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胎穿古代爹疼娘爱!满山良田绿竹 > 第545章 为大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545章 为大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宋明珠这个卷王,不仅倒逼京城的小学堂进行改革,他们宋家台跟县里也是照着这个标准来的。

明珠小学堂的孩子上完学,还想继续念书的就去镇上的书院,想练武的就去县里的武学堂。

两个都不喜欢的也行,宋明珠联合周知县在县里开了一座职校,专门教授木工、土木建设、农业种植、动物养殖、纺织、缝纫、厨艺等等技能。

开创了大夏职校的先河。

宋长河、宋老大、陆农官、梅氏、老婶儿他们都被聘请为特聘讲师,去职校授课。

主打一个物尽其用。

皇帝给宋明珠的侍卫宋明珠也没有浪费,轮流拨人去武学堂任教,常汉甚至还挂了武学堂的总教官之职,干双份的活儿,领双份工资。

周知县也时不时借宋长河去兵营那边教授厢兵们如何搭建滑轨、制作有用的工械,并时不时借常汉他们去帮他练兵。

常汉:“……”

这是把他们当牛马用呐?

宋家台的老牛:“哞——”

它可是早就退休了。

老牛退休之后,村正把它照顾得很好,生了病还给它治。它总觉得自己活过这一年没有明年了,但明年又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它的老伙计重情谊,想多留它在这世间一会儿。它也就努力撑着,努力多陪陪它的老伙计。

说了宋明珠,再说说村里其他人。

郑师傅的娘子来到宋家台之后,跟梅氏要了一件宋明珠小时候穿的衣裳,结果当年就有了身孕,第二年生了个女儿。

可把夫妻俩高兴坏了。

梁师傅更是高兴得嘴都合不拢嘴。

“哎呀,我也有孙女了!”

“梁爷爷,您现在有自己的孙女了,难道我就不是您孙女了吗?”宋明珠把唐二的调调学了个十成十。

“怎么就不是了?”梁师傅笑出了星星眼,“你是我大孙女,这是我小孙女……”

他老人家啊,如今也享上了天伦之乐。

陆农官那边,他这几年几乎都待在宋家台。他见蔡夫子的老娘王婆子来宋家台之后,老当益壮,病都没有生过一次,索性也把自己家搬了过来。

“宋家台这个地方,是有点灵气的。你呀,就好好儿在宋家台养养身子。”陆农官对自己的老妻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操心去!”

老妻操劳了一辈子,也是该享点福了。

二狗子哥那边,他在第一个三年的最后一年,登上桂榜第一名,拿下解元,一下子闻名了半个大夏。

宋明珠动用自己的关系,把他送去府城的书院继续深造。

至于大虎,这次差了一点,但他也没有泄气,又回来继续苦读。

徐夫子跟蔡夫子不知道怎么了,这次运气又差了一点,一个第二场夜里着了凉,一个第三场夜里着了凉,先后发起了高热。

于是一个先被抬出来,一个后被抬出来。

汪郎君跟李郎君终于把铺子开去了府城,成立了三县联合商会。也是商会照料着徐夫子跟蔡夫子,直到两人好起来。

……两位夫子自己不行,但教出来的学生却中了举人,也是怪叫人想不明白的。

但徐夫子跟蔡夫子却想明白了。

——他俩的命运啊,大抵不在自己科举出头上,而是在教书育人上。

病好之后,两人相视一笑,决定以后都不再科考了,就把心思放在学堂里,争取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弟子。

还有梅氏那边。

她生完宋二郎之后就没有再生了,村里的妇人劝她:“三娘,你现在还能生,赶紧再给明珠生两个兄弟!不然你们这家大业大的,明珠只有一个兄弟,还是太单薄了!”

“守家业是我跟二郎的事儿,不是我娘的事儿。”宋明珠路过听到了,就道,“我娘为我们家已经付出够多了。”

生孩子这事儿太吓人了,宋明珠年纪越大就越不愿意她娘再去冒这种险。

自己家人不够就村里人来凑,总之,人口不足的问题不应该成为梅氏的问题。

“阿姐,你放心,我一定会守住我们家的家业的!”宋二郎在旁边表态。

宋二郎从小在他姐的光辉里长大,一早就知道他们家的家业都是他姐打下来的。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守好他姐打下的家业,不让别人把他姐欺负了去。

“二郎好志气!”宋明珠摸摸她弟的脑袋,问,“今天给你布置的题算完了吗?”

宋二郎:“有一道不大会……”

“没事儿,我教你。”宋明珠拿过作业,耐心地讲给她弟听,“你看啊,这题是这么算的……”

宋长河跟梅氏看到姐弟俩和睦,心里也放下了一颗大石头。

说到宋长河,再说一下工部那边。

工部那边自从得到宋长河的车床,就仿佛蛟龙入海,浑身都是用不完的力气,以至于设在民间的工坊三年里头扩大了两次规模。

他们从从民间招募了不少男工,只要稍加培训就能上岗,用来做简单构件再合适不过了。

而工部自己的工匠则用来干更重要的事儿——他们被皇帝召唤过去,按照宋明珠的梦,开始尝试打造鲲鹏、巨龙、船楼。

“一年打造不出来那就五年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皇帝道,“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你们能造出那样的东西。到时候,你们的名字将会刻在鲲鹏身上,扶摇直上九重天!

你们的子孙后代,所有后世之人,都将顶礼膜拜你们。你们将站在万世名匠的殿堂里,接受后人们的供奉!”

宋明珠:“……”

她那套打鸡血的方式皇帝也是学到了!

商队跟流水一样在京城进进出出,京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荣。

不仅京城,整个大夏都在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蓬勃地生长着。

四邻不是没有躁动,对外,皇帝仍然还在装柔弱,柔弱的同时还派出商队,暗中跟吐蕃、北辽的私马贩子买马。

……按照宋明珠的说法,他们还不够彻底强大,还得苟起来,猥琐发育。

群臣心领神会,发挥太极之道,融合贯彻厚黑学,对外一致拉扯,要钱就哭穷。

文武齐心,一起为大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