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胎穿古代爹疼娘爱!满山良田绿竹 > 第156章 已知一对兔子……

第156章 已知一对兔子……

村正家的那两个轮子,说是借,名为薅。

村正有没有意见不知道,反正老牛是没有意见的。

反正已经过了春耕,脚踏犁一时半会儿也用不着了,宋长河干脆拆了一个轮子下来。

这时代没有橡胶,牛车的轮子全都是木作的,没有任何避震措施,说白了就是个光秃秃、硬梆梆的车轱辘。

轮框因为由两个半圆形的月牙组成,所以也叫做牙。

正是因为这种构造,只要把轮框的中间凿空,就正好可以放下一根粗麻绳,做成一个滑轮……

父女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怎么办?

搞还是不搞?

最终,宋长河大手一挥,对女儿道:“你在门口守着!村正来了你就提醒我!”

最近,因为宋家台的两件大事:修牌坊跟宋长河家修房子,村正是每天都要遛一趟。

看看这里,看看那儿。

指一指,点一点,看一看他宋家台的江山。

宋明珠搬了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本来呢,去年秋冬,她的学习进度还是很随意的。两位师父之前都没教过这么小的孩子,都是想到哪教到哪儿。

可谁知道,开春之后,她的学习节奏就变了!

大师父每天给她加了几个大字,让她回家了自己练。

二师父教她背完了九九乘法表,简单讲了两位数到四位数的乘法,然后就跳到了几何。

是的,几何!

他跟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讲几何!

有道是几何几何,挤破脑壳。

宋明珠吃了两天苦,突然反应过来,诶,她不会啊!

她也不应该会啊!

于是,再轮到二师父上课,宋明珠就主动发问。

“师父,二狗子哥说他夫子,最近遇到一个问题,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师父,您能帮帮他吗?

“你说,我听听。”二师父道。

他发现了,这村里人,除了这个小丫头,其他的他一个都喜欢不起来。

包括王伯。

每当他试着去亲近村里人,身体里就冒出一种排斥感,叫嚣着:“滚!都滚开!”

他只能理解为他的灵魂天然地排斥这个世界。

所以他也就不去折腾了。

“师父,您说是授人以鱼好,还是授人以渔好?”宋明珠就道。

二师父最不耐烦玩这种文字游戏,皱着眉道:“当然是教会他怎么打鱼了!只要他自己学会打鱼,以后想什么时候打鱼,就什么时候打鱼!”

“可是,这个人现在快要饿死了呢?”宋明珠又问。

“那就先把鱼给他吃!”二师父烦躁地道。

饿着肚子又怎样?

他们当年还不是勒紧裤腰带,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可是这人吃饱了,又不想学习打鱼了,该怎么办?”

这其实是个典型的扶贫还是扶志的问题。

宋明珠上辈子上大学的时候,校辩论赛就有这么一题。

“那就把她扔出去,再也不给她吃鱼!”二师父暴躁地道。

最终,宋明珠扰乱课堂纪律,被二师父赶下了山,获得假期一天。

等到隔天,换成大师父上课,宋明珠来了。

“师父,二狗子哥说他夫子最近遇到一个难题,算不明白!”

“什么难题?”大师父温和地道,“你说来听听。”

“是这样的!”宋明珠煞有其事地道,“二狗子哥的夫子,养了一公一母两只兔子。

两个月之后,这两只兔子生了两只小兔子。

这两只小兔子也是一公一母,它们很快长大。

两个月之后,两只小兔子变成了大兔子,又生了两只小兔子。

与此同时,最刚开始的那两只兔子,又生了两只小兔子……

按照这个规律,请问一年之后,二狗子哥的夫子,一共能收获多少只兔子呢?”

大师父就道:“等等,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容我先记下来……”

记着记着,大师父就陷入了纠结。

“这里到底是用‘两只’好呢,还是用‘一对’好呢?哎呀……”

宋明珠悄咪咪地溜走,又获得假期一天。

等到再去上课时,大师父也不让她写大字了,就让她以“鱼与渔”为题,写几句文章。

“也不用写多长,能写多少是多少。”

到底是写多少啊?

轮到二师父,也不再给她讲几何了,而是重新讲起了数学运算。

只是他讲的那道题,正是二狗子哥的夫子遇到的那个难题!

“已知一对兔子,两个月可以生一对小兔子,小兔子两个月之后又可以生一对小兔子。问……”

好吧……

宋明珠扔出去的回旋镖,在两个师父之间转了一圈后,最后扎到了她自己。

这无尽的悲伤啊!

为何会出现在春末夏初?

宋明珠心有所想,手下便画了个螺旋。

“咦,明珠你这画的什么?”村正的声音在宋明珠耳边响起,“田螺?”

宋明珠惊了一下,回头一看,大惊失色:“村正嗲嗲!”

哎哟,她忘了她在放哨呢!

“五嗲嗲,您什么时候来的?”宋明珠赶紧拉住村正,“您看我画的这个螺吧,它其实也不是个螺!

但您要说它不是吧,它其实也是……”

可巧了,宋长河在屋里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慌忙收拾工具,遮的遮,盖的盖。

也不知道那轮子怎么放的,居然自己滚了出来,宋长河抓了几次都没抓住……

于是,父女俩眼睁睁地看着凿了一半的轮子滚到村正脚下,“啪”的一声不动了。

哎哟喂,这轮子还会告状呢!

村上低头看到轮子的惨样,肉痛极了。

“五嗲嗲,您听我们解释……”宋明珠乖巧地贴到她爹腿边,糯糯地开口,“我爹呢,不是故意要破坏轮子!

就是我们家位置太高了,牛车不容易上来。

谢伯伯就给我爹出了个主意,让他做个吊篮,把砖石从下面运上来。

我爹正在琢磨怎么做吊篮呢……”

“吊篮?”村正转过脑袋,不忍直视脚下的轮子,“什么吊篮?”

“就是一种修房子的工械!”宋长河连忙解释,态度十分恭敬,“要是能搞出来的话,以后谁家再修房子,运料就方便了!”

宋长河这人呐,是真的有种“工痴”的精神。一旦琢磨进去,就不管不顾的,非搞出来不可。

况且他也是好心。

村正也不好骂他,只能掉过头,眼不见心不烦。

“那你就……好好搞吧!”

要是搞不出来,哼哼!

仔细扒了你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