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年饭,第二天就是初一,村里人照例去后山祭祖,然后互相拜年。
因为去年的丰收,老祖宗坟前的香都厚了一些。
另外,这天还有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
所有人又都长了一岁。
……关于这件事,宋家台明珠已妥协……
年一直过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吃掉团年鱼,村里人又鼓起劲儿,开始跟去年一样,修整房屋周围的田地。
闲是不可能闲的,他们宋家台如今不养闲人。
就是地闲着,那也是不行的!
宋老幺跟着他爹,忙着在村子里跑前跑后地查看情况,突然想起一件事。
“爹,年前李掌柜他们来送书案,说朝廷在查隐户跟诡名户,今年该到我们县了!”
“怕什么?”村正望着路边的田,不以为然的道,“我们村一没有隐户,二没有诡名户,官府要怎么查就怎么查。”
“可是!”宋老幺望着后山的方向,担忧地道,“王师父他们……”
他爹说话不实,王师父二人就是他们村的隐户。
唯一的隐户。
“只要知县大人不提,那就不是。”村正淡定地道。
知县大人都照拂王师父多久了?
能不考虑这事吗?
不说别的,就是看在宋明珠父女俩的脸面上,也得保全了王师父二人!
“回头跟村里人交代一声,官府来人的时候,谁都不许提后山的事。”村正道,“管不住嘴的,村规伺候。”
宋家台的村规到现在,一共才三条,分别是:
一、村中不团结,胆敢闹事、分化村集体利益者,驱逐出村。
……此条已有先例。
二、有田不好好种,拖全村后腿者,全村去他家吃饭。
……这一条去年虽然开了后门,但那几个拖后腿的在修学堂的时候,也是当牛在用。
至于村正家真正的老牛,整个冬天都窝在自己的牛棚里,安逸地吃草。
因此,这几个拖后腿的,今年刚过完年就支棱起来,屋前屋后开荒开地。生怕自己今年再落到后头,又给村正当牛用。
三、敢打婆娘的,先胖揍一顿,再扔出去要饭。
……此条也有先例,已验证了一半。
总的来说,宋家台村规条数不多,但个顶个的彪悍。
再加上如今村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没人想再去踩村规,自己犯贱。
果然,才过了两天,县里就来了官吏查隐户,陪同的还有兵卒。
宋家台村人得了叮嘱,都老老实实的,什么幺蛾子都没有犯。
至于后山,带队的主薄看都没多看一眼,查完村里就带着人去下一村了。
倒是旁边两个村子,查出来几个隐户。是前几年家乡遭了水灾,逃难过来的。
平常在村子里也一贯安分守己,从不闹事。
官府也没把他们怎么样,就问他们愿不愿意回原籍。
“官爷,我们家乡,已经没有亲人了……”几人苦苦哀求,都表示不想回原籍。
“不回去就不回去,又不是要强行逼迫你们回去!”负责记录的小书吏一脸暴躁地推开围着他的人,“但你别扯我裤子啊——”
抱腿也不该抱他的腿呀!
隐户便去抱主薄的腿。
主薄没有躲,任人扑在自己脚下,然后把人扶起来。
“不必如此!”主薄道,“朝廷知你们不易,并不打算追究你们的责任,登记下来是为了给你们造户籍。”
隐户呆住了。
“给我们……造户籍?”
“对!”
“那是不是……以后……我们就是良民了?”
“是的。”
隐户们激动得,坚决要给主薄磕头。
“多谢官爷!”
“多谢官爷——”
明明他们的眼眶早已经干涸,为什么现在又有泪水了呢?
除了登记造册,官府还给隐户分了几亩无主的荒地,让他们自己去开。
可把这些人高兴坏了。
毕竟他们原先一直佃别人的地来种,税赋又高,田租也不低,比高员外家的佃户还不如。
没想到如今竟然能翻身做主人。
“陛下仁慈!”
“陛下万岁!”
“万万岁——”
声音送出去老远,主薄一行人都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民心所向”。
小书吏嘴里叼着笔,胳膊夹着册子,腾出手来把裤带系紧,然后小跑追上主薄。
“大人,您说我要是把这幅场面画下来,行吗?”
他也想像他们县衙里的前辈那样,以笔为刃,画出一片天地。
“当然行啊!”主薄也很赞成。
就算无法得到朝廷的提拔,但能让更多百姓知道他们做了什么好事,也是值得的。
当然了,这种待遇只针对原本就是良民、且一直奉公守法的隐户。
至于那些因为犯了事儿才当的逃户,抓到了还要先打几大板,再按律法,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当然了,朝廷的政令下来,怎么执行全看地方官府。
别处不知道,但澧阳县这边,唐知县借着查隐户、诡名户之机,不仅将全县人口梳理了一遍,还查出了不少逃犯。
可谓一箭三雕也!
但这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完的,全县这么多村子查下来,也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这还是唐知县惦记着春耕,下了军令要在春耕前查完才有的结果。
全县大小官吏都跑细了腿……
但没有一人喊辛苦。
而且呢,唐知县那边因为办事太狠,老是半夜有人翻县衙的围墙,来给他送礼。
常喜自从去年跟着唐家的人来到澧阳县,一直没派上什么用场。
这会儿总算来了点事儿。
他最喜欢悄悄跟在这些人后头,看他们挖土埋赃物。
等他们埋好了,再一个出其不意把人薅起来,拿绳子绑了,串成一串去跟唐知县讨赏。
……唐知县说了,捉住一个赏半只烧鸡。
那么,捉住两个就是一只烧鸡!
常喜算得很清楚。
“不愧是宫中出来的大内侍卫!”
唐知县半夜被常喜从床上喊起来,也不恼,就一脸真诚地夸奖常喜。
“要是我身边能多几个跟常侍卫一样能干的大内高手,那我们县啊,将全县无贼!”
常喜在皇帝身边时,只是宫里的一个小侍卫。
但来了澧阳县,就变成了大内高手。
常喜十分满意这种称呼上的变化。
他想了想,道:“大人要是开得起饭,我还有几个师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