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胎穿古代爹疼娘爱!满山良田绿竹 > 第357章 唐尚书的主意

第357章 唐尚书的主意

唐尚书说的话不好听,却句句都是大实话。

大夏跟北辽就隔了一条河,两国百姓过得怎样,站在河对面就看得到。

对岸的百姓过得比你这边好,你这边的百姓就会想游过去,导致百姓跟君王离心。

河对岸日益强盛,你这边则日益衰败。

亡国之期指日可待。

但如果你这边过得比对岸好,北地的百姓就会想起来,哦,他们的根还在南地呀!

一旦北地的百姓想要回来,北辽对北地的统治就会动摇。

待动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夏这边只要振臂一呼——

“该回来了,离家的游子们!”

保管北地那边自己就能打开北辽边境的大门。

到时候大夏的军队便可长驱直入,一举收复故土!

当然了,这里面有太多细节跟微操需要商讨,根本不是上面几句话能解决的事儿。

但朝廷要是想收复北地,就必须主动做出改变。

“陛下,不能再迟了!”唐尚书就道。

“你说的话,朕会好好儿想想的。”皇帝重重地叹了口气,又问,“朕给你钱你不要,你打算上哪儿找钱去?”

他们君臣俩从玩伴到君臣加起来大几十年了,这边屁股撅一下,那边就知道他要干啥。

“臣确实想到个主意,回头再跟陛下说。”唐尚书就道,“陛下,您现在也该去就寝了。”

皇帝一看,确实也很晚了,便道:“你现在回去,睡不了一个时辰就要起来上朝。算了,你今天就在宫里睡吧。”

然后让人安排下去。

唐尚书谢过皇帝,便告退了。

想他从天不亮就起来,忙活到凌晨,他也累啊!

但是吧,唐尚书觉得今天的收获是很大的。

简简单单的一顿饭,不仅让皇帝跟唐知县了解了宋家台,还拉近了唐尚书跟皇帝之间的感情。

这位叫明珠的孩子,确实有几分独特的本事啊!

回头得提点儿子,多看顾一些。

唐尚书想着想着,慢慢合上眼睛睡着了。

另一边,皇帝洗漱完,换好衣裳躺在床上,心里也在回想今天晚上的事。

说真的,皇帝这辈子收过很多人的礼物,还从来没有收到过这么寒酸的东西。

但是,他也从来没有收到过这么贵重的心意。

有那么一刻,皇帝觉得他找到了懂他的人。

当然了,他身边还有很多其他懂他的人,就好比唐尚书。正是因为有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在,他才能一路走到现在。

而正是因为有宋明珠这样的百姓在,皇帝才觉得他做的一切都有意义。

“你是个不错的皇帝呢!”皇帝在心底对自己道,嘴角翘成了钩子。

睡吧!

睡吧。

明天起来,又是要战斗的一天呢!

----------

遥远的宋家台,宋明珠做了个梦。

梦里有个老伯伯,牵着她的手,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指着脚下对她说:“看,这就是我为你们打下的江山!”

宋明珠就张着嘴,跟个傻子似的,乐啊乐。

然后就笑醒了。

宋榴被她惊动,也醒了。起来一看,宋明珠就瞪着两只大眼睛,张着嘴,露出两排大白牙,在黑暗里无声地大笑。

宋榴:“……”

明珠啊,你这是要干啥?

“我刚刚做了个好梦!”宋明珠美滋滋地道。

“你梦到了什么?”宋榴抱着她,在她耳边小声问。

“我梦到全天下的百姓都有饭吃,身上都有衣裳穿,路边再没有饿死的人,大夏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

“地球是什么?”

“呃……就是我们脚底下的大地……”

“哦……”宋榴轻轻拍打着宋明珠的背,“快睡吧明珠,明天还要早早起来上学呢……”

君王有君王的使命,百姓有百姓的职责,两者相辅相成,才是兴国之道。

第二天,宋明珠起来,精神抖擞地去上学。

千里之外的皇宫里,皇帝在朝堂上宣布了要在各路州府推行脚踏犁的事,叮嘱各路州府今年不许荒地。

“每一块田都要种起来!”

然后又颁布了减少田税的事儿。

朝堂上议论纷纷的,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

但总的来说,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接着,皇帝又顺嘴带了一下宋长河,说他发明出脚踏犁,为朝廷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故,聘民间工匠宋长河为翰林院艺学供奉,赐良田二十亩、白银百两、绢十匹,免除税赋及徭役。

以此鼓励民间工匠创造革新,发明出更多于国于民有用的东西。”

关于这一点,朝臣们早就想到了。

人家做了那样的事儿,朝廷肯定是要赏的。

至于赏的这点东西,在朝臣们看来,也在情理当中,并不算过分。

因此,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然后,就到了宋明珠。

“宋长河之女宋明珠,聪慧过人。以稚子之龄,提出稻田养鱼,其方法经过实践,可有效增加农田收成。又建学堂,教化村童,心怀家国,赤子之心,可堪表率。故此,册封为‘明珠乡君’。”

这话一出,朝堂上就炸开了锅。

“陛下,不可呀!”

“宋明珠不过是一介民女,于朝廷无功无劳,哪里当得起‘乡君’之称呢?”

“陛下,三思啊!”

要是开了这样的先例,那是不是随便来个什么人,就能封为郡王亲王呢?

皇帝也不恼,就道:“近年来,国家开支日益庞大,国库空虚。再这样下去,朝廷将难以支撑。为做表率,朕已令后宫所有人份例减半,宗室也将如此。”

朝臣们就愣住了。

陛下这话,它跟前文不搭呀?

陛下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候,唐尚书就站出来了。

“陛下圣明!”唐尚书大声道。

他先使劲把皇帝夸了一通,然后表示朝中大臣们理应紧跟陛下步伐,深刻理解陛下勤俭节约的思想,并深入贯彻勤俭节约的精神,弘扬艰苦奋斗的美德,为实现大夏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朝臣们:“……”

不是啊唐尚书,你这话,好像背过啊?

然后,唐尚书又非常大声地道:“臣作为从二品大员,愿意主动减俸四成,以励国库!”