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客栈的地点,老婶儿去村里转了一圈,相中了学堂对面的一块地。
“那里的话,确实也在村子的中心。”村正就道,“去哪儿都方便。”
但那块地是村里的,要建客栈的话,得先买下来。
老婶儿便去找宋明珠商量。
宋明珠看了之后,也觉得这个位置可以,居中。村道左边是学堂,教书育人。村道右边是客栈,招财进宝。
“那就这里吧!”宋明珠小手一挥,豪气地买下了这块地。
然后又托李家的伙计给高小胖带了话,让高小胖给她烧砖。
同时又让人往县里给唐知县也带了话。
说他们镇上高家研制出了一种新砖叫做红砖,她打算用这种红砖在他们村建一座两层的客栈,问唐知县要不要下来看一下。
唐知县收到宋明珠的消息,第二天就带着谢师傅来了。
镇上,高里正跟高员外也带着一车红砖的样本,赶早来了。
“红砖在哪儿?”谢师傅人一到就问,“快给我看看!”
他是个急性子,昨天听知县大人说了红砖,要不是他妻子拦着,他恐怕昨天晚上就来了。
今天来的路上,他还嫌弃知县大人的马车慢。
大奔:“……”
你说谁慢了?
要不是顾忌知县大人也要面子,谢师傅都想踩着三轮车直接把知县大人拉过来了!
高员外便把红砖拿出来。
谢师傅一看,就被迷住了。
“哎,这砖的颜色好看!”
想他们县里不是青色的屋子就是黄土色的屋子,看久了委实十分单调。
现在要是加进来这么一抹红色,那岂不是很好看?
谢师傅琢磨了一会儿,又上手试了一下,码了一小条砖墙出来。
“我觉得,用这种红砖砌房子,用灰泥和黑泥显然是不行的,得用白泥才好看!”
“哎呀,不愧是谢伯伯!”宋明珠对谢师傅的审美十分叹服,“对了谢伯伯,我听说有一种泥灰,跟现在用的很不相同……
在场的人精一听,都知道宋明珠这是给谢师傅送功劳来了。
“明珠啊,你说。”谢师傅忍着激动道。
“那种泥灰粉质十分细腻,用水调和之后用来涂抹墙壁和地面,能使地面变得非常光滑,跟这种红砖十分搭配……”
现在建房子用的水泥灰,宋明珠见过了,是用熟石灰加上粘土、河沙等材料混合而成,然后磨成粉。
使用的时候加水,调成泥状。便可以粘合砖瓦。
但是,这种水泥灰不够细腻光滑,砌出来的墙缝能看到明显的颗粒。
“谢伯伯,您试试……”宋明珠凑到谢师傅耳边,捂着嘴,很小声地道,“把沙子换成石膏!”
谢师傅也捂着嘴,很小声地问宋明珠:“石膏?”
“嗯嗯!”宋明珠点头,继续跟谢师傅耳语,“这样,您先把石灰石跟粘土混合,然后打成小碎块,再研磨成粉,这里粉质粗一点没关系……”
这一步还是常规步骤。
“然后呢,再入窑进行高温煅烧。至于温度嘛,可能要比烧制青砖的温度还要高一点……”
谢师傅常年跟砖石打交道,听到烧制新水泥的温度比烧制青砖还高,就皱起了眉:“这个恐怕有点难。”
宋明珠:“那就让高员外他们改进改进砖窑呗……”
后世烧制水泥的专用窑叫做回转窑,至于回转窑到底要怎么弄,那就是高员外跟谢师傅他们的事儿了。
想他们听了那么多“这样”“那样”,也到了该他们自己主动思考“到底要怎样”的时候了。
在坐的几位和隐隐约约听到自己名字的高员外:“……”
明珠啊,你跟谢师傅到底要怎样呢?
“烧好的料叫做水泥熟料,然后呢,要迅速冷却。”宋明珠接着道,“要是慢了话,熟料可能会变质。”
谢师傅想了一下,感觉这个也很麻烦。
但要是不麻烦的话,宋明珠凭什么告诉他?
“嗯,我记住了,你继续说。”谢师傅就道。
“冷却之后呢,再对水泥熟料进行第二次研磨成粉。注意了!”宋明珠重点强调,“这里一定要研磨成细粉!像吃的灰面那种细细的粉!”
“好的,我记下了!”谢师傅点头。
“然后呢,研磨的过程里可以加一点石膏,可以加快水泥凝固的时间,以及增强水泥的强度。
但是,加多少就得您自己去试了。”
谢师傅表示明白:“无妨,多试几次就知道了。”
“最后磨出来的这个细粉,就是我说的那种水泥灰了。用的时候加水调和,干了之后就会很光滑。”宋明珠两手一摊,表示她已经交完了底。
“我懂了!”谢师傅这会儿已经想明白了,“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是要把粉磨得很细!”
这就跟妇人脸上擦的香粉是一个道理。
越细腻的粉,擦在脸上越不容易看出来,所以最好的香粉要一两银子。
两百文的香粉买回去,能让妻子骂成狗。
“这第二个,就是要加石膏!”
泥灰里面加石膏的道理,大概就跟打豆腐要加石膏一样。石膏加少了,豆腐不凝固。石膏加多了,豆腐就会变得很硬。
“啊对对!”宋明珠十分欣喜地谢师傅的领悟能力,高兴地伸出手拍了拍谢师傅的肩膀,“谢伯伯,我很你看好您哟!”
其他人:“……”
你们两个这么光明正大地密谈好吗?
倒是让他们也参与一下啊!
“明珠啊,多谢你了!”谢师傅郑重谢过宋明珠,然后又对高员外道,“高员外,明珠说了一种新泥灰,到时候还要麻烦您那边来帮我烧制,可行?”
这就是把枝条伸给了高员外。
高员外哪里会拒绝?
“谢师傅尽管吩咐!”
说完了水泥的事儿,宋明珠便拿出她画的客栈平面示意图,给众人看。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地就是面前这块,谢伯伯您给估算一下能修多少间屋子、要用多少红砖……”
谢师傅跟高员外便当场算了起来。
唐知县看了看场中,出声:“既然如此,那谢司务便与高员外留在这里看地吧。
我这边有一事要对乡君和宋供奉说,还请宋村正、高里正一道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