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郎君来得既巧,也不巧。
听到宋明珠说到脚踏铲雪车、脚踏三轮车跟什么红砖,心里是明显意动了的。
但是又舍不得宋长河。
毕竟他跑了这么远,就是为了宋长河。
宋长河十分不忍心看到沈郎君失落的样子,就道:“沈郎君,我此番去京城,估计要半年才能回来。
你千里迢迢过来,也别急着回去,先在我们宋家台住下来。
我的四个徒弟都在村里,我出来之前才教会了他们做行李箱……”
宋长河把宋明珠的行李箱拉过来,沈郎君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哎,这不是……”沈郎君就道,“箱笼竖过来吗?”
“啊,这是可以行走的箱笼,叫做行李箱。”宋明珠接话道,“手上拉一个,出门经商、进京高考,轻轻松松!可谓居家旅行之必备之良品!”
旁听的陈娘子:“……”
倒也不用这么麻烦,出门带一个宋明珠就行了。
然后,宋明珠又拿出她的书包,全方位展示给沈郎君他们看。
“这是我们宋家台新发明的书袋,叫做书包,里面的大口袋可以装书和纸笔,外面两侧的小口袋可以装水壶。
要是短途出门,还可以装衣物。
然后这样往背上一背,就解放了双手!”
沈郎君看着十分心动。
“这个行李箱跟书包,宋师傅的徒弟都会做?”
“包会的!”宋明珠就道,“另外,我们村还有从工部下来的名匠,也是极其出色的。
脚踏犁、脚踏打谷机跟脚踏双轮车,都是他负责制图向朝廷上报的。
除此之外,脚踏三轮车、铲雪车也在他那边分解制图呢。
沈伯伯,您要是动作快,指不定还能赶上现场观摩呢!”
“哎,我想一下……”沈郎君就道。
虽说他是冲着巧工宋来的,但是如今巧工宋要去京城,路上就要几个月。
他已经快马走了两个月,再花两个月的话,队伍里其他人肯定有意见,马儿也吃不消。
再说了,宋师傅只是人去了京城,家当还在村里。
而且听宋师傅女儿的说法,他们村好东西挺多的……
“宋师傅,您会尽快回来的吧?”沈郎君就问。
“啊!”宋长河失笑,“我家在这里,肯定是要回来的!”
如此,沈郎君便做了决定。
“那,我便去宋师傅你们村等你们回来……”
宋明珠欢快地拍掌:“沈伯伯,我跟您说,您只管去我们村!我们村那个地方,去了就不想走!”
这孩子太会说话了,沈郎君有点将信将疑:“你们村真有那么好?”
“我还骗您不成?我们县里都有人搬去我们村住呢!”宋明珠就望向唐知县,“不信您问我们知县大人?”
唐知县微微一笑:“确实如此。”
徐夫子跟蔡书吏,如今在宋家台住得可好了,连过年都没有回县里,年终总结都是托人捎带回去的。
有唐知县作保,沈郎君就彻底放心了。
“对了沈伯伯,您既然要去我们村的话,能不能帮我带封信给我娘?”宋明珠又道,“我都出来两天了,挺想我娘的!
我娘肯定也想我!我婆婆也想我!大黄大乖小花也想我!村正肯定也在想我……”
出来两个月的沈郎君等人:“……”
倒也不必如此细数。
“行,你尽管拿过来。”沈郎君应下,“我们明天一早就动身。”
宋明珠便欢快地把她的信拿过来,交给沈郎君,快活地道:“谢谢沈伯伯!”
“举手之劳,不用客气!”沈郎君道。
他拿了宋明珠的信,就相当于拿了令牌,去宋师傅他们村多少也能受到些照顾。
“对了沈伯伯,我们县里有两家铺子,一个叫汪家老号,一个叫李家老号。”宋明珠又道,“这两家铺子是我们村的合作伙伴,但凡我们村的东西,都要经过他们两家。”
沈郎君就懂了,宋明珠这是在提醒他们,澧阳县是那两位的码头,别去了之后打起来。
不愧是能被陛下敕封为乡君的人呐,确实伶俐!
“乡君放心,我到澧阳县之后,就先去拜访他们两家铺子!”沈郎君道。
唐知县一家三口看着宋明珠几句话就把沈郎忽悠去了宋家台,也是很服气。
“既然这样,那我也替沈郎君手书一封。”唐知县也道,“沈郎君拿去县衙那边,自会有人为沈郎君行方便之门。”
沈郎君大喜:“多谢唐知县!”
夜已深,陈娘子带着龙凤胎准备去睡了。其他人客套了几句,也陆陆续续散了。
宋长河没走,还在油灯下做着折叠小桌。
他想托沈郎君捎带一张回去自己娘子。
沈郎君自然没什么不可以。
他就坐在宋长河对面,看着宋长河把一块平平无奇的木板变成一张可以折叠起来的小桌子,心中深感宋长河心思巧妙。
他欣赏宋长河,就跟欣赏名家的艺术品一样。
宋长河怕他误会,就道:“这是我女儿明珠的主意,不是我自己的。”
“主意再妙,若是没有实现的能力,也只是空纸一张。”沈郎君就道,“还是需要宋师傅这样心灵手巧的人,才能够将它变成现实,造福百姓。”
也就是宋明珠走了,没有听到沈郎君这话,不然她非得给沈郎君点个大写的赞。
不愧是千里迢迢来追她爹的人啊!
太懂她爹了!
这就是伯牙跟子期呀!
但是宋明珠今天也累了,也就没有再管她爹跟沈郎君高山流水什么的,自己跟唐玉珠去睡了。
第二天清早,众人起来,洗漱收拾,准备吃饭。
宋明珠练了一会儿健身操,感觉又是活力满满的一天。
唐玉珠精神头明显跟不上宋明珠,但也坚持跟着宋明珠一起蹦跶,成为驿站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陈娘子也没有管这两个孩子,就任由她们两个自己玩儿。
唐知县特意邀请沈郎君一起用早饭。
托宋明珠的福,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狼桃酱。
“啊,这是什么酱?”沈郎君问。
台州人嗜酸,沈郎君就觉得这酱酸在他的心坎儿上。
宋明珠:“哦,这是狼桃做的酱,只有我们村有种……”
沈郎君:“乡君,你别说了,我现在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