎给陛下。”宋村正把包袱递给唐知县,又道。
大街上围观的百姓听到这儿才搞明白,哎,原来是宋家台又出新作物了啊!
百姓们纷纷围上来问。
“知县大人,这是什么东西?”
“是做衣裳用的吗 ?”
“我们能种吗?”
“什么时候开始种?”
“知县大人——”
唐知县抬抬手,示意大家伙儿安静一下。
“这确实是一种新作物,可以做衣裳。但是呢,今年是第一次试种,方法还在摸索。
等方法摸索出来了,再向大家发放种子。”
有个直肠子,就道:“知县大人,您不会骗我们吧?”
“骗你个大头鬼!”旁边的人一巴掌招呼过去,“知县大人什么时候骗过我们?”
然后,这人又对唐知县道:“知县大人,这家伙脑筋直,您别他计较!
我们都知道您为了我们,想尽了办法!
这几年,因为有您,我们日子都好过了不少!
你可千万别把这猴崽子的话往心里去!”
唐知县挥挥手,笑着道:“你们的心情我都理解!但是你们不要慌,先好好儿地把这个冬天过过去,养足体力跟精神!
你们放心,用不了两三年,我们的土地上定会开满白色的花!”
“那就等知县大人的安排!”
百姓们欢呼着慢慢散开,唐知县把宋村正他们请进县衙,详细问了棉花要怎样才能使用。
村正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宋村正,以后你就是我们大夏弹棉花的祖师啊!”唐知县听了宋村正琢磨怎么弹棉花的过程,叹服地道。
“明珠也是这么说的!”宋村长乐呵呵地道。
“这样,回头我送两个人过去宋家台,跟宋村正你学习弹棉花,可行?”唐知县又道。
“你只管送人过去,我保证教会他们!”宋村正拍着胸脯道。
冬天风大,天黑得早,唐知县也没有多留几人,让衙役给宋村正几人准备了热茶水跟热包子。
“天道不好,我就不留你们了,你们早点回去。”
几人垫了一下肚子,活动了一下身上,高兴地跟唐知县告辞。
“知县大人,我们走啦!”
----------
京城,由于宋明珠的信是夹在唐知县的折子里到的,等于皇帝同一天收到了两份火炕图纸。
皇帝先让工部按照唐知县递上来的图纸试了一下,确定方法可行之后,让工部和兵部把图纸以快讯的形式发下去。
工部管民间,从民间大肆征集泥匠工匠,用传帮带的方式,飞快地在民间把火炕铺开。
兵部管军营,各地厢兵收到消息之后几乎没有耽搁,飞快地在军营里砌火炕。
各大商队也主动帮忙,用自己的方式把消息到处扩散。
主打一个跟老天爷抢时间。
但局限于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的方式,人们动作再快,也赶不上老天爷翻脸的速度。
自从第一场雪下来之后,后面又陆陆续续下了好几场雪,一场比一场大。
朝廷也没有办法,只能尽量争取,能多砌一个火炕是一个火坑。
百姓们也终于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朝廷这是下了狠力气在保护他们。
于是也联动起来,为朝廷下来砌火炕的工匠和官兵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官爷,喝口热水再走吧?”
“不了,下一家还等着呢!”
“一口水,不耽误!”百姓强行把碗塞过去,“来,暖暖手!”
与此同时,皇帝从自己的私库出钱,让各大书局刊印了宋明珠的信,向普通百姓告知火炕的好处。
“哎,火炕也是明珠乡君发明的啦!”
“……信上说不是!”
“是偶然得知的!”
“哎,不管啦,反正这是明珠乡君告诉陛下的!”
孩子们读着信,纷纷以明珠乡君为榜样,立志也要搞出点有用的发明来。
“听说明珠乡君是玩泥巴的时候,发现火炕的!”
“那我们也去玩泥巴?”
“好啊!”
于是,孩子们便呼朋唤友地玩起了泥巴,也想自己搭一个小火炕。
可把他们娘气到了。
“大冬天的,你们玩什么泥巴?”熊崽子的娘们一个个拿着棍子来了。
“明珠乡君也玩泥巴!”熊崽子们还振振有词,“火炕就是这么发明出来的!”
“明珠乡君那是在玩泥巴吗?人家那是在干正经事儿!”他们娘气不打一处来,“你们去问问明珠乡君现在还玩不玩?
这大冬天的,你们不嫌爪子冷啊?蠢得你们!”
熊崽子们被他们娘揍得嗷嗷叫,鬼哭狼嚎地回家去了。回去之后被他们娘洗刷干净,又灌了一大碗姜糖。
辣得他们直吐舌头。
末了,还对来家里砌火炕的匠人指手画脚。
“我们不要这种直板板的火炕!”
“我们要明珠乡君那种圆乎乎的!”
嘿,他们还挺有审美的。
匠人指着火炕外面两个角问:“是这里砌成圆的吗?”
“啊对对对!”孩子们使劲儿点头,“要跟明珠乡君画的一样!”
他们娘又骂:“人家师傅忙得要命,你们还要添乱!”
“无妨!”匠人们笑呵呵地道,“也不是一家两家这么要求了!听说大学士家的大孙子跟宫里的皇孙们,也是砌的这种圆角火炕!”
熊崽子们立马又得意起来。
“我就说嘛!英雄所见略同!”
----------
宋家台,挂了许久的第一场雪,终于纷纷扬扬落下来了。
刚好,医馆也落成了。
走方郎中送来一个大惊喜。
“宋村正,我从里美村除籍了,可否来你们村登籍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