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唱完了,书吏也终于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回去了。
宋家台的人收拾了场面,在好戏的余韵里各自回家,该干嘛的继续干嘛。
天气好,就出去田里看一看,把杂草收拢到一块儿,放火烧了。
一来可以肥田,二来也可以灭杀一些害虫。
要是天气不好,就一家人聚在一屋,编草帽来活动筋骨。
他们如今也吃得起干饭了,但也舍不得天天吃。
就熬一锅稠粥,配几根酱菜,抚慰五脏六腑。
会操持一些的,像村正家老婶儿、二狗子娘几个,就结伴去杀猪佬那儿买油,回来收拾好了熬成猪油,装在坛子里。
感觉缺油的时候,就挖一勺出来吃。
各家自有各家的日子。
像宋长河家,因为宋明珠会吃,梅氏又会做,自是比别家丰盛许多。
梅氏不仅做了腊肉,还做了腊鸡、腊鸭、腊鱼。还应宋明珠的要求,灌了一副香肠。
……猪肠是宋长河去买的,肠衣是婆媳俩费了老大劲儿才收拾好的。
宋明珠就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天井里,左边依偎着大黄,右边倚靠着大乖,腿上还趴了个小花暖脚,舒舒服服地晒着太阳。
“娘,那香肠里面的肉,要三分肥、七分瘦……”
宋明珠偏好瘦一点的,但全是瘦肉也不好吃。
“……”梅氏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人家能吃上肉就不错了,这个还挑三拣四的!
那肉还要下料去腌制,然后一点一点塞到肠衣里面。
可肠衣又软趴趴的,怎么塞都塞不进去,把婆媳俩累得够呛。
还是宋长河找了个打油的漏斗,让妻子绑在肠衣口,再用筷子一点一点把肉戳进去。
然后捏紧实,扎些小孔,把里面的气挤出来,再用线绑成一段一段的。
再挂在日头底下晒。
那肉第一天红彤彤的、鼓鼓的,第二天就枯下去一点,第三天再枯下去一点。
梅氏不敢再晒了,便收进屋,挂到灶屋里通风的地方晾起来,慢慢收干。
等过了七八天,那香肠就干成了一根根,特别漂亮。
宋明珠忍不住,喊着要吃。
“这要……怎么吃啊?”梅氏问。
“煮饭的时候放在饭上一起煮!”宋明珠好多年没吃到这东西,光说着口水就忍不住下来了,“然后切成小段或者片,铺在饭上面……”
梅氏便照做了。
等饭熟的时候,一揭锅盖,那香气……霸道得哟!
只见香肠趴在米饭上,油润润的。香肠底下的米饭浸润了香肠渗出来的油脂,粒粒晶莹发亮。
就连一贯不大贪口的宋长河跟伍老娘,都忍不住吞口水。
梅氏按照女儿说的,把香肠切成片,铺在饭上,一人一碗。
宋明珠的不要切,她要了一小截,自己啃。
她先咬了一口香肠,闭着嘴巴嚼嚼嚼,把香味关在嘴巴里。
然后满足地喟叹了一声。
“怎么样?”梅氏故意问。
“好吃!”宋明珠小嘴巴动个不停,“神仙给我做都不换!”
逗得她爹跟她婆婆直乐。
如今他们家这日子,可不就是神仙日子吗?
等到腊月二十四小年这天,县里又来了人,是英红跟小五。
“梅娘子,之前我们带回去的压缩饼干,我家娘子觉得好,不知道方不方便跟你买下方子?”英红道。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她总觉宋明珠家的堂屋里弥漫着一股奇异的肉香,怪勾人的。
再看大奔,已经自觉地把脑袋钻到灶屋那边去了……
便知道梅娘子是真的又做了好吃的。
哎,她也老想来宋家台是怎么回事?
“要是换成别人来问,我是不打算卖的。”梅氏道,“但夫人要是觉得好,自然可以……”
梅氏原先的想法,是想像之前做月饼那样,自己攥在手里,先赚个一年两年的钱,再把方子卖出去。
但现在知县夫人问,她想了想,觉得这也是一个跟知县夫人拉近关系的好机会。
便爽快地松了口。
知县夫人出价,自然是大方的。双方爽快地交割,并约好年后再让厨娘过来学。
然后,梅氏便去烧饭。
小五还去要找梁师傅说事,宋长河便带人过去。
“梁师傅郑师傅,我家郎君请二位师傅去县里过年!”小五行了一礼,道。
“多谢知县大人记挂着我们!”梁师傅还了一礼,道,“我们师徒两个想过了,与其去县里劳烦知县大人,不如就在宋家台过年好了!”
去县里也是客,况且去个几天又得回来。
到时候还要应酬,烦不胜烦。
还不如就在宋家台,自在。
……在宋家台待久了,他们如今也喜欢上了这里淳朴、简单的人际往来方式。
小五大概早就得了交代,也没有强求,就问两人还缺些什么东西。
梁师傅师徒俩点了点东西,道:“衣裳是不缺的……”
衣物被褥的话,从入秋起,唐知县就陆陆续续派人给他们送齐了。
米粮也是一直都不缺。
屋子的话,村正也让人修缮过了。
至于其他的物件,师徒俩也陆陆续续给自己添置了一些。
算来算去,除了离家千里之外,好像也没有缺少什么。
“我们这里什么都不缺。”梁师傅就道,“有劳唐知县费心了!”
小五在屋里看了看,记下几处需要改善的地方,道:“那我过两日再给二位师傅送年货来。”
然后便回了宋长河家。
梅氏已经烧好了饭。
饭菜很简单:香肠焖饭,猪油渣炖萝、白菜跟豆腐,火焙小鱼干。
因为天冷,也没摆桌,就围在灶台边吃,暖烘烘的。
把英红跟小五吃得肚皮撑撑的,两人都不大想回去了!
梅氏还送了几节香肠、两条腊鱼、一只腊鸡、半筐冬笋,让英红带回去给知县夫人尝尝。
冬季的日子过得快,眼看着天边暗沉下来,又要下雪的样子,英红跟小五就是再不愿意挪窝,也得回去了。
“梅娘子,我们过两天还会再来一趟,你有什么需要我们捎带的吗?”英红问。
梅氏想了想,道:“要是方便的话,就劳烦英红姑娘帮我们带两刀红纸。”
然后再去请王师父写个春联儿,贴门上,红红火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